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当进士 > 第十六章 唐记面馆,吃相惹嫌?

第十六章 唐记面馆,吃相惹嫌?(1 / 1)

次日清晨,天蒙蒙亮,韩旭早早起来,催促着老妈把自己拾掇的干干净净的,然后就跟着大伯去了江宁县城。八一中文w<w≦w≤.

江宁县,是应天府所辖的郭县,自古便有“天下望县”的美誉,史上更是有“上元之民善商,江宁之民善田”的记载,是一个富裕繁华的大县。

灵溪村离江宁县城大约有二里地的路程,韩家没有马车,只能用腿脚赶路,而大伯是个文弱秀才,韩旭自己呢,他也只是一个九岁稚童,这一大一小两人没走多远,就要停下来歇一歇,如此反复几回后,终于在巳时,也就是十点钟的时候赶到了江宁县城的西城门。

离着西城门还有两三千米远的时候,韩旭其实就远远看到了一段青褐色的古城墙。这跟前世那些保护区的古老城墙不同,这是无比真实的,城墙上方每隔一段距离就插着一根朱红色的大明龙旗,而且还能隐约看到一队队甲胄齐全的持枪卫兵在来回巡视。

城门口呢,也一左一右有秩序的排了两行人群,一个个在城门官的搜检呵斥中慢慢进入县城。

左右两行的人群队伍,都是些打扮普通的贫民百姓以及小商小贩,有的人头上、衣服上,还依稀能看到露珠,显然都是一大早就起来赶路的。

这里不是前世,没有“人人平等”的概念,在城门官的搜检中,小商小贩们一个个陪着笑脸,“懂事的”除了要上交进城费之外,还会悄然在城门官的袖中留下些“礼物”,如此才能顺利进城。

士农工商,农民的地位要在商贾之上,在这会儿就体现出差别了。

左右两排的队伍人群里,那些打扮寒酸的,穿着土里土气的,似乎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土腥味的农民百姓们,这会儿却人人露出了憨厚的笑容,然后一个个在城门官不耐烦的神情中,匆匆拍打两下了事,接着就顺顺利利的就进了城。

过程比那些小商小贩确实要容易不少,遭受的刁难也几乎很少,最最要紧的是,他们都没有上交“灰色银钱”,这才是他们心里最得意的。

搜检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当然要属城门官们那一个个蒲扇大的咸猪手了。

进城的人群队伍里,免不了有些来自十里八乡的模样俊俏的大姑娘小媳妇,她们脸上带着羞怯的神情,扭捏不愿的一个个“经历”城门官的搜检时,总会时不时的惹出一阵阵的羞涩惊呼,之后在城门官们爽朗满意的哈哈大笑中,这才能顺利进入城内,老实说,韩旭看到这一幕,心里总会生出一种莫名的难受与不爽。

不过,韩旭既不是圣人,也不是二愣子。

心里不爽归不爽,强出头的事情,他却是不会做的。因为这样的现象,是大明朝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他管不过来,也没有能力去管。

唔……既然心里难受,那就忍着不去看吧,韩旭如此宽慰着自己。

视线掠过城门口处左右两排的队伍人群,在宽敞平坦的城门中间,是一辆辆装满了各式各样货物的商队。

按理说,照大明朝士农工商的阶级规矩,这些商队的管事和一众护卫们,其实应该是被城门官们大肆搜检和剥削的对象,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此商非彼商,小商小贩们的商,是没有后台的商,而这些商队的商,却是有着士族支持的商。

所以,当那些商队的管事一个个隐隐透露出自家商队的“真正主人”时,城门官们除了堆着笑脸恭维几句,也实在是没有胆子刁难。

当然了,商队们进行贸易,赚的是大头,这会儿也会吝啬打点城门官,所以当一次次的“打点费”到手,这些城门官们也是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事情,你帮我,我帮我,大家一起赚钱,虽然有时候免不了会钻营一些大明律的漏洞,但谁会真正计较这些呢?

韩旭跟着大伯径直走向了城门口处位于中间最宽敞的那条进城通道,大伯今天打扮的十分精神,戴着四方平顶巾,穿着一身蓝灰相间的生员襕衫,脚下蹬着一双黑色步履,颌下一绺长须随着身形拂动,挂着一幅清冷傲人的读书人面孔,隐隐有一股无言的儒雅气质。

至于韩旭,拾掇也非常齐整,一身灰褐色的稚童布衫,脸上洋溢着笑眯眯的笑容,看上去也非常的灵动与可爱。

两人刚走到城门口处时,就被一名城门小队官给神色恭谨的拦了下来,至于眼前这名小队官为什么会露出恭谨的神色,其实也不难理解。

自打英宗皇帝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就逐渐形成了“文贵武贱”奇葩社会形态,而文人以科举取士为正途,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各自有各自不同的阶级待遇,而生员襕衫,就是有秀才功名的秀才相公才能穿的,其他人,则根本没有资格穿。

