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与他的情商是直接挂钩的。情商高的人懂得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对待什么人该怎么说话,哪怕是拒绝的言辞,往往也能说到对方的心坎里,让对方欣然接受的同时甚至依然心存感激。这不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言值”时代,拼的就是情商
这是一个讲求“言值”的时代。会说话的人,哪怕“颜值”有所欠缺,至少相处起来也是让人感到舒服的;相反,一个人即便“颜值”再高,如果总是口出恶言,说话让人不舒服,那么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可以忍受。
而“言值”往往是由情商所决定的,很多人说话不中听,不是因为他们脑子不好使,而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挑衅的时候。
黄渤是演艺圈里出了名的“颜值”不够、情商来凑的魅力演员。众所周知,单看脸,黄渤在一众帅气逼人的“小鲜肉”中实在是不够看,但他幽默风趣、高情商的魅力却绝对是无人能敌的。
一次,一个长相帅气的主持人采访黄渤的时候,咄咄逼人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马云说,男人的相貌与才华是成反比的,关于这一点,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显然并不是那么友好,甚至带有一些挑衅的成分在。但黄渤并没有感到难堪或者生气,而是平静又绝妙地反击道:“我相信这句话一定也一直激励着你吧?”
长相帅气的主持人顿时哑口无言。
黄渤的机智实在令人折服,在面对这种带有挑衅的问题时,不管他是愤怒地出口斥责主持人,还是忍气吞声地避开这个问题,显然都落了下风。黄渤最妙就妙在他既没有愤怒,也没有难堪,而是聪明地用主持人自己说的话巧妙地反击了他。
既然你逼我承认自己没“言值”,那我就反过来逼你承认自己没有才华好了——妙哉!
情商又被称为“eq”,直译过来就是情绪智慧。不管在任何一个领域,情商高的人往往都比情商低的人要具备明显优势,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处理好各方各面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时代,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团结协作。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单打独斗的“独行侠”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也都是有限的,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与突破,你就必须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要知道,所谓团结协作并不只是简单的“1+1=2”,一个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的团队,其能力的总和是远远高于团队成员个人能力之和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都是“成也沟通,败也沟通”,而沟通最直接简单也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说话,一句话可能让你赢得一个知己,一句话也可能就让你树立一个敌人,可见,说话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其能造成的影响和结果却并不简单。
会说话的人,不管到哪里,都能迅速赢得别人的好感,哪怕不能因此获利,至少也能避免树敌。而不会说话的人,哪怕能力再强,摊上一张得罪人的“嘴”,便也只能不可避免地给自己招来不少麻烦和阻碍。
而人最容易说出不恰当话语的时候,通常都是被负面情绪所控制的时候。比如怒火中烧的时候,一心只想着反击,却忘记伤人的话语同样会害己;意志消沉的时候,一心只想着逃避,却忘记尖刻的言语寒了别人的心的同时却也冷了彼此的交情……可见,情绪控制在人际交往中是何其重要,而情绪的控制力正是情商的直接表现。
所以我们才说,这是一个拼“言值”的时代,你会不会说话,懂不懂说话,对你未来的发展与奋斗是有着重大影响的。而直接影响并决定“言值”高低的,正是你的情商。要知道,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里,情商的作用都贯穿于每一个角落。
大部分的名人,并不是赢在智商上
很多一事无成的人都很喜欢用智商来做借口,嘴上总是挂着这样或那样的抱怨:
“我天生不是做生意的料!”
“他那脑子就是好使,这都是天生的命!”
