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数据:(因战车道准许限度魔改,可能与历史不同)
型号:su-it-76坦克歼击车
长度:6m
宽度:2.32m
高度:1.4m
重量:10t
乘员数:3人
发动机:2×gaz-2026缸水冷汽油机2×70马力
车体装甲:45/25/25
速度上限:公路45km/h,越野38km/h
主要武器:76.2mmf-22炮,备弹30发(ap/he)
su-it-76坦克歼击车历史:
1942年夏nii13厂首先提出了采用t60和t70轻型坦克底盘的一系列初步方案,其共同特征是安装zis5轻型输送车的79千瓦发动机,车体低矮,前装甲倾斜角非常大,普通型乘员3人,指挥型4人。虽然车体略嫌狭小,但车顶可向两侧打开,因而增强了侧面防护,比起完全赤裸的zis-30已好得多,甚至比以后出现的su-76也要好。
nii13厂的系列轻型坦克歼击车包括3种车型:i13.73-su装备一门45毫米高速炮,与m42型45毫米反坦克炮性能基本相同;i13.75-su装备两门同型火炮;i13.76-su装备一门根据f22型76毫米炮开发的50倍径76毫米炮。1942年10月这些方案通过审查。军方对其评价很高,特别是侧面防护,还建议安装可伸缩的炮队镜,以提高射击精度。12月修改后的方案又上报中央,据说斯大林对其中装备76毫米炮的车型非常满意,认为它“非常吸引人”。
1943年1月16日,安装45毫米和76毫米炮的方案分别被命名为su-it-45(包括单、双联型)和su-it-76,要求2月15日开始测试。但发动机的问题再次出现:原定采用的加强型zis80发动机供应非常困难。
苏军在列宁格勒俘获了一辆德军“虎”1型坦克后,发现自己反坦克火力不足的形势更加严峻,于是考虑为su-it-76安装简化的s-1-57型57毫米炮。该炮与zis2的弹道效果相同(500米距离上使用br271m穿甲弹,可穿透115毫米的垂直装甲),但其后坐距离过大,在su-it-76狭窄的战斗室内很难安装。加上不断出现的新缺陷,新型坦克歼击车到1943年底也未问世。未完成的车体最后在莫斯科的nh48分厂用作了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