换句话说,其实这就是一种特权,一种作为人上人的高贵权利,而这种权利,足以让一名小小的城门队官畏惧与敬畏。

当大伯从怀中掏出他的生员证明后,就在城门官面色恭敬的恭维中,在左右两排队伍人群满是羡慕的目光中,大伯昂挺胸,嘴角挂着一抹不屑的嘲笑,在此刻,神情孤傲如天鹅,拉着韩旭的小手一步一摇的走进了江宁县城。

至于大伯嘴角为什么会挂着一抹不屑的嘲笑,韩旭心里也清楚的很,那是因为大伯有秀才功名,而明朝的读书人有一种病态的高傲感,他们除了自己人,也就是读书人之外,根本瞧不起社会上的任何人,而这些人包括了武将,商人,农民商人,工匠杂役,青楼妓子,甚至是……北京紫禁城里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爷。

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在读书人的眼里,他们就是出自淤泥的白莲花,天生就是属于清贵的物种。

老实说,这种病态的傲娇,在韩旭看来,其实就是一种欠抽的表现,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大伯;熟知历史走向的他,心里非常清楚,大明朝其实就是被这种人给误了国,一群只会夸夸奇谈的嘴上君子,实际上根本不能造福百姓。

“若我有一天能高中皇榜,定要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畸形的意识/形态。”韩旭抬头瞧着大伯脸上的孤傲神态,暗暗在心里感概道。

进入县城,韩旭被大伯拉着小手走在街上,没过多久,就来到了西街一家熟悉的唐记面馆。

这是一家百年老字号,父传子,子传孙,手艺一代代传承,据面馆老板老唐说,他们家的这家面馆,在洪武爷的那会儿就已经存在了,在店里吃过面的达官贵人,不乏其数,光是店里墙壁上留下字号的皇榜进士就有七八个人,实是一家文昌面馆。

韩旭伯侄来到面馆门前,韩旭踮着脚尖往面馆里面探了探头,现吃面的顾客只有十几个人,还空着两张桌子,顿时露出了一抹喜色。

“唐师傅,来两碗羊汤面,其中一碗不要姜蒜。”喊话的是韩旭,大伯他老人家清贵的很,根本不屑与老唐这种满身羊腥味的面馆老板说话,尽管他一年也吃不到几回羊肉。

“唉,晓得了。”唐记面馆的大门外面,支着一架黑铁大锅,锅里的羊骨羊肉咕嘟咕嘟不停的翻滚着,各种秘制调料熬出来的香浓老汤,飘起了一团团夹杂着浓浓香味的水汽,而大锅旁边,则站着一个圆滚滚胖乎乎的白脸胖子,拿着一把沾满油腥的铁叉子不停地翻滚锅里的羊肉羊骨,闻得此言,立刻扬起了一张弥勒佛似的笑脸,他就是唐记面馆的主人老唐。

韩旭伯侄闻言,施施然走进面馆里面,找了一张空闲桌子坐下,没过多久,面馆里的伙计就端上来了两碗羊汤面。

“客观,您请慢用。”伙计笑意盈盈的把面端上桌就离去了,韩旭把那一碗没放姜蒜的面挑出来,端到了大伯面前,也不知他老人家咋想的,吃面居然不要姜蒜,那还有什么味道可言?真是个怪人。

韩旭自己的那碗面各色调料俱全,鼻头耸动间,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妈呀,简直香死个人了!

“唔,真好吃,真好吃……”韩旭此时两眼冒着精光,嘴角隐隐流出了一条透明晶莹的涎水,老实说,韩旭的吃相着实是有些不太雅观,起码坐在他旁边的大伯就先放下碗筷,脸上涌现出了一抹毫不掩饰的嫌弃之色。

“旭哥儿,慢些吃,没人跟你抢的。”出溜出溜的吃面声宛如魔音贯耳,这让奉行细嚼慢咽的大伯很是无语,没过数息,他便轻轻拍了拍韩旭,有些无奈的劝了起来。

韩旭前世今生两辈子,爱好不多,但吃绝对算一个,他对吃很有研究,或者说,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吃货。作为一个吃货,他可以毫不违心的拍着胸脯保证,唐记面馆的羊汤面,绝对是全江宁县最好吃的!

据说,唐记面馆外面的那只黑铁大锅已经支了百年,为了保证老汤的美味,需要老唐每隔几日就要宰杀一只四五个月稚龄的当地黄羊,因为这个时间段的羊肉是最嫩最好的,然后往黑铁大锅里投放独家秘制佐料熬煮羊肉,日夜不停的熬煮,如此做出来的羊汤面,才是最好吃的唐记羊汤面。

面对这样的美食,作为吃货的韩旭,又怎么能保持淡定呢?

“嗤~~~稚童吃面,狼吞虎咽,秀才老爹,没脸没脸。”正当韩旭吃的正欢的时候,忽然从左边传来了一阵嗤笑声,紧接着,就是一近似于鄙夷的打油诗落进了耳畔。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 寒门首辅 权御江山 泱泱神明 1910大帝国:开局就造反123游 锦衣春秋 大唐开局扮演天机神算 大秦之开局获得王者系统 大乾第一摄政王 这个天国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