“要怪就怪我妈没生好,没给我那么高的智商。”
智商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先天因素,人为努力对它的影响并不大,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失败者把自己的失败都归咎于智商差异的时候,他们就如同找到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借口和安慰一样,完全推脱了自己失败的责任。但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天才与白痴的数量是差不多的,大多数的人之间智商差异并不是很大,而古今中外,大部分的名人也都并不是赢在智商上。
曾国藩被誉为“千古完人”,而这样的他实际上智商并不算高,甚至在小的时候还常常被别人耻笑为“愚蠢之辈”。
据说在曾国藩年纪还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在家里点灯背书,一篇不到300字的小文章,却怎么背都背不会。恰巧这个时候,一个贼人来偷东西,躲在了屋檐底下,想着等曾国藩睡着以后就潜入屋子里偷盗。可没想到的是,因为文章一直背不会,曾国藩一直都没睡。最后,这贼人实在受不了了,恼羞成怒地跳下房檐,大骂曾国藩:“就你这笨脑子,还读什么书!”还把那篇曾国藩苦背不会的文章一字不差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瞧,贼人的智商比“千古完人”还高呢!可是又如何呢?贼人依旧只能做个贼人,而曾国藩的成就,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为他赢得了千古的赞誉。
可见,人的成就与智商未必就是成正比的。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我们并不陌生:明明在学校里是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可是踏入社会之后却碌碌无为,甚至朝不保夕;明明在学校里成绩永远“吊车尾”,可是踏入社会之后反而能混得风生水起,建功立业。虽然说成绩好的人智商未必一定有多高,但至少不会低于普通人,可见他们日后的成就与智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真正决定了他们人生成败和生活状况的,正是情商。
无论在哪个行业,情商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不管你想做成什么事情,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力量去单打独斗,而是否能够顺利“借力”,关键还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情商的体现。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那些能够青史留名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未必一定都是高情商的人,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些名人中,情商高,懂得处理事务关系的人一定比那些高智商低情商的不合群者过得好,过得顺当。
如果说一个人的智商是天赐的“礼物”,我们无法自主选择,那么情商就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决胜关键。因为情商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加以改善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想,你就可以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来提升情商,让它成为帮助你开辟前路,走向成功的“利器”。
做事靠智商,说话靠情商
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会做事之外,还得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处理人际关系,关键还在于会不会说话。
做事靠的是智商,得会动脑子,找到方法和窍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说话则要靠情商,懂得看人下菜碟,懂得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让对方欣然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减少在达成目的前的阻力。
同样的产品,有的人好说歹说都推销不出去,有的人却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实现百万销售;大同小异的策划案,有的人提了被泼一脸冷水,有的人提了却能获得上司赏识,从此平步青云;同样意义的话,有的人说了只会招人厌恶,有的人说了却能收获别人的感恩戴德……归根结底,造成这样差异的,说到底还是在于你懂不懂说话,会不会措辞。
语言是非常神奇的,即便是同一个意思,换一种表达方式,带给别人的感受就可以完全不同。
比如你想让别人扫地,你可以对他说:“快把地扫一扫!”或者对他说:“麻烦你,请把地扫一扫好吗?”同样是要求对方扫地,但第一种说法无疑是一种命令,而第二种说法显然就要温和有礼的多,更类似于一种请求。虽然两种说法传递的都是同一个信息,但不同的表达方式给对方带来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
一句话,可以亲和人心,也可以远了人心。一句话,可以帮你赢得别人的好感,让你所做的一切事半功倍,但也可以让你失了人心,所做的一切也大打折扣。
林洋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设计师,自己创业开了一间设计公司。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林洋带了一个年轻的女员工过来,打算给她机会学习学习,历练历练,以便将来能独当一面。
在上菜之前,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创业心得,女员工见插不上话,就开始自己低头玩手机。林洋看到后很不高兴,当众斥责女员工:“你是来玩手机的吗?要玩出去玩!”
听到林洋毫不留情的斥责,女员工眼圈倏地就红了,讪讪地把手机收了起来。
这次活动结束之后不久,听说那位女员工就主动提出了辞职。
其实,这原本是件好事,林洋的本意也是想栽培这名女员工,但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却直接把好事变成了坏事。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林洋能够换一种方式去提醒女员工,比如给她发条微信,提醒她认真倾听大家的谈话,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或者私下把她叫出去,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批评。甚至哪怕在活动结束之后,林洋能主动和女员工谈一谈,教导她一些职场的社交规则,告诉她究竟哪里做错了,那么相信事情一定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要知道,我们和对方说话,目的是为了沟通,为了让对方接受我们的某些意见和观点,而不是为了引起一场争吵,或引发一场战斗。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用更容易让对方接受的方式去说话,来达成最终的目的呢?
很多时候,明明你占了理,却可能因为说话沟通的方式让别人难以接受,最后却反而沦为过错方。所以,别小看一句话的事,做事靠智商,说话还得靠情商,多多修炼,提升情商,做一个懂说话、会说话的人。
情商决定“言值”,“言值”决定命运
说话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是最核心的技能之一。
会说话的人,总能轻易地赢得别人的好感,哪怕只做一分,往往也能换来别人十分的谢意;而不会说话的人,即便做事很努力,付出很多,也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好评,做了十分,或许只能收到一分的回报。既然说话是每个人都能学习的技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说话变成一种助力,来帮助我们改变命运呢?
