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宋日子不好过。
由于气候骤变,夏季干旱,导致庄稼收成欠佳。
不过很快又暴雨不断,全国灾情严重。
幸亏萧毅引进了几种现代作物,才不至于颗粒无收。
前几年的丰收,也将粮仓填得满满的。
但许多百姓也流离失所,生活窘困。
尤其文官们接手银行后,不懂经济原理,增发了许多货币。
粮食欠收,加上物价飞涨,部分地区出现了零星的灾民作乱。
时任左、右仆射的何执中和张商英,调集了大量粮食赈灾。
同时剿抚并用,派出禁军平乱。
这期间,萧毅推荐的名将们纷纷崭露头角。
徽宗看奏报时,觉得一些人的名字眼熟,想起萧毅的推荐奏章,让内侍从存档中取来对比,萧毅举荐的人竟悉数在列。
徽宗感慨:毅哥儿伴随朕日久,这识人的手段都学了去!此次平乱,他举荐的这些人都得用!
不但得用,还能大用。
因为萧毅举荐的都是有功名的武将,是文臣!
宋朝的大环境使然,武将注定得不到重用。
别看萧毅现在品级不低,但权力还真不算大。
殿前司是三衙之一,已经算禁军的最高机构了,但一点兵权都没有!
调兵的权力在枢密院,可那里都是文官。
殿前司只有训练兵士和保卫京师安全的职责。
萧毅向徽宗说明:这些人本就是大才,只是不肯依附权相蔡京,所以才被埋没。
徽宗只是懒,并不是真傻,这会儿也知道自己被蔡京忽悠了。
……
财权被夺,徽宗觉得对不住萧毅,想在官职上对他进行补偿。
但最近几年萧毅的官升的着实太快,赵佶有点心虚,怕大臣们又怼他。
最后他决定还是用老套路——刷战功吧!
“毅哥儿,咱们被那群文人算计了,还得你想办法搬回来。正好现在有个机会。”
徽宗怕萧毅也放挺,自己可没咒念了,赶紧想办法安抚:“毅哥儿,我知道你对朕忠心不二,朕还是个闲散王爷的时候,你就在身边陪伴,朕最信你!”
徽宗做出动情的样子,可怜巴巴地看着萧毅:“本朝的天子实在是历朝历代最可怜的,那文官动辄上书陈情,指摘君父的过失,指着朕鼻子骂都是常事!只好辛苦你一趟了。”
原来女真渐渐崛起,有人建议,趁辽国不稳,收回燕云十六州!
“朕也风闻,如今的辽国再不似从前兴盛,已是江河日下。”
“我意派遣使团至辽国,探听虚实,你就跟着走一遭吧。”
“如此,你回来以后,又有功绩,正好擢升!”
……
萧毅一听是这事,真想撬开徽宗的脑壳看看!
这小子脑子里,肯定一半是面粉,一半是水!
你千万别动脑子,不然搅合到一块准成浆糊!
辽国近百年没和宋朝起边患了,只是偶有小的摩擦。
虽然年年给人家岁币,但打仗更费钱啊!
后来女真人崛起,几年就把已经腐朽的辽国灭了。可你宋朝比辽国还不如啊!
历史上金国把辽国打的快灭亡了,宋朝寻思去捡便宜,结果连辽国的残兵败将都没打过!
金国一看,我擦,原来你这么弱?!顺手把北宋也给灭了。
……
赶紧劝道:“官家,此事万万不可!”
徽宗诧异:“为何?”
萧毅组织了一下语言,道:“联合女真人攻伐辽国,就好比邻居家来了强盗,咱们不去帮忙,反而趁火打劫,哪有这种道理?”
这话却不是他自己的原创,而是种师道说的。
“况且,臣就管着禁军,最清楚不过,那是真打不过呀!”
徽宗一听是这么个结论,不禁问道:“八十万禁军,就没有一战之力?毅哥儿你这些年,不是整治禁军,已经恢复了战力吗?”
“是恢复了训练,但毕竟打仗还要靠老兵,禁军只是偶尔轮调,大部分都是没见过血的,剿匪和国战,那是两码事啊!”萧毅是真急。
大爷,你办事不要想当然啊,你以为玩斗地主呢?
二打一也不包赢的好嘛?
况且你们还不是斗地主,而是扎金花啊!金国想要通吃的。
……
宋徽宗这几年顺风顺水,把西夏按在地上一顿摩擦。
这让他有种错觉,大宋很强!
萧毅表示,氪金选手也得有技术!
装备再好,也得会走位不是?
不然人家放你风筝,你不也得干瞪眼?
深入浅出地给宋徽宗讲解了一下形势,赵佶才明白:敢情之前的胜利都是钱堆出来的?
萧毅也不管赵佶能不能听进去,坚定地说:“官家,西军是大宋最后的屏障了,一定要保住这点火种。”
“士卒在边关太久,条件艰苦,是时候让部分人轮换一下了!”
“但又不能调回太多,以免影响战力。”
“请官家征调累功者,编入禁军,充当低级武官。再将禁军充入西军,磨炼兵甲。如此往复,禁军得到了训练,和经验丰富的军官,而西军得到了修养。不出三年,军队战力必然提升。”
“再有,最重要的是主帅,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不会打仗的文官,可不能派了!”
萧毅一口气说完,赵佶默然。
他当然相信萧毅,从18岁起,萧毅就陪在身边,可以说把自己照顾的像个孩子。
自己爱玩,他变着花样组织各种娱乐项目。
自己没钱,他绞尽脑汁赚。
治理国家他好像也不赖,可是没资格自己上,但他还是想尽办法帮自己找到合适的人选。
又想了许多点子,改善民生。
自己虽然总抱怨皇帝不好当,可是扪心自问,他实在是开国以来最省心的皇帝了!
没见堂兄二十多岁就累死了?不然这皇帝也落不到自己头上!
想到这,徽宗看向萧毅的目光变得柔和:这是一个全心全意为朕着想的人,他从没坑过朕半点,自己却毫无所求。
“毅哥儿,你说的朕都依你!这次辽国你还是走一趟,朕什么决定都不做,等你回来听你怎么说,我们一起商量着来!禁军的事,你走之前写一封奏疏,我都照办!”徽宗把自己都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