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的最后一日,会试终于结束,士子举人们纷纷退出考场,有的春风满面,胸有成竹,有的满脸愁容,连走路都不稳当。
甚至有的人走出贡院大门,便直接晕倒在地,或嚎啕大哭者,数不胜数。
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只需要短短几天,便可以决定未来。
考官们还要批卷,还需要好几日的时间,可李胜的登基开国大典,也将如期举行。
监国元年七月初一
这一天,天色晴朗,原本炎热的天空,烈日却突然收敛了起来,使得参加大典的大臣们好受了些。
一大早,李胜便被叫醒,他昨夜睡在袁璐芳这里,因为袁璐芳也将是登基大典里重要的一个角色。
起床后,宫女们便忙碌了起来,他们为李胜与袁璐芳穿戴着登基大典的服饰,袁璐芳挺着个显怀的肚子,眼睛不停地眨巴,眼前的这一切,让她总感觉是在做梦一般。
她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更没有想到自己的相公会成为一国的皇帝。
穿戴甚为繁杂,李胜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给他们摆弄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得以喘息了一下。
看着身上华丽繁琐的冕袍,李胜就有些头疼,看着好看,这玩意背起来也重啊啊,可又不得不穿,这种仪式,毕竟也只有一次而已。
袁璐芳那边还好些,由于怀有身子,穿戴的也要少上很多,她早已穿戴整齐,站在李胜身后,观察着李胜。
“相公,这是真的吗,怎么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
“呵呵,当然是真的,今天以后你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了。”
李胜微微一笑,站起身子,拉着她的娇手,一脸的宠溺。
而后,便由宦官领着,前往奉天门,奉天门在嘉靖四十一年被改成了皇极门,李胜觉得奉天门好听,又改了回来。
而这一次的开国登基大典,就将在奉天门举行。
当李胜一行人来到奉天门时,奉天门外广场上,已经密密麻麻的站着数千名文武官员。
各省的封疆大吏,各营未作战的营长,以及原大明的各藩属国等,都派来了大量的使者。
甚至李胜还将西番俘虏威尔斯等人押到了角落里,让他们看看我泱泱华夏的登基大典。
广场之上,各种礼仪旗帜四处飞扬,数千名宦官站立,各种号角,战鼓排列数百。
在一旁的空地上,更是有着八十一门金黄色的黄铜礼炮。
不可谓不豪华,不可谓不隆重。
就连身为贵族的威尔斯伯爵,都为之感到震撼!
他突然觉得,西方国王登基跟东方皇帝登基相比,就像过家家一样。
亏了他们之前还把东方的大明想成是蛮夷一般的国家,原来他们才是站在世界最顶峰的人啊。
随着号角声响起,李胜便牵着袁璐芳缓缓的朝着奉天门旁搭好的高台走去。
在这一刻,除了清脆的号角声,与轰隆的鼓声外,在场众人无一不屏住呼吸,望着高台上。
人群中袁士楷热泪盈眶,他没有想到,当初自己的这个选择是有多么的对,如今自己的女儿,即将成为当朝皇后,而他们袁家,也将成为皇亲国戚,虽然没有实权,可这份殊荣,足以让他们袁家百年不衰。
而台下的大臣们,也是心思各异,河南巡抚邱祖德,看着这位缓缓走上高台的皇帝,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想当初,自己还是高高在上的山东巡抚,而李胜进入自己眼里的时候,还只是青州卫所里面一名不入流的千户而已。
可短短数年,就是这名小小的千户,居然已经开元建国登基为帝了,世界便是这么奇妙。
而那群内阁重臣们,也是心思各异,从今天起,他们就将不再是明臣了。
随着登基大典的进行,李胜祭天以后,在假模假样的推辞以后,便由张近喜开始宣读登基诏书。
这封诏书,也将刊登在皇家报社整个版面上。
“………………………
朕为万千臣民推戴,今日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名号大夏,建元乾圣。
大赦天下,福泽同享。
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皆应称臣入贡,遣使来朝。
………………………………”
大夏的国名,是李胜自己选的,内阁选上来的国名,李胜一个都不喜欢。
夏商周,夏为初始,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华夏之意,所以李胜定下了大夏这个国名,至于年号,乾圣那是崇祯都不敢选的年号,李胜却不嫌弃。
他被雷劈而来,也可以说是天选之子,这个年号,他自己觉得当的起。
整个登基檄文十分的长,张近喜不间断的居然念了整整两刻钟,李胜看着他都有些佩服起来,这大太监肺活量不错啊。
而底下那群大臣们可就惨了,年纪小一些的还好,老一点的那是汗水直流,嗒嗒嗒的往地上落去。
这其中,最高兴的,莫过就是那些武将了,他们随同李胜一起打天下,立下军功无数,这次李胜登基以后,他们爵位,可能还可以动上一动。
诏书念完,台下山呼万岁,而后更是礼炮齐鸣,整个京城的百姓听到以后,更是自发的站在街道两侧,山呼万岁。
李胜深得民心,这声万岁,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呐喊。
整个京师上空,一直飘荡着万岁……万岁……万岁,直到一刻钟以后,鼓声响起之时,才缓缓停下。
这一幕,更是把那些西番俘虏们吓的面色惨白。
而后,又是数封圣旨念出,其中有关于内阁的任命,封九斤为太子,封袁璐芳为皇后的旨意。
整个登基大典,从辰时直到申时才结束,回到乾清宫的李胜,全身上下疲惫异常,刚把冕服脱下,便倒头就睡,宫女宦官们见了,替李胜盖好后,缓缓退下。
从今天起,便是乾圣元年!
李胜登基,东方盛典,热闹非凡,可这个时候的巴达维亚,却又是另一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