领导对下属们说:“注意了,今天晚上完不成工作,谁都别想下班!”
这是一种威慑,传递出的感觉是一种命令和压迫。
会说话的领导则会对下属们说:“大家加把劲,工作干完咱们就下班!”
这就变成了一种鼓励,虽然意思还是同一个:“不完成工作就不能下班。”但传递给下属们的心理感受却变得完全不同了。
售货员a对顾客说:“这鞋价钱真挺合适的,您少去大酒楼吃一顿,其实也就买下了。”
售货员b对顾客说:“这鞋不错,现在买下真合适,您就当去大酒楼吃了一顿好的。”
两句话含义一样,类比的方式也差不多,但显然售货员b说的话却要更顺耳一些,关键就在于,一个是暗示你把买鞋当作“少吃”一顿,一个则是暗示你把买鞋当成“多吃”了一顿。一个少,一个多,却能带给人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在历史上,因为一句话而改变命运的事例比比皆是。
清朝乾隆皇帝年间,在一次平定回部的战争中,定边左副将军兆惠立了大功,乾隆皇帝非常高兴,特意摆酒设宴给他庆功。在酒宴上,很多文臣都去给兆惠敬酒、拍马屁。其中一个官员在敬酒的时候,就歌功颂德地对兆惠赞叹了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众所周知,这两句诗赞誉的是汉朝的抗匈名将们,从意思上来说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用在这里就非常尴尬了,回部是“胡”,可这满人不也是“胡”吗?马屁一下子就拍到了马腿上,惹得乾隆勃然大怒。好在刚打了胜仗,这官员也才堪堪保住了一条命,至于日后的升迁之路,恐怕也是困难重重了。
可见,在某些时候,“言值”确实是可以决定命运的。一句话说得好,可能就让你打动了命中的贵人;一句话说得错,可能就让你前半生的努力灰飞烟灭。尤其是在越重要的场合,说话这事就越得仔细斟酌。
说话不仅仅是门技术,更是门艺术,值得我们钻研一生。会说话的人,即便是拒绝别人,批评别人,也能让对方笑着把话听进去;而不会说话的人,哪怕是好话,往往也能说得天怒人怨。就像那个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官员一样,明明是想夸人,说出的话却反而得罪了人,不仅目的没有达到,还无端给自己惹一身骚。
俗话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在人际交往中,说话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不仅体现了这个人的内在德行,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交场上的人缘好坏。
修炼情商,提升“言值”
情商决定“言值”,要想提升“言值”,就得从修炼情商开始。
情商又被称为情绪能力,主要指的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和耐受挫力等方面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被情绪影响的时候,积极的情绪让人激动兴奋,压抑的情绪使人低落烦躁,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来应对这些情绪,以及如何处理、排解这些情绪。
中国人讲究含蓄美,因此大部分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都不习惯表露自己的情绪。但情绪其实就像洪水一般,只能疏不能堵,一味的压抑和克制只会让情绪在心中越压越多,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修炼情商,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情绪的控制和发泄。
情绪,尤其是很多消极情绪,往往都是来势汹汹的,根本不会给我们任何做准备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情绪自制力,懂得克制情绪带来的冲动,尽可能隔绝情绪对我们的言行举止造成的影响。
成功控制住情绪之后,还得考虑情绪的疏导和排解。不良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和伤害是不容小觑的,在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懂得适度地释放心中堆积的情绪,以此来实现心灵的“减负”。
情绪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无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实际上都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属性,它存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对自我进行理性的反思。所以,无须为任何情绪的产生感到恐慌或羞恼,与其惧怕它,不如想办法战胜它、掌控它。
很多时候,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最大的阻碍往往不是缺乏能力和缺少机会,而是缺乏对情绪的掌控力。控制不了愤怒,便可能让盟友望而却步;控制不了消沉与低落,便可能因萎靡不振而错失稍纵即逝的机遇。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控制和调节情绪:
自我暗示法:当情绪比较激动时,不妨试着在心里对自己默念“冷静些”“不能生气”“不要发火”等词句,通过这种自我暗示的方式来调控情绪。平时也可针对自己在情绪控制方面的弱点,在每天看得到的地方,比如卧室的墙上,挂一些相关的条幅,比如“制怒”、“镇定”等。
