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人们在重复博弈、反复切磋中谋求长期的、稳定的利益的一种手段。诚信是基于利益需求而作出的一种策略选择,而不是基于心理需要而作出的道德选择。
所谓“诚信”其实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诚信也是一样,它是人们在重复博弈、反复切磋中谋求长期的、稳定的利益的一种手段。
从博弈的角度讲,诚信是基于利益需求而作出的一种策略选择,而不是基于心理需要而作出的道德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用博弈论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假定a是一名生产商,b是一名销售商,双方约定做一单100万的生意,那么双方博弈后会出现四种情形:
1.双方都讲诚信,a按时交货,b也按约付款,这样两人都会得到100万。
2.a讲诚信,按时交货,而b不讲诚信,未付款,这样b会得到最大的利益,得200万,而a吃了亏,得到-100万。
3.a不讲诚信,收了钱不交货,那么a会得到最大的利益,得200万,而b吃亏,得-100万。
4.双方都不讲诚信,互不信任,生意泡汤,各自得到的利益是0。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双方都希望对方能够讲诚信,而自己则不愿意讲诚信,因为只有在不讲诚信的时候才有机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讲诚信的人很有可能要吃亏,于是,双方都会选择不讲诚信,最后不欢而散。出现这种结果的前提是,双方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即这种博弈只进行一次,a和b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组织一次博弈,再作一次选择。比如在旅游景区的商店,商品价格往往非常贵,偏离商品实际价值,就是因为他们做的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可假如这种博弈是重复的、连续进行的,这时,如果a与b想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无论是a还是b都知道,如果有一次不讲诚信,将会失去以后长期合作的机会,这样,为了获得更长期、更稳定的利益,双方都会理性地克制投机行为,a会按时交货,b会按约付款,双方都会选择诚信与合作,于是必然出现了第一种博弈结果。这时双方的综合利益最大化,实现了策略上的“合作均衡”。
由此看出,要想使诚信成为博弈者的主动选择,一次性的博弈与重复性博弈是非常关键的。那些专注于一次性博弈的人,肯定是不讲诚信的,比如现在大家经常收到的手机中奖短信。你会天天中奖吗?不会,这就是一次性博弈,那么大家都肯定会选择不讲诚信,所以你不会按照短信的要求汇钱,同样对方也不会兑现短信中的承诺。不过现实中,企业之间的生意,则基本上都是重复性的博弈,为了获得更长期、更稳定的利益,企业之间必然会选择讲诚信。而那些不讲诚信的企业,或许会一时获得较大的利益,可长远看来,它失去了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是不会生存下去的。以上对于诚信与企业之间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总而言之,诚信也是一种博弈,一种看似无形,实际能够带来巨大效益的博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