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景山看着那些首饰,只觉得眼睛都要花了。
“大都督的话,我听不懂呀!”薛景山忍住惊吓,说道:“我从未见过这些玩意儿。”
“还跟我装!”李大都督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脸上挂着的是刻骨的冷意:“这些东西你前脚儿吩咐人去市面儿上处理了,后脚儿就跟我装不知道,你好大的能耐啊!我以前竟不知,庆阳伯的这位大公子,是个如此有主意的!”
李大都督的话说的又快又利,前一句还没太听清呢,后一句紧跟这儿便来了,听的薛景山一头雾水,脸上满是迷茫。
等李大都督停了嘴后,薛景山忍不住问:“大都督,您这是怎么了?怎么说的都是我听不懂的话?”
“听不懂?”李大都督眉头一皱,一拳打在薛景山的颧骨之上:“我打你个听不懂!”
薛景山脸上吃痛,整个人向后倒着,颧骨的疼痛又闷又辣,让他忍不住牵着嘴角,嘶嘶的吸着冷气。
“说说吧,你大半夜进我女儿的房间,都做了什么。”李大都督掏出了一直插在靴子中的匕首,在手中把玩着,脸都不抬的问。
这更加让薛景山不解了。
加上被打了一拳,他的思绪现在有些许的混乱,莫名其妙被抓了来,又被问了一堆莫名其妙的问题,不乱才怪了。
“我没有啊,大都督您可能是误会了,您的家里我都没去过几回,哪可能去您女儿的房间呢?”
听见薛景山‘狡辩’,李大都督深吸一口气,招了招手后,蒋武走近脱下了薛景山的鞋。
鞋子底部中央的一个雲字分外清晰,和墙上与街上的脚印大小完全相同。
“好一个哪可能,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了。”李大都督把弄着匕首,站起身来走近薛景山,抓起他的胳膊便在他的手臂上划了一刀。
这一刀下去,鲜血流出,薛景山甚至都没来得及叫出声来,就挨了一刀。
“大都督您这是做什么!”薛景山疼的皱紧了眉头,全身挣扎道:“我真的什么也不知啊,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让大都督您不开心了?我给您赔礼,我给您道歉,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成吗!”
若搁在十年前的庆阳侯府,薛景山说话哪里用得着如此低声下气?
虽说庆阳侯府从很早以前就已经有落败之相了,但毕竟也是有祖宗荣光在的,差能差到哪去?总不至于京城哪个勋贵谁想欺负谁就随便欺负了。
但现如今的庆阳侯府,一眨眼降了爵位成了伯府,那可不是面子一落千丈的问题。
若是庆阳侯府,尚且有跟李大都督抗衡一段的可能,可庆阳伯府就不同了,完全是被李大都督碾压着对待,薛家甚至不能反抗!
所以薛景山只能尽显讨好和恐惧,祈求李大都督能够放过他。
“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我无所谓。”李大都督不理会薛景山的示弱和求饶,放下匕首说道:“甚至于你进我女儿房间,偷我女儿的东西,我也可以和你不计较,但你错就错在,不该脱我女儿的衣服,人损,不能损在这儿!”
这话吓傻了薛景山。
他什么时候脱李凌雪衣裳了?他又是什么时候进的李凌雪房间?是李大都督没睡醒还是他没睡醒?
手臂的疼痛和渐渐流失的鲜血好像在提醒他这并不是梦,薛景山如梦忽醒般瞪大了眼睛,连忙说道:“大都督您误会了,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绝对没做那样的事!若是做了,叫我天打五雷轰。”
“你当你这种随口扯出的毒誓我会信?”
话音刚落,只听一声惨叫,薛景山的一条腿被卸了下来。
李大都督也是有一身好功夫的,卸人一条腿什么的根本不在话下。
他本意也没打算让薛景山承认什么,甚至不需要薛景山的道歉,因为错误都已经发生了,道歉能换回什么?倒不如卸掉一条腿,自己出了气要紧。
清晨,天还未彻底亮透,薛景山晕厥着被丢在了庆阳伯府的大门口,幸而这个时辰还不会有百姓出没,否则他真是丢大了脸。
腿被卸掉,脸被打了一拳,半张脸都高高肿起,胳膊还被划了一刀的儿子,将薛刘氏的魂儿都要吓没了。
她用力抱紧儿子,又哭又急的吼道:“怎么这样了!为什么就这样了,谁做的!”