愉快记忆法:当不良情绪来袭时,可以尝试在脑海中回忆一些好的经历,重温当时的愉快体验,以此来对抗突然产生的消极情绪,让自己能尽快地从萎靡不振中恢复精神。
环境转换法:很多激烈的不良情绪之所以会产生,必然存在一个触发的“开关”,可能是某个讨厌的人,或者是某种容易引发情绪的物品甚至环境等等,在这种激烈情绪被触发之后,不妨考虑暂且离开当时的环境或人物,先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再考虑其他事情。
幽默化解法:幽默绝对是对抗不良情绪的利器,在平时不妨多培养幽默感,学会用自嘲的方式进行自我开解,你会发现,很多难以接受的事情,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压抑升华法:之前说过,情绪控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懂得排解,不能一味压抑。尤其是当我们处于人生的低谷,并且一时之间无法脱离这种苦闷的时候,不妨考虑将精力投注在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上,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并改善自己的心境。
堵死聊天,也就堵死了路
在社会上混久了的人,都明白言语谨慎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却都对此嗤之以鼻,甚至觉得“语不惊人死不休”才是一种很酷的行为。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相当幼稚的,社交关系本身就错综复杂,浅表的交往通常也很难让我们快速判断出对方的实际情况和爱憎喜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谨慎的发言随时可能触犯到对方的逆鳞,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厌恶。
所以,在社交活动中,与不同的人聊天,应当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比如和朋友或家人聊天时,可以轻松随意一些,但如果是和同事或客户等有利益关系的人聊天,那么就必须做到谨言慎行,别让不中听的话把聊天堵死了,从而也堵住了成功的路。
当然,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我们周围,也确实存在不少人,在聊天时特别喜欢争强好胜,热衷于一句话堵死人,仿佛这样就能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感,证明自己高人一等。成为这样的“话题终结者”是非常可怕的,争得了一时的口舌之快,却往往堵死自己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路。
小江就是个典型的“话题终结者”,聊天习惯带“刺”,平时她和别人对话的“话风”通常是这个样子的:
同事:“听说附近开了一家港式茶餐厅,一起去试试怎么样?”
小江:“那有什么可吃的,真想吃港式茶餐厅,还得去市中心那家,就那家是正宗的!”
同事:“最近特别火的那个韩剧你们看了吗?我昨天看了几集,男主角好帅啊!”
小江:“脑残才看韩剧,你都多大的人了,浪费时间看那个,不如多看点有内涵有营养的书了。”
不少人都奉劝过小江,说话不要总是那么“冲”,可小江一直都不以为然,在她看来,自己能说会道,牙尖嘴利,别人说不过那是别人的事,她有什么义务非得去“让”着别人。
直到有一次,小江和同事在争论一个话题的时候,居然被同事说得哑口无言,小江大为吃惊,第一次发现同事居然这么“能说”。看着小江一副惊讶的样子,同事慢悠悠地喝了口水,对她笑了笑说道:“平时你说什么我都不和你争,不是因为我不会说,而是因为我觉得争论没什么意义。那些被你怼得不说话的人,未必是因为服了你或说不过你,可能只是觉得浪费时间争论这种事情毫无意义罢了。这一时的口舌之快,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啊?”
是啊,把聊天堵死了,让别人感到不快活了,除了把自己的路堵死,还能获得什么呢?真正会说话的人,从来不屑于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反驳,更不会总想着去堵死别人的话。
一场愉快的聊天,必然是在你来我往中进行的,即便结束,也会留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这样对方才会期待与你的下一次交谈,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才会有进一步的可能。如果在交谈中,你总是让对方无言以对,那么又怎么指望对方会愿意与你建立更为亲密的交往关系呢?
记住,你来我往才是交谈,只有你一个人滔滔不绝,那叫作演讲。愉快的聊天是促进社交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堵死了聊天,也就堵死了建立社交网络的路。
语言的掌控力
语言的掌控力是不容小觑的,会说话的人,往往只需三言两语,就能推动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下去。
在电影《快乐飞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某航空公司的新人空姐在分配飞机供餐的时候,由于大多数的乘客都选择牛肉,导致鱼肉大量剩余。这样下去牛肉供应必然不足,那么有很大一部分乘客就只能被迫地接受鱼肉了,这部分乘客必然会感到不高兴,怎么办呢?
