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勣战败,樊城丢失的消息传入长安的时候。 瞬间陷入了巨大的舆论风暴。 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世民考虑到李靖年事已高,最终还是决定派程知节率领河南道的军队前去增援。 李佑知道就算援军到来也至少得十天。 所以攻下樊城后决定休整三天。 李勣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时间。 至少得再撑一段时间。 才能有兄弟拉他一把。 不大的襄州城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在李勣的催促之下。 仅剩的一万多唐军日以继夜开始加固城墙。 疏浚护城河。 修筑各种城防工事。 不仅在城下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拒马鹿角。 更是用竹签在道路附近设置了许多陷阱。 还在城墙附近设置了用许多弓箭口。 随时随地哨兵轮换。 时刻准备着李佑军的攻城。 除此之外。 李勣是一个善于变通的专家。 他能吸取教训。 所以在看到回回炮的威力后。 他在城墙以及城门处备足了沙包。 还在城里组织了五队民夫。 随时准备用沙袋去填补缺口。 免得黄风的骑兵部队去扩大缺口。 更是在收到援军即将出发的消息后,他就决定把在北部地区的人全部撤入城内。 说什么不敢在城外立营。 这回回炮在野战,威力无穷。 宁可不要后路了。 尽管李勣做了以上的准备。 但是毕竟是时间太短了。 该来的终究会来。 九月初三。 李佑的军队就在列阵。 据城楼的人计算。 李佑的军队有七八万。 这让李勣大吃一惊。 脱口而出:“李佑这兔崽子扩军这么快?前几日我觉得他最多三四万。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也不能怪李勣难以置信。 实在是不符合常理。 其实原因很简单。 李佑只是学董卓罢了。 李勣只是简单一分析就知道了。 根本没带怕的。 自己手里还有一万多人。 再加上临时动员的几千民壮。 手里也有两万多人。 李佑手里就算七八万。 那也不是不能打。 于是李佑军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攻城战便打响了。 李佑自知指挥作战。 那就是让手下负重前行。 于是军队指挥权也被交给黄风手上。 黄风组织二千人宣扬俘虏政策。 然后又组织了五千人一起。 手里拿着木盾。 在前面形成一面巨大的防御墙。 然后无数民夫开始挑土填河。 虽然在城下挑土非常的危险,然而由于李佑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填河工作依旧是来者众多。 这期间城墙之上当然是疯狂的射箭。 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奈何李佑不仅工钱给的多,抚恤金也是大大的给。 相当于普通人家十几年的收入。 有一些人还希望自己能够战死。 给家人留下一笔财富。 在不断赶工之下。 也就用了五六个时辰。 接着就开始堆土山了。 这个工作就难太多了。 李勣对运送沙土的民夫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饱和攻击。 使得土山的工作很是缓慢。 然而李佑毕竟是人多。 还是只用了两天。 就在城墙四周修筑高过城墙的四座土山。 李勣知道决战时刻已经到来。 果然。 九月初七。 一早就看见李佑军队里的回回炮开始缓慢向南门推进。 一瞬间李勣就知道这次主攻方向是南门。 与此同时东西二门也出现准备攻城的军队。 北门却被放过。 围三缺一。 战鼓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黄风一声令下。 回回炮开始了半个时辰的攻击。 然后唐羽率领盾兵,和弓箭兵以及步兵。 用盾兵作掩护,用弓箭兵做压制,用步兵蚁附攻城。 由于回回炮说白了也就是投石机。 投石投石, 不过就是几块石头吧。 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在沙包的缓冲下。 襄州城没有重蹈复州的覆辙。 还让李勣什么欣喜。 因为李勣收集起这些巨石。 发现至少都是四五十斤的重量。 这让李勣有了守城的武器。 不停用做来居高临下砸攻城士兵。 造成了不少伤亡。 李佑也知道这样。 回回炮并不能天下第一。 只能下令停止回回炮攻击。 收拢攻城士兵。 轮流吃完了饭。 此时天气晴朗。 最后李佑决定开始不做人了。 命令回回炮夹带一些东西。 那就是火攻。 简单的一点加料。 就可以造成巨大的伤害。 那就是动物油。 融化的动物油里面加上铁钉。 这东西做饭的人都了解。 一烫伤。 那就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