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按照预定计划,率领大军缓慢的朝灰山进发,一路上走走歇歇,行动十分缓慢。
他必须要等到汤和行军到达预定位置后,才能加快速度,否则,就算击溃了别里不花,也没有太大作用,大军还得四处追击,疲于奔命。
明军不同于北元军队人人有马,明军绝大部分都是步卒,在广阔的漠北想靠着两条腿追击四条腿,这只能是个笑话。
原本的三路大军,现在由于傅友德要驻扎通州防备纳哈出,所以就变成了两路。
从兵力上讲,北伐大军和别里不花现在其实几乎没什么差距了,徐达能倚仗的也就是明军的战斗力了。
眼看着已经靠近灰山,徐达却等来了坏消息。
汤和的右路军先锋西平候沐英,因为轻敌冒进被北元大将也速伏击,重伤后被亲卫拼死救下来,一万先锋折损了近一半。
汤和大怒,全军压上与也速大战,最后虽然擒杀了也速,取得了歼敌六千俘虏九千的战果,但是自身也损失了接近一万人,而且几乎全是精锐。
这一战,秦王卫军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先是主将秦王朱樉逡巡不前,然后又是卫军主力接敌即溃,一万五千卫军最后只收拢了不到六千。
这样一来,整个右路军的减员已经接近半数,战力大减,可以说已经失去了继续北伐的能力……
这份战报送到徐达中军的时候,徐达气的差点晕死过去,拍着桌子隔空大骂。
无奈之下,徐达只得命令右路军改变行军方向,直接向中军靠拢,然后汇兵一处。
可是,这世界上的事情还真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由于徐达行军缓慢,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从和林出发先徐达一步赶到了灰山,与别里不花合军。
这样一来,在灰山的北元军队数量就达到了十三万之多,徐达的北伐军反而处于了劣势。
南京,太和殿。
殿上的百官此刻全都鸦雀无声,洪武大帝朱元璋高踞龙椅之上,脸色却是黑的如锅底一般。
“胡惟庸!你来说说,这到底是谁的错?损兵折将,贻误战机,我大明的脸都被他们给丢到塞外去了!”
朱元璋此刻的心情简直如同吃了一只死苍蝇一般,原本想着给自己几个儿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出塞去欺负欺负北元残军,结果……
而这其中,最让他感到脸上无光的还是秦王朱樉的表现,自己贪生怕死,卫军也是一触即溃,这让他的脸像被人打了一巴掌,火辣辣烧的厉害。
“咳咳……微臣觉得,此非徐达大将军之过也,三路出兵的计划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西平候轻敌冒进,那也是被敌军麻痹了,而且他也死战到底身受重伤,不好太过于苛责……”
“再说秦王殿下,不管怎么说,那也只是第一次上战场的年轻人,再加上他卫军也是新募,陛下斥责一下也就是了!”
胡惟庸一番话说完,连消带转,轻飘飘的就把所有人的责任给抹掉的差不多了。八壹中文網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隐晦的愤怒,但语气中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那依丞相之见,这责任应该落在谁的头上呢?”
胡惟庸抬头看了一眼朱元璋,似乎想从朱元璋的脸上看出点什么,可惜,他并没有任何收获。
“这责任在谁,微臣确实不知道,但微臣认为,既然原来的北伐计划是非常正确的,那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造成计划改变的原因是否需要追责?”
胡惟庸再次偷眼看了看朱元璋的表情,发现朱元璋依旧面无表情,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开口。
“例如追究山西都司的失察之责……”
胡惟庸的话一说完,聪明的人马上就知道了胡惟庸的意思,追责山西都司只是顺带,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要追究燕王擅自追击叛军的责任……
一时间,无数双眼睛都投向了龙椅之上的朱元璋。
说起来,这还是大明立国以来,第一次出现有重臣在朝堂上找皇子的麻烦,所有人都想知道朱元璋的态度。
“嗯……还有哪位卿家有意见?”朱元璋的声音不大,也听不出喜怒。
御史大夫陈宁此时跳了出来,朗声对朱元璋上奏。
“陛下,微臣以为,山西都指挥使裘海正应当免职下狱,指挥同知以下尽皆革职……”
陈宁的话立刻引发了武臣的反弹,几个国公侯爷立刻跳出来指责陈宁矫枉过正。
朱元璋冷眼旁观,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时候,御史中丞涂节突然开口了。
“臣弹劾燕王违抗军令,贻误战机,致使北伐大军损失惨重,且燕王偏师突进,劳师无功,臣恳请陛下勒令燕王即刻返京……”
涂节的声音顿时压倒了其他所有的声音,无数人文武官员都惊愕的望着涂节,怀疑他是不是疯了。
“涂中丞,你是痰迷了心窍,还是脑疾发作?居然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
一直没有参加辩论的曹国公李文忠,指着涂节鼻子大声呵斥。
“臣一片公心可昭日月,皇子犯错,臣身为御史中丞,岂可视而不见?”
涂节直着脖子,一副诤臣模样,看的其他文官脊背发凉,要知道,现在御座上那位可不是什么温润君子,杀性一起就要尸横遍野。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没有发怒,虽然依旧黑着脸,但情绪依旧十分平稳。
“还有何人要弹劾燕王?”
“臣也弹劾燕王!”御史孟宇也出列了。
“还有微臣!”这是兵部主事何良。
短短一会,居然跳出来七八位文官要弹劾燕王违反军令,贻误战机,劳师无功!
这些文官都有个共性,那就是品级都不高,大多数都是五品左右,刚好够资格上朝那种……
朱元璋突然笑了。
“果然都是朕的好臣子,呵呵呵……”
就在这时候,一个小太监匆匆来到大殿外,而站在朱元璋身边的李德胜,一眼就认出了那是宫里负责接收通政司奏章的太监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