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点了一队人马护送朱祁镇回宫。在回宫前,朱祁镇送井樱这个女儿家回府。
东区的朱雀街与南区的东二街尚有一段距离,三人骑马在大街上奔驰着。
朱祁镇发觉,在自己身份暴露了之后,嘉兴府的大小姐,貌似对自己一点都不感兴趣,甚至有点排斥。
过程中,为避免无聊,朱祁镇主动引领话题,都被井樱给无视了。
刚才明明帮她揍人来着,过程中自己还挺勇猛,这种少女,按剧本应该要沦陷的啊。
到了嘉兴府门口,井野又操起了心,在门口不停的叮嘱自家姐姐,不要随意出府,要早点休息,注意一日三餐饮食等琐碎之事。
不知道的还以为老父亲担心女儿呢。
看着井樱被府里家仆们迎了进去,两人拍马,赶回了宫里。
第二日清晨辰时,乾清宫广场上,井野又像标枪一样站着。经过昨晚的乱斗,他对朱祁镇教导的格斗术又期待了几分,每招每式,确实于混战之中非常的实用。
乾清宫的寝殿,朱祁镇拿开万贞儿缠在其身上的玉臂,准时的起了床。
万贞儿睁开朦胧的睡眼,挣扎的起身,当她睁大眼睛时,突然发出“啊”的一声惊呼。
“陛下,您的眼睛!”
“怎么了?”朱祁镇走到镜子前,一看。
“卧槽,乌青了。”
镜子里的一只眼眶,是乌黑色的,像是后世的国宝熊猫。手不触及,倒是不疼,用手掌触碰,有些痛感。
昨晚回宫的晚了,眼眶也没敷上一敷,泡了个澡,抱着万贞儿做了次深入浅出的运动,躺着就睡着了。
痛倒是小问题,主要是有点滑稽,这要是出门,回头率百分百。
该死的张席东,看老子以后不弄死你。朱祁镇想起乌青眼眶的始作俑者,有点恨的牙痒痒。
“你等下让洪高礼派人去趟工部,给朕送一副墨镜。就是这样,镜片要黑灰色的。”朱祁镇划了一张图片,把画中的镜片还图上墨水。
这个年代,眼镜已经是有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实验,做简易的防护作用。
但用的人少之又少,万贞儿是没有见过,为了方便起见,朱祁镇直接给她画了一张图。
出了乾清宫,朱祁镇围着宫殿跑了起来,井野很自然的跟上了。
“陛下,你的眼眶有些……”
“朕知道……”
井野除了对自家姐姐叨叨絮絮的,其它的时候话不多。
广场上太监宫女们,跳操、打拳都练的有模有样了,个别年轻的小太监,还会学着朱祁镇与井野,练起格斗之术。
朱祁镇懒的管他们,放任自由,能学多少是多少。
这些太监们,更多的是为了投其所好,以入朱祁镇的法眼。
不过其中有个小太监,练的格外专注认真,那就是协助金英处理折子的张宝。
不过今天晨练,对太监宫女们是一种煎熬,就是忍不住想要瞧陛下的黑眼眶,控指不住的被吸引。
想看又不能直看,想笑又不敢笑。
朱祁镇看着这边人的表情,在对练中把井野揍的很惨。
如果张席东在场的话,这回估计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了。
早上工作时间,昨日交代给翰林院才子齐扬的罪己诏,齐扬已经送到乾清门了,此时正在等待朱祁镇的召见。
朱祁镇发誓,墨镜没到之前,绝不出门。
这种被人偷瞧,对方想看又不敢看的表情,让朱祁镇恨不得上去把他们的眼眶也打黑。
临近午时,工部才派人加急送了过来。
这是临时为朱祁镇专门打造的,金框金边,底片是墨色。
与后世相比,这眼镜做工就显得很粗糙了,而且造型还很浮夸,虽然能挡住朱祁镇的黑眼眶了,但回头率还是百分百。
朱祁镇戴上墨镜后,心里骂着工部这帮人画蛇添足。
到了乾清门,英国公的折子到了,经内阁的建议后,送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金英的桌案前。
金英把折子交给朱祁镇,这种涉及军队改革的事情,他自然是要交给陛下过目的。
兹事体大,内阁七名成员,全部署名写上了各自的看法与建议。
首先是内阁首辅曹鼐,他写的是赞同,认为此变革是改善军队战力的有效措施,他还建议,让户部今后的财政分配往三大营倾斜。
陈循、张益两位大学士也都是赞同。
这三位赞同不出意外,他们虽然文官出身,两个还是状元郎,但本就是跟英国公一起从土木堡撤军归来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朱祁镇没来到这个世界,他三要跟英国公一起结伴同行,共下地府。
由于有了更同的目标,这三个内阁大佬,成了英国公的支持者。
苗衷、高榖这两位学士,也没出朱祁镇预料,写的是反对意见。
