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计策(1 / 1)

嘉靖四十二年正旦大朝会,嘉靖皇帝依旧如往昔般没有上朝,有成国公朱希忠领班行拜天礼于玄极宝殿,文武群臣各具朝服于皇极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免宴,赐节钱钞,王府进贺人员及四夷朝贡使仍宴于阙左门。  这一年,海内公认的大奸臣严嵩致仕,虽然大明朝南北仍有战事发生,但是在此刻满朝大臣们眼中,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拨乱反正,今年朝局应该会逐渐吏治清明,虽不敢说海晏河清,可也应该不会太差了。  六部中,最忙碌的自然还是兵部。  来自北方俺答汗部的威胁,和东南倭患,让整个兵部时刻不敢轻忽。  不过,在朝会后,京官们自己组织的酒宴上,聊的最多的还是福建那边的倭患。  堂堂一个兴化府城,至今还失陷于倭寇之手。  左副都御史赵炳然挂兵部右侍郎衔,提督军务,巡抚浙江,而谭纶挂右佥都御史衔巡抚福建。  同时,在朝中有心人的推动下,戚继光的名字也出现在官员们日常谈论中。  此刻,在众多官员们看来,大明帝国在江南最能打的三位将军都领衔参与围攻兴化府倭寇,目标自然是务必全歼,哪怕走掉一个都是不可接受的。  刘显、俞大猷、戚继光,都是可以独自领兵打败倭寇的将领,有他们在,东南防务自然可保无虞。  对于百官的乐观,兵部却依旧小心翼翼的,生怕期间发生什么不可测之事。  不过福建离京师千里迢迢,他们也只能凭借过时的文书分析那边的形势,最后一番商议后,还是选择放权,由总督闽、广都御史张臬和谭纶,以及刘、俞、戚三将商议。  兵部收回视线,全力布置北方长城沿线防务,防备来年俺答部再次大举入侵。  为了尽快了解兴化府城局势,俞大猷和戚继光都没有跟随大队人马前行,都带着亲卫快马加鞭赶到了兴化府城外,先后进入了刘显大营中。  收复兴化府城之战,虽然朝廷认命由张臬统帅,谭纶指挥的,但真正打仗的还是他们三人。  连续几日,三人的身影都出现在兴化府城外,小心仔细的勘察地形。  而这伙倭寇不知什么缘故,攻占兴化府城后也没有洗劫一番就马上逃回海上,倒是给明朝集结大军提供了时间。  倭寇狙杀刘显使者从而冒充其身份进入兴化府,最终酿成兴化府之祸的消息已经被证实,不过朝廷并没有因此迁怒于刘显,只是命其暂时指挥兴化府附近明军,包括距离府城不远的平海卫。  不过这平海卫虽然是卫,但卫所军士沿海边布置防务,即便是卫城所留兵力也不过千把人,卫指挥使欧阳深仅凭这点兵力也不敢擅自进攻府城。  站在城外山坡上,三人都默默无言,只是盯着远处的城墙,一座完全未经损坏的城墙。  若是正常情况下,数千倭寇要想攻占这里,不付出惨痛代价是决计不可能的,只是谁能想到倭寇当中居然有人会用计赚下一座大城。  “倭寇占下兴化已经两月了,不可能一直等在城里让我们剿灭。”

这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俞大猷忽然说道。  “现在的季节,并不适合倭寇逃跑,除非在前两月打下兴化后几日内就离开,他们还来得及上船逃跑。”

戚继光却是说道,“现在若要逃到海上,必须得坚持到三月才行。”

“浙江水师那边,我已经写了公文,相信很快就会南下,由他们封锁外海,倭寇插翅难飞。”

俞大猷摇摇头说道。  浙江那边的水师,还是由他当初在浙江任总兵官的时候组建起来的,就是为了御敌于海上,只是没想到他一离开,居然会被倭寇压制在港口内动弹不得。  这次,俞大猷来时就已经想好,集结水师战船,势必要全歼这股倭寇。  只是,这里是福建,而张臬也管不到浙江,所以一切还得请朝廷定夺,俞大猷只得给南京那边上公文,请调浙江水师助战。  “元敬,你那边的兵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

