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带上了十几团绑好的稻草。
这些稻草是用来捆秧苗用的。
因为拔下来的秧苗不可能随便丢进车厢就完事。
否则还没拉到家就全毁了。
陈进国和陈来财则在地里引水。
地里不引水没法插秧。
这个年代的农村还没有普及电机水泵。
都是采用拖拉机的发动机带动水泵来引水。
陈寻家及其他没有拖拉机和水泵的人家想要引水就要出钱搭伙。
这是村里的规矩。
所以他们这次没因为引水的事而发愁。
没有过多耽搁。
陈寻启动好三轮车朝着朱家村的冯婆子家驶去。
二十来分钟后。
经过一番打听后顺利来到冯婆子家。
疯婆子中年丧夫。
没再婚嫁。
和一个200多斤重的胖儿子相依为命。
当然也没什么人敢轻易娶她。
她的性格太过精明强势。
不是一般的男人能驾驭得了的。
冯婆子在朱家村的名声同样不好。
没办法。
她的名声早就被她的贪心不足透支过度了。
看到陈寻来到。
冯婆子非常热心的出来迎接。
脖子上还挂着一个透明水杯。
里面泡着茶叶。
不用说这就是陈寻昨晚送她的茶叶了。
她挂在脖子上是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泡的好茶。
只要有人问起就会好一番炫耀说泡的这茶叶几千块钱一斤。
“哟,冯大娘喝茶呢?怎么还把水杯挂脖子上了?”
陈寻见状有些哭笑不得。
“这不是挂脖子上比较方便吗,想喝的时候随时都能喝。”
“好吧,你这造型够另类的,秧苗的事张罗好了吗?”
“昨晚就张罗好了几家,你们先去我家地里拔吧,不够的话再去他们家拔。”
“那你上车带我们去地里吧。”
冯婆子答应着跳上了三轮车。
指引着他们很快来到了自家的秧苗地。
“喏,我家的秧苗就剩这不到二分地的了,你们全都拔完吧,我就不帮你们了,我自家的地都是出钱让别人干的。”
冯婆子指着眼前的一小片绿油油的秧苗,道。
“才这么点肯定不够,嫂子要不你先在这里拔着,我和娘去别家拔,等你拔的差不多了我再开车来拉。”
“可以寻子,你们去吧。”
赵芬点了点头。
脱下凉鞋卷起裤腿就下了水。
“芬你在水里小心些,可能会有吸血的水蛭。”郑爱菊叮嘱着。
“我知道的娘,以前又不是没下过秧苗地,你们快去忙吧。”
赵芬是个干农活的好手。
她一个人拔这一分多地的秧苗足够了。
陈寻便又和冯婆子来到另一块地的地头。
“老三,我已经跟这家人打过招呼了,你们只能在他们家拔一分地的,拔完咱们再去下一家。”
“嗯,有劳了冯大娘。”
陈寻口中客气地道了声谢。
其实内心却在暗暗冷笑。
并没有因为她的热心相助怀有什么感激之情。
要不是答应了明天要给她两万二的说媒钱。
她才懒得管他们死活呢。
“不用跟我客气老三,我还指望着你带我发财呢!”
“发财不敢说,只要你帮我把婚事说成了,以后隔三差五给你送点好东西也不是不行。”
陈寻继续给她吃着定心丸。
“嗯嗯,我打小看老三你这孩子就有出息!”
冯婆子叉着腰。
看着陈寻的眼神就像野狼看着一头肥嘟嘟的绵羊。
恨不得把他给“生吞活剥”了。
说话间。
陈寻和郑爱菊开始下水忙活。
拔起了秧苗来。
就这么辗转了几块秧苗地。
差不多到了中午时分。
他们已经拉了满满一大三轮车捆好的秧苗。
差不多够插四亩地的量了。
一处田埂旁。
一直跟着陈寻的冯婆子终于松了口气:
“老三,秧苗我可是按你说的给你凑齐了,钱我也会先帮你垫上,明天中午我就去你家,你懂我意思吧?”
“懂,怎么会不懂,到时候好酒好菜伺候着,一分钱都不会少了你的!”
“那就行那就行,我下午还要去贾寨村那姑娘家一趟,咱们明天见吧!”
“行,明天见,我们先回去了。”
陈寻笑了笑。
再次启动好三轮车驶出了这片秧苗地。
来到了宽敞的大路上。
而此时。
郑爱菊望着远处冯婆子的身影。
脸上泛起些许担忧。
“三儿,要不还是把买秧苗的钱给冯婆子吧,要是赖账的话会不会不太好?”
“有什么不好的?娘不会真以为她是想帮咱们凑秧苗吧?”
“我知道她是为了你的钱,可我怕她在咱家闹,你马上就要结婚了。”
“闹就闹吧,别忘了她以前把咱家骗的有多惨,不为别的,就当替我二哥出口恶气了。”
赵芬也帮腔道:“对啊娘,我觉得寻子说得对,之前冯婆子骗了你们一千多块钱怎么都要不回来,就算闹也是她不占理。”
“娘你要明白,对付烂人就得用烂招,别搞得咱们像成了坏人一样。”
陈寻现在已然明白。
要想在这种思想经济落后的山村中长期生活下去。
光做烂好人是行不通的。
尤其是跟陈婆子这样的刁民打交道。
越是烂好人越容易被她欺负。
既然好人难当。
那就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做坏人!
郑爱菊没有再多说。
眉宇间却仍夹带着担忧。
没办法。
她和陈进国一直都是采用的这种处世之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仍不犯人。
当陈寻拉着秧苗来到了自家的地头后。
陈进国和陈来财已经浇好了地。
现在就可以运秧苗插秧了。
但时间已是中午。
郑爱菊便先行回家去做饭。
然后把饭菜带到地里给他们吃。
对于他们这些农民来说。
中午在地里干活不回家吃饭是常有的事。
……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
到了傍晚时分。
家中的四亩地总算全都插上了秧苗。
一家人看着眼前的劳动成果。
脸上纷纷露出了惬意的笑容。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
已很久没干过农活的陈寻居然是插秧插的最快的那个。
速度还甩了赵芬一大截。
四亩地有接近两亩都是他插的。
看的父母四人都暗暗讶异。
不知陈寻怎么像是头不知疲倦的牛一样。
干起农活来都不带停的。
精力极为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