这时候,经验丰富的前辈空姐站出来了,她是这样向乘客们推介的:“您好,现在机内供应以优质香草、富含矿物质的天然岩盐以及粗制黑胡椒嫩煎出来的白身鱼,以及普通的牛肉,请问您需要哪一种?”
前辈空姐这样一推介,很多乘客都感觉鱼肉应该会更好吃,于是不少乘客都主动选择了鱼肉,情况顺利得以扭转。
毕竟是电影,自然存在夸张的成分,但不得不说,语言确实具有神奇的力量。合适的措辞表达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别人的决定,从而推动事态的发展。
就像电影中的前辈空姐,她在向乘客推介菜单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了鱼肉上,并在言语中暗示了鱼肉的“高级”和牛肉的“普通”,让乘客先入为主地形成了一种印象:鱼肉比牛肉好。这样一来,在二选一的时候,除了本身更喜欢牛肉的乘客之外,没有特定偏好的乘客显然更愿意尝试“更好”的鱼肉。这就是语言的技巧,通过巧妙的暗示与引导,让别人做出你希望他做出的选择。
在这个世界上,说话大概是最简单却也最难的一件事。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但很多人其实却都不知道,语言所具有的力量究竟多么强大。一句冒犯的话,或许就会在彼此间筑起一道隔阂;一句赞美的话,或许就会成为彼此心间最动人的记忆。语言的力量不容小觑,借助这种力量,每个人都能打开走向成功的通道。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沟通工具,更是你与人交往的一张“活名片”。你的言行举止,你在聊天中说出的每一句话语,无一不是在向对方展示你自己、介绍你自己。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而别人则通过你的语言来认识你、判断你。对于我们来说,语言不仅代表了你个人的生活,同时也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分享过他高中时代的一件事:
高中时候的林清玄是个坏学生,不管学业还是操行在学校里都属于劣等,还曾记过两次大过,甚至被赶出了学校宿舍。对于这样一个坏学生,老师们自然不会有多喜爱。但那个时候,林清玄的国文老师却告诉他说:“我教书已经50多年了,一看你就知道,以后一定能成大器!”就是这样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当时上高二的林清玄,让他从此发愤图强。
后来,林清玄成了一名记者。一次,他在写一篇关于小偷作案的文章时,对小偷作案时所展现出的缜密思维和细腻手法大为赞叹,便在文章最末发出了这样一句感慨:“如这般思维缜密、手法灵巧、风格独特的小偷,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定然会大有成就的啊!”这一句顺势而为的感慨,改变了小偷的一生,让他脱胎换骨,并在20年后成为了一名小有所成的企业家。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有时候,你以为你只是说了一句无心的话语,却不知你这句话会给别人的心理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不管是少年时代调皮捣蛋的林清玄,还是误入歧途的小偷,他们都是被一句话所拯救的人。
所以,人生想要成功,就一定要记得重视语言的掌控力,并且重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你所说的某一句话,或许就是成功的钥匙,或许就是失败的祸根。
嘴甜的人不吃亏
从小父母都会教育孩子,见到人就要张嘴喊,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先开口问声好准是没错的。就像俗话说的,“嘴甜的人不吃亏”,这一点不管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其实都一样。嘴巴甜一点,张嘴喊人勤一点,总归是不会让人讨厌的。
设想一下:
假如你是老板,你手下的员工a,每天一见你就大声问好,而员工b呢,见到你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不是躲开就是低头。那么,在员工a和员工b工作能力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你会更喜欢谁?
再设想一下:
假如你有两个关系都比较一般的朋友小a和小b,小a每次一见到你就热情地和你打招呼,小b则始终都是不冷不热的,你不主动他也不会主动。那么,在你对小a和小b的了解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你会更愿意去和谁亲近呢?
