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玉压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退后两步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不对,我和太子前几日都好好的,他怎么可能忽然翻脸。”
“而且那日岁中宴,他明明是护着我的!”
“孩子,我知道你难受,可这是皇后娘娘亲口所言。”余青莲上前拥住她,道:“太子明儿就要解禁,若不死心,咱们明日去问问太子吧。”
沈心玉眼眶通红,抬头看向众人各异的目光,最后问沈心娇道:“你去太子府,太子是不是跟你说了些什么?”
“没有。”沈心娇立刻否认:“太子殿下虽然禁足,却依旧忙的紧,我送完东西就走了。”
“你不肯说是吗?”沈心玉猛然起身,冷哼道:“你以为,我做不成太子妃,你便能了?”
“姐姐,你在说什么?”沈心娇脸色微变,红着眼眶,道:“难道你还不相信我?”
“太子定不会无端这般。”沈心玉冷笑着往外走去:“我这便去太子府问个究竟!”
“心玉,心玉!”余青莲赶紧追上前,拉住她道:“不能冲动,这样只能引起太子反感。”
沉默了一会的沈和山开口,道:“是,你现在去胡闹有什么用?明日父亲去见太子,看能不能打听出什么。”
沈心玉这才停止挣扎,眼眶一热,捂着脸冲向自个儿的院子。
剩下的人也没胃口吃什么东西,除了沈灼兮,都只浅浅扒拉了两口。
老太君本来还想问些什么,瞧着几人的样子也不好问出口,只让沈灼兮第二日去找她。
回院子的路上,许久不见的杨姨娘追上前,朝沈灼兮竖起大拇指:“二小姐,好样儿的。”
沈灼兮脚步慢下来,笑了笑道:“这阵子怎么不见杨姨娘?”
“暑热的紧,贪凉受了风寒,正好不用出来见人。”杨姨娘说着,朝沈心玉的院子看了眼,道:“好几日没见,还没恭喜二小姐在岁中宴大放光彩呢。”
“小事,不值得恭喜。”沈灼兮顿了顿,道:“太师府多事之秋,杨姨娘不如多养几日,省的出来成了别人的出气筒。”
“有好戏看,不养了。”杨姨娘知道沈灼兮是为她好,道:“二小姐的心意我清楚,但大房的人有麻烦,我就乐意看。”
“沈心玉和太子的事,是你在中间做了手脚吧。”
沈灼兮停下脚步,四下看了眼,道:“杨姨娘说话可要过脑子,我若有左右太子的本事,还呆在这太师府做什么?”
“可太子为何无缘无故的退婚?”杨姨娘从鼻孔中发出一声冷哼:“余青莲生怕别人不知道她要成为太子的岳母。”
“在府上和人推牌九的时候,明里暗里的炫耀好几次,全然是铁板钉钉的事。”
“至于为何退婚,我也不知道,兴许,是因为三小姐的事影响了声誉。”沈灼兮皱着眉,道:“杨姨娘,往后说话要注意些,祸从口出啊!”
“是,刚才一时兴奋,没想太多。”杨姨娘赶紧捂住嘴巴,按耐不住,又问:“二小姐,您说大小姐和太子的事情,会有缓和的余地吗?”
沈灼兮还是那句话:“我不知道,杨姨娘,若没别的事,我先回去休息了,今儿太累了。”
“好好。”杨姨娘让开一条路,道:“打扰二小姐了。”
走出去很远,蜻蜓才道:“杨姨娘莫非是疯了不成,哪怕再大的恨意,也不该这么问,万一被人听见,岂不是要将您卷进去?”
“她忍了多年,好不容易看到一点希望,自然绷不住。”沈灼兮能理解,但,她不打算接着和杨姨娘接触。
“也正因为这样,她容易坏事,吩咐院子里的人,少和杨姨娘的人来往,她一个沉不住气,咱们都要跟着倒霉。”
蜻蜓应了一声。
今晚的太师府,除了沈灼兮外,谁都睡不踏实。
就连深宫中的太后,也迟迟睡不着,命桂荣嬷嬷掌灯,陪她坐着下棋。
桂荣嬷嬷哪里是太后的对手,没走几步就陷入死局,打趣道:“太后娘娘就放过奴婢吧,您棋艺高超,连先帝都不是您的对手。”
“接着来,消遣么。”太后一颗颗捡起棋子,道:“今日余青莲的话,你怎么看?大殿这会子只有你我,尽管说。”
桂荣嬷嬷顿了顿,道:“奴婢觉得,这位太师夫人并不像传言中的良善贤惠,二小姐给您的假人参几番敲打,她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偏又装傻充愣。”
“是啊,能哄得孝清承认她进府做平妻分担沈和山的爱,能是什么良善之辈?”太后将棋子放入罐中道:“哀家是怀疑,孝清的死不简单。”
“包括灼兮那孩子,会不会都跟这余青莲有关系?”
“这,不可能吧。”桂荣嬷嬷大惊失色,道:“余氏胆子再大,孝清公主是您膝下出来的,二小姐又是忠毅候唯一血脉,她敢吗?”
“哀家只是猜测。”太后起身,走到桌案前,拿起余青莲抄写的佛经,道:“今儿留了她整整一日,除了训诫和警告,还有试探。”
说着,将佛经递给桂荣嬷嬷:“你瞧瞧,有什么不一样?”
余青莲的字还算可以,抄写的《金刚经》,大半日的时间,进度还算可以,足有二十来页。
桂荣嬷嬷跟了太后多年,也是识字的,翻看了几页,就发现了不对:“前面和后面的后可以,唯独中间有几页,下笔用力了些。”
“奴婢记得您教奴婢习字的时候曾说,下笔太用劲儿,在笔画末尾会留下痕迹,这几页就是这样。”八壹中文網
“对。”太后重新拿起那几张纸,道:“估计她不知哀家会看得仔细,所以料不到表面功夫做的再好,这些东西出卖了她。”
“写这几页的时候,她内心的愤怒和不甘,肯定到达了顶点。”
桂荣嬷嬷叹道:“完全看不出来,今日您训斥也罢,警告也罢,沈大夫人都表现惶恐,再三认错,全无半点旁的情绪。”
“所以,哀家才让她抄经。”太后将纸递给桂荣嬷嬷,道:“当年伺候孝清的人,还有几个在?”
“除了菊嬷嬷,全不在了。”桂荣嬷嬷回答道:“孝清公主过身后,近身伺候的被您下令杖毙了,剩下的全部遣散。”
“十多年过去,怕是没了踪迹。”
“去找。”太后眼睛微眯:“就算只是猜测,哀家也要找到那些人亲耳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