一直注视远方兴化府城的刘显这时候收回视线,看向戚继光问道。  “浙江那边兵力吃紧,我只抽调出四千人南下,算算行程,大约要三、四月才能抵达。”

戚继光叹口气说道。  他去年率部就曾来过福建助战,这才刚率部回浙江,休息不到半月就接到再次进入福建的命令。  去年随他南下的兵,在这次福建剿倭中立下不少功劳,也赚得盆满钵满,大多都不想年前再踏征程。  不得已,他只得东拉西凑才平凑出四千人马。  不过从浙江到福建,又是这个季节,行军速度那是想快也快不起来,特别是行军粮草这一块。  明朝军队外出作战,因是在境内,所以不会携带太多粮草,否则就需要征召大批民夫。  这时节,谁又愿意抛家弃子跟着队伍南下打倭寇,巴不得躲在家里老炮孩子热炕头过日子,除非强制征发。  何况,兴化府城已失,若是激战正酣,或许还可以率兵轻装激进,快速抵达战场救援。  和俞大猷想的差不多,城丢了,你跑再快过去,祸事已经酿成,也救不出受害百姓。  还是让大军按照行程走,一天几十里,慢慢往兴化府这边来吧。  反正,以现在的天气,倭寇也没法登船出海。  这年代,海船全靠风力驱动,受季风影响很大。  若是寻常百十个倭寇的小股队伍,一两条船,划桨也能跑。  可是攻占兴化府城的可是好几千人,加上从府城里抢来的海量财物,根本没法跑路。  刘显听到戚继光说他部下要三四月份才能到达,虽然有些失望,可也没说什么。  他们这些人,这年也是在军营里过的,自然也体谅那些正在路上的士卒,这时候没人往回跑就不错了,也不能逼迫太甚。  俞大猷那边的人马,虽然距离兴化府略近一些,可也得等到一月底,二月初才能达到,只希望在这期间别出什么纰漏才好。  兴化府周边的明军,刘显在城破后就让他们返回,严防各自的城池,防备倭寇乘机四处流窜。  自己的大营虽然兵力不足,可自保他是有把握的。  “刘都督,平海卫那边,看是否要再次给下道军令,命令他们只管严守卫城不得出战。”

这时候,俞大猷忽然开口对刘显说道。  “你担心倭寇偷袭平海卫城?”

刘显微微皱眉,问道。  俞大猷长期指挥的就是各地明军,对这些明军军将的尿性那是非常熟悉。  要说叫他们正面和倭寇交战的话,那肯定是叫苦不迭,能不望风而逃就不错了,可要是有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他们也不介意扑上去。  想想张琏那事儿,还不是粤军那边的军头看到有机可乘,然后抓到一个反贼首领,简单审问就上报说是贼酋张琏。  “倭寇攻占兴化府城已经有两月,兴化府城内的粮草,估摸着已经被耗得七七八八。  城虽坚却并不利于倭寇防守,特别是在这里拖的时间长了,我军到位后,定然插翅难逃。  所以,我估计倭寇会对平海卫城打主意,那里更加临近海边,适合他们出海逃亡。”

俞大猷分析道。  倭寇的长处在于游动和强击,特别是野战能力超强,但是对于城池的防御战和攻坚战则差距甚远。  其实,若是正常攻防战,即便倭寇数倍于防守明军,倭寇攻占城池的能力也极弱,大多是靠偷袭冲入城中抢掠。  兴化城失陷只是意外,可现在考虑的则是怎么全歼这股倭寇,绝对不能让他们逃离。  倭寇能怎么跑?  自然是上船出海。  兴化府城虽然临近海边,可是毕竟有几十里地的距离。  倭寇为什么能够在兴化城内呆这么长的时间不走,一是天时不对,他们没法跑,二必然是要收拾这次抢劫的战果。  一个府城,能够搜刮出来的财物必然让这些人难以舍弃。  不过,城内财富再多,这么长的时间也足够他们整理好。  而他们在兴化闹出这么大动静,朝廷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他们自然知道明朝大军肯定已经在来这里的路上,所以俞大猷猜测,倭寇可能会在最近放弃兴化府城,把营盘搬到临海的地方。  困兽犹斗,以这帮倭寇用计赚开兴化府城的能力,定然是不会干的。  营盘,不管怎么布置,肯定是不如现成的城池安稳。  而在兴化府城周边,距离海边最近的,最方便逃脱的地方,自然就是东边的平海卫城。  “走吧,快中午了,我们回营去吃饭,顺便派人给平海卫那边送信。”