答案其实显而易见。
每个人都喜欢那种被人尊重、被人重视的感觉,不管这个人是你的上司还是下属,是陌生人还是朋友,被投之以关注始终都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因此,嘴甜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是很难令人讨厌的。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嘴甜并不是一味说好话,或者无原则的阿谀奉承,而是一种对别人展露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与尊重。当你能够学会嘴巴甜一点,多用美好的语言给予他人一些称赞的时候,你自己的心态也会随之而变得积极开朗起来,对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也是大有好处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嘴甜”呢?有几个点需要注意一下。
第一,主动称呼对方。
见人先张口,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表达热情与善意的方式。无论是面对熟人还是陌生人,先开口打招呼,称呼对方,怎么都不会错。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跟随父母出门的时候,与人打交道时,父母一定会先教孩子“叫人”的缘故。
如果你一时之间拿不准应该称呼对方什么,那么就牢记一点:年轻的称呼始终要比年老的称呼顺耳的多。比如被叫“姐姐”始终比被叫“阿姨”要让人开心,被叫“哥哥”也总比被叫“叔叔”要听着顺耳。
第二,注意分寸。
说话要懂得注意分寸,哪怕是开玩笑,也一定要注意玩笑的尺度以及对方的反应。不管是调侃还是玩笑,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添聊天的乐趣,让参与聊天的人感到愉快,因此,在调侃或开玩笑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把握分寸,以免让对方感到不舒服,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第三,说话要走心。
嘴甜和油嘴滑舌是有本质区别的,油嘴滑舌的人喜欢谄媚地说好话,却不带一点真心。但嘴甜并非如此,真正的嘴甜应该建立在有一说一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得真诚。说话不走心,哪怕说的都是好话,听的人也只会感到空洞。所以说,想要成为一个嘴甜的人,关键还是在于“心甜”。当我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时,自然也就拥有了一颗“甜”的心,说出的话当然也就真诚又中听了。
多说好话,至少人人都爱听
人都是爱听好话的,且不论这好话有几分真,但听起来总归是要顺耳的多。就像“丰腴”怎么都比“胖”听起来顺耳,“苗条”怎么都比“瘦”好听一样。
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婆罗门养了一头牛,他对这头牛相当好,把它照顾得舒舒服服的。这头牛想报答婆罗门,于是有一天就对他说:“主人啊,有个地方有一位长者,他家里也有一头牛,你去找他,就说让我和这头牛比赛,赌注是一千两黄金,我保证能把这钱赢回来给你。”
婆罗门一听非常高兴,赶紧去找那位长者,转达了牛的意思。这位长者欣然应允,在他看来,没有哪一家的牛是可以和他家那头相比的。
协议达成之后,很多人都跑来看热闹,两头牛就开始比赛了。在比赛的过程中,婆罗门很激动,一直指着他的牛大声骂:“你给我好好干!你看看你的牛角,难看死啦,一点劲儿也没有……”
骂着骂着,牛不干了,拉车的劲儿也没了,结果婆罗门输掉了这一千两金子。
回去之后,婆罗门很生气,抱怨了牛一通,牛也不高兴了,愤怒地说道:“主人啊,我们牛最喜欢的就是自己庄严好看的角,可在比赛的时候,你却一直骂我的角难看,你这个样子,我怎么有心情去比赛呢!你要是当时能夸夸我,我马上就能赢了!”
婆罗门听了这话,自己也反思一下,觉得牛说得有道理,于是他又找到那个老者,提出再比赛一次,这一次赌两千两金子。老者正是赢得意气风发的时候,当即就拍板同意了。
在第二次比赛的时候,婆罗门按照牛交代的,一直大声夸它的角好看,有劲儿,厉害……牛听着这些夸赞很高兴,力气也变得更大了,很快就赢得了比赛,并帮婆罗门赢回了两千两黄金。
瞧,就连牛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人乎?
俗话说得好:“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话不妨多说几句,至少人人都爱听。
在社交场上,想要赢得别人的好感,一定要牢记:“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人都是有表现欲的,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在聊天中也是如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表达的欲望,因此,在聊天中,想要赢得对方的好感,与其绞尽脑汁滔滔不绝地展现自己,倒不如扮演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把展示的舞台让给对方。当然,如果懂得在适时的时候说些中听的话,那么相信这场聊天一定会非常愉快。
人一定要懂得管好自己的嘴巴,东西可以乱吃,但话却是万万不能乱说的。尤其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每说一句话之前,都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将要说的话是否有什么不妥当,以免祸从口出。毕竟言者无心,听者却可能有意,口无遮拦的后果往往就是给自己招惹无端的祸患。
总而言之,说话这件事,最简单也最难。说简单,张开嘴巴,上下嘴唇一碰,话就说出来了。难的是我们得为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所以,话还是尽量拣好的说,毕竟好话人人都爱听,不过是嘴唇一碰的事,又何必为争一时的口舌之快,而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