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一甲榜单上,足足二十名高中者都借住在醉仙楼。二甲榜单上,又有三十六名高中者住在醉仙楼。
在科场舞弊案爆出来之前,醉仙楼一度被称为京城福地,据说放榜那一日,门前的鞭炮声足足响了一整天,红纸铺满了整条街,大半个京城的人都跑过来,要沾一沾文曲星的“福气”。
谁知这才过了半个月,醉仙楼就被围了起来。从掌柜的到跑堂小二,再到所有住在里面的书生们一律下了大狱。
刑部得了昭泰帝的旨意,也不管这里面究竟有没有真正饱学之士,国家栋梁之材,一升堂,就对这些有功名在身的书生们用了大刑。
当堂便有几个身体弱的没熬过去,两眼一翻,去了极乐世界。
更多的则被打得鬼哭狼嚎,最终实在熬不住,招了。
据那些招供的书生交待,开考前半个月,醉仙楼里来了个皮货商人,私底下联系了几个书生,声称自己有门路,拿到了会试的考题,售价五千两。
为了证明自己拿到的确实是货真价实的考题,那皮货商人把第一天的考题誊抄了半份,给那几个书生看。
有人不信,也有人信他。信他的人暗地里纠集了另外一帮人,众人集资,一人出五百两,凑足了五千两的数,买了一份考题回来。
此后拿到题的十人中间,又有人为了回本,将誊抄来的考题转卖给了别人。
且彼此之间为了能收到银子,你卖一千两,我就卖五百两。你卖五百两,我就卖三百两。如此贱卖之下,买到试题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最后,住在醉仙楼里的书生,主要有意想买,多少银子都能买到那份试题的。
因买的人太多,昭泰帝又催得紧,刑部和吏部、礼部的官员都无暇去分辨,住在醉仙楼的百余名书生中,到底谁在考前看到过试题,谁又恪守原则,一眼都没看过。
他们将审讯所得写在结案陈词里,只用了一句“购题者众多,已无从分辨”,便宣告了这些书生的命运。
昭泰帝大怒,当庭下旨,将一干人犯全部判了斩立决。
住在醉仙楼里的一百多名考生,连同掌柜、伙计一起,被囚车推着,浩浩荡荡推去了菜市口。
喊冤声飘荡在整个京城上空。
那些和他们同乡却没住在醉仙楼的考生也受到牵连,因为他们没办法证明,同乡聚会时,有没有从购题者口中听到一两句有关试题的闲言碎语。
好在,性命是保住了,只是被夺去了功名,终身不得再考,十年寒窗苦读,就此付诸东流。
只是,这一百多个人头落了地,却无人知道最初泄露试题的皮货商去了哪里?更不知道试题到底是从哪个环节,经何人之手泄露出去的?
如此一来,这次担任主考和副考的三位大人便难洗脱嫌疑了。
毕竟,最有可能提前看到考题的,便是他们三位了。
而三人之中,嫌疑又各自不同。
担任主考的凌阁老是半月前才被三道圣旨急召回京的,他本人致仕多年,又身为外戚,为了避嫌,二十年前就不允许家中子侄再入官场,亲眷中除了住在宫里的皇后娘娘,皆住在距离京城千里之遥的老家,凌阁老本人则就借住在人来人往的驿站,他若是偷了考题出来誊抄,只怕立时就会被人发现的。
那么嫌疑就落在了担任副考的林大人和张大人身上。
再查下去,就有人发现,前不久才因为放印子钱受到斥责的原林尚书,现林侍郎,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往醉仙楼跑过好几回,有一回还关了雅间的门,在里面足足呆了两个时辰,期间还不许伙计进去打扰。
林侍郎自然是直呼冤枉的。
但,盛怒下的昭泰帝根本听不进去。他在意的是他身为天子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区区一个林家,仗着出过几个翰林,就敢对着他这个皇帝阳奉阴违。
更何况,三年一次的会试,考题竟提前半个月泄露出去,这样惊悚骇人的事,在先帝朝从未出现过,只单单出现在了昭泰帝临朝的时候。
这说明什么?
说明臣子们对他的忠心,远不如对先帝的忠心。
一想到这个,昭泰帝就愤怒得恨不得把林侍郎五马分尸了才好。
“宣旨。林侍郎辜负圣意,玩弄权术,无视朝廷法规,视科举如儿戏,实在令人发指,按律,当斩。林家一切家产充公,男子流徙三千里,女子收为官妓。已婚配者,由夫家自行定夺。”
因怡王府里,也有一位姓林的侧妃健在,这道有关处决林家的圣旨便也送到了独孤御手里。
怡王殿下送走了宣旨太监,顺手把圣旨递给了杰公公:“去,把这道圣旨拿去给林氏。告诉她,本王奉旨休她,让她今日之内,务必离开怡王府。天下之大,唯独本王的怡王府,不许她再踏入半步。”
杰公公接了圣旨,眼皮子挑了挑,忍不住笑起来:“王爷听上去,似乎心情很好?”
“嗯。”
“那……林家的事,要不要告诉王妃?想必王妃听了,也是要高兴的。”
“自然。”独孤御想了下,刻意强调,“本王亲自去跟她说。”
抬脚经过杰公公身边时,伸手在他老迈的肩膀上拍了拍:“林家的事,杰叔,你做的很好,辛苦你了。”
杰公公忙笑着道:“还是王爷谋划的好。是王爷先料到醉仙楼要出大事,才有了引林侍郎去醉仙楼,沾染腥臊的主意。”
独孤御迈着轻快地脚步从他身边走开:“是王妃提醒的好。”
顾惜夕接二连三对醉仙楼的反应引起了他的警觉,只是暗卫查来查去,并没查出醉仙楼有什么问题。
他于宫闱中长大,早已习惯了算计人心。醉仙楼总让他觉得不放心,干脆将计就计,使了些手段,将林侍郎引去了醉仙楼。
果不其然,一旦事发,任何和醉仙楼有所关联的人皆倒了大霉。
其实林侍郎真的是冤枉的。
清和长公主给小儿子纳了妾,林沫回家哭了两回,林侍郎刚刚被降了职,再被女儿哭闹,心烦,便想找个地方喝酒。
独孤御的人便把林侍郎引去了醉仙楼。
林侍郎去醉仙楼喝了三回酒,就把自己的小命喝进去了,把偌大一个百年清流的书香门第给喝倒了。
怪只怪,他教女无方,生了两个讨债鬼一样的女儿。
至于那个兜售试题的皮货商,独孤御也快刑部一步,查到了他。
不但查到了皮货商,还查到,在醉仙楼里售出第一份考题之后的第三天,那位皮货商就离开了京城。
独孤御的人跟着他一路往西北方向行进,最后在距离边塞城只有百余里地的突利国边境,跟丢了人。
至此,试题的泄漏,就真的成了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