刘显认可了俞大猷的分析,不过看着天色说道。  一大早出来查看地形,这会儿也感觉到肚中饥饿,俞大猷的提醒很重要,他打算回营以后就给欧阳深下文,让他只管严守卫城不得出战。  而此时,兴化城东门,沿街已经停放了无数的车辆,上面满满当当都是倭寇从城中各处搜刮来的财物。  经过两个月的搜刮,兴化城里能看到的,值钱的东西都在车上了。  城头上,几个倭寇首领正聚在一起商量着。  “还是早点走吧,这城里臭烘烘的,我是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我就是担心,平海卫要是不出来截杀我们怎么办?”

“那就按照计划,在崎头镇那边的山头上修筑一个营盘,等到三月份,海船过来,我们就马上离开这里。”

“最好能吸引出平海卫的明军,埋伏他们,然后假扮败军拿下卫城,到了那里就可以安稳的睡觉了,有城墙保护。”

几个首领你一句,我一句聊着,城楼下,一支近千人的倭寇队伍也整装待发,他们是要悄悄出城埋伏的队伍,目标自然是平海卫城方向的明军。  不多时,南城墙那边就有几个倭寇跑来。  “拜见几个当家的,周围明军的哨探已经撤了,应该是回营吃饭去了。”

很快,这几人就把他们在城外观察到的情况一一说明。  “哈哈,朝廷还真以为我们会在这城里和他们决战。”

“那帮狗官,除了会搜刮民财还会什么?打仗,我老六可不会怕他们。”

“好了,你们先下去,继续观察四周,有情况马上回来禀报。”

倭寇中的首领这时候开口吩咐道,让几个负责哨探的倭寇离开后才又说道:“那就开始,老六,狮头,你们两个带人设伏。  半个时辰后,我们就押着车队往崎头那边去。”

“嗯,那个时候,估计明军的哨探又出来了,他们看到我们出城逃跑,肯定会回去报信,到时候你就看好吧。”

老六这时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开口说道。  “南北两边,你们要守好,不能让明军得到消息。”

那首领又对旁边两个倭寇头目吩咐道。  明军现在是刘显大军在兴化城西面扎营,而平海卫在府城东面,南北两方自然就是明军两部联系的通道。  倭寇既然想偷偷拿下平海卫城,那自然就要切断明军两部的联系。  刘显大营和平海卫,自然是平海卫才是软柿子。  刘显大营这段时间有多股明军加入,补充了实力,虽然不知道刘显现在手上有多少兵力,但是从军营规模看,应该不到二千人。  而且,这个时候会被调来的明军,肯定也是福建最精锐的部队。  这种情况下,刘显大营就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而东面的平海卫,仅靠那千把人的卫所兵,这帮倭寇还真不放在眼里。  而且,平海卫城足够大,足够容纳下他们几千倭寇,自然才是首选之地。  “出发吧。”

这时候,倭寇的首领大手一挥,之前被称为老六和狮头的两个倭寇首领都是点点头,大声答应一声,随即下了城楼。  不多时,兴化城东门缓缓打开,一队倭寇飞快的跑出城门,向着远处而去。  而在他们身后的兴化府城里,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四野尸骸枕藉,臭气熏天,惨不忍睹。  不过,城楼上的倭寇却是熟视无睹。  在城里驻扎了这么久,城里粮食已经所剩不多,他们可不会按定制吃食,都是抢来酒肉粮食就随意吃喝,浪费无数,这也是这会儿他们要放弃府城的原因。  吃的不多了,转移到崎头或者平海卫城去的原因。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