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趟萧毅还是决定去,除了看一看辽国现在的水平,还要给以后做点铺垫。
最近北宋渐渐到了关键节点,萧毅打算把阳间的事情放一放。
抽空出去打打电话,剩下的时间就在北宋死磕了!
但是有个为难的事,萧兵忆找了催判官才解决。
他在北宋也有十年了,还是没孩子!
催判官十分肯定他的工作态度,但是表示:没必要!
“小兵啊,这太极图里是可以定住的,时间其实也是可快可慢,只要封住赵佶的感知,别让他记住就行。”
催钰接着说明,当然不可能有孩子,那都是衍化出来的。
施展法力,催动太极图,给萧毅变出了几位夫人和孩子。
萧兵忆这才回到太极图内,继续安心当他的萧毅。
临走时候催钰说了句:法力的事看来要抓紧,回头传你一套修炼的法门。
但他这没有现成的,因为催钰自己是鬼修,走的是神道,教不了他!
……
给徽宗的奏疏,萧毅写的十分用心,基本把宋徽宗时期能打的都安排了。
种师道、种师中兄弟,宗泽,张叔夜等,全被举荐到战略要地领兵。
他们都是文官,可以出任一军节度使。
最重要的举荐是西军五路都统制,萧毅写上了刘法的名字。
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位真是宋徽宗年间最能打的名将,之前提到的几位都不如他!
要不是被童贯这个二货坑死了刘法,北宋也未必灭的那么快。
此时的童贯,因为蔡京倒台,再加上萧毅暗中掣肘,并没有升迁太过。
虽然官职也不小了,但离“媪相”这个称呼,还差得远。
没有他瞎指挥,北宋的军队损失还会小点,所以萧毅没事就给他下点小绊子,吹吹阴风什么的。
徽宗现在对童贯的印象是:会揣摩自己意思,但是打仗是个二把刀!
之前的胜仗实际都是人家刘法打的,你童贯还趁机贪污了不少军饷!
徽宗对他倒是也没什么惩罚,毕竟是替自己办事了,贪点就贪点吧,咱大宋,不差钱!
但是童贯和毅哥儿一比,可就看出差距咯!
毅哥儿根本都用不着贪!不但不贪,还能帮朕赚钱!
等这次出使归来,又能升他的官了,有他管军队,比你童贯更放心。
萧毅只当去旅游,反正他也不是正使,毕竟他是武官。
徽宗也没给使团太高配置,派了位三品的文官郑远中担任正使。
这一趟,萧毅算是明白辽国是怎么灭亡的,腐朽程度比北宋还厉害。
尤其辽国国主天祚帝,能力不咋滴,还特别狂,又爱显摆。
萧毅是副使,没被诘难,正使郑远中可没少受气。
反正是走个过场,萧毅也没往心里去。
又不是真的,我跟你扯什么犊子呢……
倒是达成了他此行的目的,认识几个辽国日后的重臣。
再过几年,等你们快完蛋的时候,记得宋朝有我这么个熟人哈!
到时候我码人帮你们平事儿!
使团完成任务后返回,又得几个月时间,萧毅不耐烦,出太极图休息了一阵。
返回汴梁,把辽国的情况一汇报,满朝文武都反对联金灭辽的提议。
有萧毅打过预防针,徽宗也不往那方面想了,静观其变吧。
先把西夏打服,再研究北边。
萧毅也没想着帮徽宗一统天下,将就维持个平衡就好。
徽宗说话算数,果然给萧毅升官了。
这回是彻底扶正,殿前司都指挥使,从二品的武官,三衙最高负责人!
三十多岁的二品啊,虽然只是武官,那也太吓人了。
不过几位相公却没反对,只有几个言官议论了几句。
何执中、张商英正副两个宰相,心里明镜似的,萧毅动不得!
他虽然不参与朝政,但要没他,自己这宰相都当不稳。
只因为蔡京、童贯、梁师成等几个老贼!
这些人太能钻营了,治国能力不咋滴,权术玩的贼溜!
前前后后挤走多少重臣了?逮着机会就阴人。
有萧毅在,这些人就没咒念。不知道为什么,听说萧毅私下里经常在官家面前说一些这几个人的事迹。
他的话比满朝文武都好使,官家就信他!
有他挡着,官家和几个老贼渐渐就疏远了。
而萧毅这个人十分特殊,所谓“我不在朝堂,朝堂却有我的传说。”
论圣眷,谁能比得过他?
他要是说鸡蛋是方方的,徽宗都得说:对,你看立那多稳当啊!
论品行,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劣迹。
首先贪污这种普遍的官场犯罪,就和他不沾边,因为人家自己有的是钱!
还帮朝堂开辟了广大财源,连皇帝的花销都是他赚的。
看人也有眼光,举荐的那几位都是能吏,上任后将西北五路迅速整合,互相呼应,把西夏那边压得死死的。
更不结党营私,这人太低调了!
除了跟官家接触、训练禁军、供应军需等工作需要,其他时间你根本见不到这人。
当然见不到,出太极图休假去了啊。
就是有点喜欢迎合上意,其他方面这人简直是为臣的表率!
仔细一琢磨,在皇帝不太靠谱的情况下,因为有了这个人,国力居然蒸蒸日上。
就萧毅吧,让他掌禁军挺好,不然童贯就得上。
何执中早年还承过人家的情,当年蔡京得势,要不是萧毅暗中斡旋,自己别说当尚书仆射,怕是原来的职位都保不住,早外放了。
决定还他个人情,于是请奏,意思是官家既然决定让萧毅执掌禁军,还得名、位相符,萧毅的封号太低,也得提升一下。
徽宗一听乐了。
呀?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往常我说什么你们都拧着来,今天居然这么痛快!
他可不知道背后的原因,反正有人帮腔了,当即又给萧毅加了封赏:检校太尉。
意思就是预备的太尉。
萧毅虽然知道是演戏,但也挺高兴。
这在一个朝代也是头一份了,三十多岁的正部级干部!
我先叉腰牛哔一会儿!
但是散朝以后,禁军士兵跟他问好的时候,他觉得有点不是味了——萧太尉……
这听着就像奸臣呀!
提起这称呼,脑子就能联想到各种戏码里的反派。
庞太师、曹丞相、萧太尉——透着那么阴险狡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