原来那小妾晕在屋里后,醒来薛景山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她焦急的穿了件衣裳,就去见了薛刘氏。
听闻儿子在半夜时本人劫走,薛刘氏心急如焚的派人找了半宿,自己亦是整整半宿没合眼,可她怎么也没想到,找到的儿子会是这个样子。
昏迷的薛景山一直到晌午才醒来,薛刘氏叫人炖了鸡汤,又请了两个郎中来看,均说这条腿是接不成了。
薛刘氏不信,又请了专门治疗跌打损伤,为人接骨的人,那人看完以后直呼下手之人只在狠毒,不仅卸掉了腿,还把腿骨里头弄断了一块儿。
虽然就小小的一块儿,可想让整条腿恢复如初,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也就是说,薛景山的这条腿,这辈子是好不了了。
这边薛刘氏哭湿了三条帕子,那边李大都督还觉得自己女儿受的委屈,光卸薛景山一条腿似乎有些不解气。
罢了罢了,等他的外甥良王坐稳皇位那天,想诛薛家九族,把薛景山千刀万剐,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知道了薛景山所经历的事,江碧桐忍不住笑出声来。
前世的她,被陈舒悦派人弄断了腿,今生的薛景山,又被李大都督弄断了腿,这可是叫风水轮流转?
之所以她敢用这个办法,是因为一旦李大都督认定了进李凌雪房间的人是薛景山,他就不会原谅和放过薛景山,什么道歉,什么赔罪,他统统不需要。
他需要的,只有惩罚。
断一条腿,对于李大都督来说,已经是相当轻的惩罚了。
天冬把袖子里的一封信递给了江碧桐,说道:“这是肖大人回去后,凭记忆誊写下来的,说是在李大都督书房看见的一些东西,对王妃您或许会有些帮助。”
江碧桐接过信来,打开扫了一眼。
里头详细写着每一件事发生的时间节点,就比如什么时候良王一行人会到南疆,什么时候虞珩的死讯会传回京城,什么时候良王能回到京城等等。
但和现实有所出入的是,信上写着良王前几日便会有回京的消息,等再过个三天便会抵达京城,但现在的情况是,南疆那伙人生死不明,全无消息。
不仅的本来就传了死讯的虞珩,包括良王和太子。
这种不受控制的情况,李大都督应该会很慌吧?
再加上被抓了的苏印,被侮辱了的女儿,此时此刻的李大都督,可有闲心思处理那些事?
天冬又说道:“您之前叫肖大人查的事,有些眉目了。”
这话引起了江碧桐的注意。
她抬起头来问道:“怎么说。”
“那沉盐时间距离现在应当有二十年了,可不止是十几年,当时本应亲自守着京盐入京的苏印,忽然提早出现在了京城,而本该平平安安抵达京城的盐,却全沉在了路上的水中。”
盐入了水,还能剩下什么?
这笔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苏印面临的责罚可想而知,康敬帝若是真的动怒了,炒了他的家都不算过分。
盐是多么贵重的东西不必细说,你身为官员却不亲自操办,跟皇家玩分身那一套,送到康敬帝跟前儿的信上写盐运的十分顺利,结果真的顺利还是假的顺利他自己都没看见,为什么?因为他在京城呢!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京城?他所为何事?左右也是要到京城的,又为何要提早那么多?
还有,沉盐事件闹的不小,苏印是如何脱身的?就算有李大都督的帮助,又怎会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好在江碧桐找对了人,让肖承咏来查此事。
天冬说:“肖大人已经查清,有人收买了当时在蒲宁做官的东昌老侯爷,为苏印做伪证,证明船出发前他参与了送行,亲眼看见苏印上了船,后来还证明有一个船员高烧不退,在出发前看了两日郎中,为了赶上进度便没再继续治。”
当时老东昌侯的话说的模棱两可,旁人听着便会觉得是因为那船员状态不佳,导致的沉盐事件。
江碧桐认真的听着,心里的疑问久散不去。
“那当时他在京城做什么呢?若是寻常小事,至于他冒这么大的风险来京城一趟吗?当时可是发生了什么?”
她这么一问,天冬倒是想起了一些事来。
“说起来,二十年前的夏天,听闻李妃出过一次宫回家省亲。”
这句话令江碧桐瞪大了眼睛。
天冬继续说:“属下是听在宫里当差的宫人说起过的,好像是十岁左右的时候,听他们吹嘘亲眼见到了李妃回家省亲的盛大场面,想着会不会与此事有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