理由是国策岂能轻易更改,三大营已经在重组,国库入不敷出,再变革此策,国库更加的雪上加霜。
这两人是在原内阁成员中资历最浅,当初英宗亲征并没有带上。站在他们的角度,说的也不无几分道理。
不动不变,就不会出问题,日子继续过,他们位置也能继续做。
朱祁镇主要想看的是于谦与朱祁钰这两个新内阁成员的看法。
虽然这帮人看法都影响不了朱祁镇的决心,也阻止不了政策的落实。
于谦是赞成的,他写道,此变革强军利民,并附上了国库如何增加收入的一些变革政策,他针对的是盐税、矿税等几样税收大头。
这些产业,大多被地方勋贵大族说掌控,他们利用手里的特权,比普通商户少缴纳许多的税款,以至于肥水流入他们的口袋,而国家只能喝点冷汤。
于谦最后还写道,愿意亲自巡视各地,为国库追回空缺漏洞。
朱祁镇看到于谦所写的建议,顿感欣慰,这才是一个好员工该有的样子。
支持老板变革的想法,附带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还有亲自下场干脏活的决心。
这是一个老板都喜欢的员工。
不用说了,朱祁镇作为老板,也要支持肯干能干的好员工。
“来人,传旨”朱祁镇也立马以实际行动支持。
“命于谦为内阁钦差大臣,既日起出京巡视地方,负责督查地方上的各种税务,赐尚方宝剑,正三品以下官员,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朱祁镇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手拿尚方宝剑,威风凛凛的钦差大臣,上斩权贵,下斩奸商。
洪高礼提醒道,“陛下,我朝并没有赐尚方宝剑的先例,内库也没有啊!”
什么,没现货?不好意思,脑子里被小时候看的电视剧给带动了,不过这是事吗。
“那就让工部匠官给打上一把,刻上朕的名字,记得宝剑一定要华丽,剑鞘要镶嵌红橙黄绿青蓝紫七颗宝石,比彩虹之色,宣示钦差之威。”
洪高礼又提醒到,“陛下,此钦差大臣是否权柄过重?”
朱祁镇笑了笑,“顽疾当重刀挥下,朕相信于侍郎、于大钦差,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洪高礼不再说话了,他想不通陛下为何对这个兵部侍郎于谦这么的青睐有加。先是直进内阁,后又委任钦差,赐尚方宝剑。
正三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那地方上的官员除了都督、巡抚之外,岂不是想杀就先杀了?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太祖年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司以下为府,府以下有州和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的大体格局。
后各司制度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宣德年间开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
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
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
这些封疆大吏,如果在朝中没有原职,那么都督、巡抚在品级上,是从三品。
掌管一府之地的主官,知府大人,是正四品。
以皇帝陛下给的权利,于谦都能直接把地方上所有的官员先斩后奏。
洪高礼能不出言提醒嘛。
朱祁镇一点都不以为然,历史上的于谦,在京师守卫战后,官居正二品的兵部尚书,头衔上加到从一品的三孤之一少保。
位高权重且手握京师兵权的情况下,在夺门之变发生时,他按兵未动。在被抓捕时,他坦然赴死。
这样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个忧国忘身的民族英雄,朱祁镇有什么不放心的。
朱祁镇更不想因为自己的到来,而使这颗原本璀璨闪耀的明珠蒙尘。
朱祁镇让他闪耀大明的同时,还给他一个完美的人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