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王锦儿几人回到房间的时候,桌子上已经陆陆续续上了一些马家酒楼的特色菜品,有凉菜有热菜,看上去十分诱人。
其中有一道最出乎王锦儿预料的菜,是凉菜酱牛肉。
在这个重耕种的时代,牛是最尊贵的一种动物,每一只耕牛都要登记在册,就连正常的生老病死都必须上报给官府。
甚至若是有饲养不当导致死亡的耕牛,其饲养者还会坐牢。
所以就算是商贾和贵族想要吃牛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日马义诚能用牛肉招待他们,属实是太重视他们了。
封舒瑶跑到宁慧玥身边,趴进她的怀里:“表姐,郑爷爷说你的胎记可以治好吗?会不会需要受很多苦啊?”
宁慧玥温柔地顺了顺表妹的头发:“可以治,不会痛苦。而且郑爷爷说我娘亲的病也能治。”
“太好啦!”封舒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我们回去就将于姨接出来吧~”
“好。”
宁慧玥和王玉儿对视一眼,露出了一个开心的笑容。
在王锦儿和封舒瑶离开包厢的短短一段时间中,爱好、兴趣和年龄都相仿的宁慧玥和王玉儿已经成了好友,两个性格内向的女孩有着说不完的话。
众人坐回到各自的位置上,随着一股陌生但诱人的香气由远及近,众人好奇地望向了打开的屋门。
几个伙计抬着切鸭子的桌子,几个伙计端着配菜、酱料和刀具,后面是几位厨师抬着烤鸭走了进来,摆在桌子上开始片起鸭子。
而此时伙计们也给每个座位都上了一个特制的小木盘,其中被木板分隔开了四个部分,分别放上白糖、炒熟的甜面酱、葱丝和黄瓜条。
马义诚本就准备好了五只烤鸭,所以即使现在多出了四个人,鸭子也是够吃的。
片烤鸭需要极高的技术,要求成品一共有一百零八片,每一片上都要带肉有皮,片鸭子的时间也不能太长,这样在口感和视觉上才是最完美的搭配。
厨师片下的烤鸭在盘子中摆成了花瓣造型,中间放上一个小瓷碗,里面是片下来的脆鸭皮,似是花蕊一般绽放生机。
五只鸭子,三只鸭架做炸鸭架,两只鸭架做鸭架汤,等一会儿做好就会上菜。
马义诚先拿了一张薄饼,夹起一片鸭肉放进饼中,再夹了一些葱丝和黄瓜条放入甜面酱中蘸了蘸,卷入饼中卷起来,放进口中享受地咀嚼。
在他之后,郑纡等几位长辈也如法炮制,几个孩子才兴致勃勃地动了筷子,先吃一口白糖蘸鸭皮,再来一个烤鸭肉卷,吃的不亦乐乎。
与之相比,桌子上其他的美食完全没有了吸引力,就算是山珍海味都被大家抛在了脑后,尽心享受烤鸭带来的绝美享受。
既然是要用作全国连锁酒楼的招牌菜,马家在制作烤鸭的时候,就都是精挑细选选择出了最优质的鸭子,每日找人静心照看,饲料都是最好的。
这样饲养出来的鸭子,它所做出来的烤鸭的口感真的是以往吃过的所有鸭子所无法比较的美好,直接让大家忘记了交谈。
直到桌子上的烤鸭全部光盘,大家这才停了下来,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郑纡笑道:“我向来不爱吃鸭子,想不到今日竟然一连吃了四五个卷饼。甚至鸭皮蘸白糖如此简单的吃法,都别有趣味。”
周禹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今日真是痛快!这种美食怕不是天上才有的吧?口感竟然如此丰富!马家得到的这张方子可真是不错。”
马义诚也连连点头:“是啊,我们马家能得到这方子,真的是解了燃眉之急。”
他还有一些没说的,马南屹已经带着方子和烤炉去将方子献给皇上了,皇上若是龙颜大悦,那对于他们马家来说,比用烤鸭赚上多少钱,都要更有福气啊!
门外伙计敲门说道:“掌柜的,烤鸭架和鸭架豆腐汤已经做好了,现在上吗?”
“上吧,正好我们也吃完烤鸭了,用汤解解腻。”
门外应了一声,推门撤去了鸭肉盘子,三大盘炸鸭架,三大盆鸭架豆腐汤夹着香气上桌,又是一轮味觉盛宴。
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鸭架汤,烤鸭留下来的腻感消失不见,从胃内有一股热流涌向四肢百骸,味道鲜嫩无豆腥气,满满烤鸭香。
王锦儿吃下一口马家招牌豆腐,觉得马家不愧是开了百余年的酒楼,家传技艺不是她这种带着现代菜谱来此的三脚猫可以随意比较的。
这豆腐看起来是纯素菜,实际上豆腐是用碾碎的鲜嫩鱼肉压实制成,炒菜中还倒入了用鸡肉和山珍制作而成的高汤,比炖煮的肉菜还要香上几分。
“好痛哦!这个红红的东西会咬人!”
这时,一旁的封舒瑶吐出一口干辣椒,吐着小舌头连连扇风。
王锦儿低头一看,发现这丫头竟然一口咬掉了一大口菜里的干辣椒,忙倒了灵泉水在杯子里,喂封舒瑶喝下去解辣。
“辣椒带来的是痛觉,你吃得太多啦~”王锦儿无奈地帮封舒瑶擦擦眼泪,柔声解释道。
还记得前世她和好友去南方菜馆吃饭,那个朋友点了一碗酸辣粉,又加了一勺辣椒,辣得他耳鸣了一段时间,从此之后再也不敢那么大胆地尝试南方菜了。
“哦。”封舒瑶缓过劲来,不好意思地挠头:“我没见过这般红色的食物,以为能大口吃呢。”
王锦儿夹来一块炸鸭架放到了她的碗里:“你可以吃鸭架,上面洒了少许辣椒粉,不会很辣,而且味道很不错。”
郑家售卖口味酥辣的辣味炸鸡,辣椒粉成了必备的调味品,几个孩子闲下来的时候,就会一人拿着一个小石臼研磨炸好的干辣椒,以备第二天使用。
这次来到马家酒楼的时候,王锦儿特意从家中拿了一大包辣椒粉过来,并让厨师加到了炸鸭架中,味道果然上来了一大层。
因为辣椒粉制作过程和方法十分简单,于是王锦儿当场将辣椒粉的配方教给了酒楼的厨师。
也因此,受惠的马义诚便和王锦儿约定好了,无需郑家提供辣椒,每半月马家会给郑家送一斤辣椒粉。
马家有皇上的支持,可以随时坐车出入边关交易商品,辣椒成本大大减少。
这样一来,王锦儿便不必再担心解释家中大量辣椒的来源,还可以减少许多家中人力消耗,这一顿饭,吃得当真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