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思量片刻,道:“吏部事务繁忙,叔父清誉要紧,不宜亲自受审。”
“只消让家中人与下人都配合大理寺审查,不得借口推诿拖延就是,皇上以为如何?”
她征求凌云横的意见。
凌云横觉得这是最好的做法,微微颔首同意。
王三省也十分赞同,“若是太子殿下、大公主和二大王同意,这便是对老臣最好的保护,也是还老臣清白最好的办法,老臣感激涕零。”
说罢看向凌清璞等人。
不等凌清璞等人开口,王宝簪先道:“叔父这话过谦了,他们是您孙子辈,您这样对他们说话,折煞他们了。”
凌清璞等人见王三省如此恳切,且在御前也丝毫没有惊慌之色,心中对他的疑虑已去了七八分。
这会儿听见王宝簪的话,纷纷点头。
凌清圆是大姐,头一个站出来福身行礼,“外叔公莫怪,清圆替弟弟向外叔公赔罪了。等查清真相之后,清圆一定亲自登门致歉。”
“公主言过了。”
王三省对着她拱手下拜,没有丝毫不悦之色,“朝廷推行商业新政是好事,老臣身为皇亲更要出一份力。配合调查,义不容辞。”
他起身,转向帝后二人,又是深深一拜,“若果真查出老臣家中有为商不仁者,该如何依法查办就如何查办,老臣绝无怨言!”
这般恳切态度,连凌云横见了都有些动容。
他下意识不悦地看向凌清玦。
凌清玦顿时感觉屁股烫,连忙站好。
完了。
他知道,这会儿外叔公看起来越可怜,一会儿他的屁股就会真的很可怜……
凌清玦到底没逃过这一顿揍。
皇子挨揍和寻常人挨揍是不同的。
比如在学堂里头,皇子公主若是开小差、不写功课、文章得了丙等,挨打的时候也不是打他们本人。
而是他们身边亲近的伴读。
以凌清圆为例,当初她身边的伴读小姐身份都太高,因此要挨打也是请书、墨画帮忙挨打。
可凌清玦这顿揍不同。
凌云横命人将他身边亲近的小太监都找来,排排趴在院子里挨打。
凌清玦本人也跪在廊下看,近距离感受板子与屁股接触的瞬间,近距离听小太监们的惨叫,看他们的屁股开花……
这比打在他自己身上还要难受。
廊下的风呼呼的,他跪在那打寒战。
有凌云横亲自坐镇,没有一个宫人敢求情。
凌清圆和凌清璞坐不住了,站起身求情。
才站起来,就被王宝簪一个眼色,示意他们坐下,“你们爹亲自管教孩子,没有你们插嘴的份。”
凌清璞道:“可是阿玦是代我之过……”
“不是。”
王宝簪瞥了一眼廊下跪着的小身影,“你们还不明白么?罚他不是为他想治罪王三省,这事本身无错。错就错在他不敬长辈,过分淘气。”
她又看向凌清圆和凌清璞,“倘若这事是你们来做,你们会像阿玦这样,跟舅舅吵得天翻地覆,人尽皆知么?”
凌清圆和凌清璞对视一眼,不好开口。
他们确实不会。
好一会儿,凌清圆小声道:“这次的事舅舅是无辜的,他被阿玦利用了,刚刚还为阿玦求情呢。要不是爹非要他走,只怕他还不肯走。”
凌清璞道:“明日我就替阿玦去侯府道歉请罪,求舅舅原谅。”
“让阿玦自己去。”
王宝簪慢悠悠地吐出一句。
她当妈一向很拎得清,孩子们每个在她眼里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替谁顶罪,谁替谁享受的道理。
就算阿璞和阿玦长得一模一样,也没有谁替谁道歉请罪的理——
要请罪,自己去。
……
王三省之事不想闹大,也彻底闹大了。
如今满朝都知道二大王和望南侯为了这位老大人打起来的事,一双双眼睛都盯着大理寺审查的结果。
但凡王三省有些许不检点之处,都会在这一双双眼睛下放大。
而王宝簪作为他的侄女,圣名也会染上污点。
为王三省担心的人很多,为王宝簪担心的人更多。
“依我看,就是叔父真有些什么不妥,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你说呢?”
望南侯府,凌云燕一面给小猪喂糖渍柿饼,一面朝王宝壮说话。
谁知王宝壮不耐烦道:“怎么睁只眼闭只眼?满朝的眼睛现在都盯着呢,我一个大理寺少卿想睁只眼闭只眼就能闭得了吗?”
声音有点大,小猪有点被吓到,无措地朝他看去。
他忙哄了女儿两句,没顾上凌云燕。
凌云燕不乐意地把剩下半块柿饼放回甜白瓷的小盘里,“你凶什么?那是你叔父,又不是我叔父。我也是为你们王家着想,为宝簪的名声着想,你还朝我嚷起来了?”
王宝壮听见这话,顿时心生愧疚,又柔声去哄她,“是我方才口气不好,在此向夫人赔罪了。唉,我也是担心叔父,担心宝簪。”
凌云燕闻言,心里的念头又死灰复燃,“你就是管大理寺的,连大理寺卿都对你俯首帖耳的,你就真不能帮上点什么?”
王宝壮摇摇头。
他在大理寺任职这么多年,就没有“帮”过任何人——
哪怕事关王宝簪,也不例外。
没过两日,大理寺的结果出来了,王三省经受住了考验。
不但经受住了考验,御史台还有一位御史上书弹劾大理寺,说大理寺对清廉老臣审查过严,无故使当朝一品大员名誉受损。
“臣察,吏部尚书王三省老大人,身为皇亲,名下竟只有一个田庄两间铺子,交由府中管家李四打理。”
“堂堂一品大员,如此清廉,实乃朝臣之楷模,还要怎样清廉呢?若如此大臣还要接受审查,我等朝臣岂不是人人自危?”
这话说得严重,王宝簪当时听了,只淡淡道:“都是本宫之过。因思老大人乃是本宫叔父,不可不做表率,所以审查过言了些。御史所言有理,皇上与本宫都十分赞许叔父的清廉,自有封赏。”
她顺着台阶下了,御史自然也没话可说了。
王三省在这次风波里不但没有官声受损,反倒向朝臣展示了他的清廉,赢得了甚佳的口碑。
可那些口口声声称贿赂给了吏部尚书的商贩,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