为了检测半学期以来的培训成果,学区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检查活动。检查组成员由学区抽调各校信息技术精英组成,兵分两路,由学区正副校长各带一队奔赴各校检查此项工作。检查内容分两块,一块查资料,主要看培训记载。一块看操作,让老师们实地上机操作。
检查下来,资料大都没问题。没培训的学校资料做得比培训了的还齐全。但实地操作,纸里包不住火。重视了培训的学校老师情况还好一些,起码能来个最简单的操作。没重视培训的学校老师露出了原形,有些老师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
在前面检查过的一所学校里,学区校长让一位老教师电脑关机。这位老同志竟然用关电视的手法来关电脑。气得学区校长当场指着这位老同志的鼻子质问,好东西都让你给糟蹋了,你说你这关法是谁给教下的?
老同志羞愧难言,选择了沉默。领导又问身边的校长,你们谁是负责培训的?
校长把目光投向身边的教导主任说,是主任负责的。
这下主任就成了校长的替罪羊,被领导骂了个狗血喷头。还不解气,领导出门时把培训记载都摔了一地。
来到刘桂琴所在的学校。由于学校实实在在进行了培训,老师们的操作基本能说得过去,领导算是没发脾气。只是在这中间发生了个小插曲,让领导多少难堪了一次。
学区校长原本是想看看老师们对设备连接的熟练情况,特意将dvd与电视机之间的连线拔掉。他叫来一位老教师让其播放教学光盘。这位老教师按照平常的流程去操作,咋捣鼓电视都不出图像。细看才发现线被人拔了,便尴尬地向领导辩解了句,早上还好好的,不知道是哪个闲毬的外甥子把线给拔了。
学区校长听了,脸不禁一红,说就是我这个闲毬的外甥子给拔的,我就是看看你能不能连上。
当时这位老教师给臊了个面红耳赤,还好线能连上,也能按照步骤把教学光盘给播放出来。
领导走后,校长对那位老教师说,幸亏今天你把线连上了,否则一顿骂是挨定了。
一场雷厉风行的检查过后,发现弄虚作假的现象普遍存在。学区校长雷霆震怒便采取了非常之措施。那就是让所有五十岁以下的老师到指定学校参加培训,时间是每天下午晚饭后。军令如山,老师们虽有怨言可又不得不从。一到晚饭后,一辆辆摩托车出动你载我驮驶离校园奔向培训地。
到了年底,信息技术考试迎来。成绩出来,刘桂琴所在学校老师除了那位培训他们的电教管理员成绩合格,其他人均没能合格。
分析原因,刘桂琴认为是老师们的实际水平离考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要达到考试的水平,必须加强学习。为此,刘桂琴以勤补拙多加练习。通过请教、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刘桂琴的计算机水平大有提高。在第二次考试中,她发挥正常顺利过关,算是拿到了那张当老师必备的合格证。
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刘桂琴有了这样一个体会,一个人底子薄不要紧,只要你肯学习且足够努力,你就会有所收获。
那一年,刘桂琴搬进了城里的新家。在她搬家时,老家里的东西她一样都没带,唯独带了一个小箱子。因为那个小箱子里收藏着她自当老师以来的所有证书。那里面有她一次次考试取得的合格证书,有一次次获奖的荣誉证书,还有一次次身份更替的职称证书。正是这一张张来之不易的证书见证了她从教三十年的人生轨迹。在她看来,那个小箱子不只是个盛放东西的物件,那是她一生的回忆,盛放着她人生的酸甜苦辣和青春年华。
在刘桂琴众多证书中,那张大专毕业证书显得格外珍贵。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来之不易,整整花费了她差不多五年的时间。在小学教师大专化的提倡下,刘桂琴走上了追求学历的道路。可她没有盲目跟随他人去拿容易到手的文凭。她深知,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没有新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胜任将来的教学工作的。与其混一张文凭,还不如扎扎实实自学一张文凭。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她选择了自考这条路。
刘桂琴报名参加自考时的年龄是四十一岁。当时好多人都劝她,说你都四十的人了,再干十多年就退休了,吃哪个苦干啥?再说,高中学历的人多得是,要丢饭碗也不可能只让你一个人丢饭碗。可刘桂琴不这样想,她觉得她拿文凭不是冲着守饭碗去的,她只是想给自己再充点电。再说吃苦,这个苦比起以前来就算不上苦了。以前是日子苦,生活苦,而现在工资待遇高了,教学环境好了,利用闲暇时间来学习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受这样的苦,她受得起,也愿意。
愿望是美好的,可愿望实现起来不是纸上谈兵。等到刘桂琴拿上那张寄托着自己精神追求的文凭时,她已四十六岁。原本三年的时间,她花费了四年半时间。尽管这张文凭她拿得艰辛,但她心情是舒畅的。
学无止境,这是刘桂琴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