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九月二十号,
地点,杨村。
·
独立团团部。
滴滴滴滴···
清脆有节奏的电台滴滴声响起,通讯室内,独立团电讯班班长苏锦贵带着耳机,听着有节律的滴滴声,拿着笔的手在白纸上写写画画。
几分钟后,滴滴声停了下来,他手里的笔也停了下来。
桌子上的白纸上,以四个字一格的格式,写了一连串数字。
“解密,解码。”
他将这张写满数字的纸递给另一位战士。
比起报话机的直接对话,电报电码传输信息虽然距离更远,保密性更好,但效率低了不止一个数量级,流程十分麻烦且复杂。
在确定一封电报的内容后,需要转码,校对,加密,收发,之后还需要解密,解码,核对,誊抄。
一套流程下来,时间不会短,尤其是军方对电报加密严格,时间会更长。
对操作人员要求也比较高。
无论是收电报,还是发电报,这個过程都涉及大量数字,很容易出错,而一份错误的电报,极有可能导致严重问题。
一个熟练精通的电讯员,能加快这个流程,把时间压缩数倍甚至十数倍,并且减少错误。
独立团缺乏电讯人才,可以说基本没有,虽然有系统教官培训,但为了快速上手,李云龙便从上级那边搞来了不少电讯人才。
现在的独立团通讯班班长,苏锦贵是不久前从总部过来的。
苏锦贵今年只有二十岁,算是年轻,但论起服役年纪,独立团也就李云龙几个人比他高一点,这小子雪山草地那场万里征途之初,就跟着部队一年多了。
是部队养大的孩子。
当时他还小,一路跟着部队走走停停,跟着总部的人学习文化知识,文化水平非常不错,期间表现出了不错的数字天赋,便开始学习电讯知识。
来到独立团之前,就已经是总部电讯员了,熟练的掌握电台的使用和维护。
来到独立团之后,经过系统教官的培训,苏锦贵现在成为独立团电讯的顶梁柱,能一个人迅速完成电报收发全过程,以及电台维护和维修。
“认真点,不要出错,出结果后,自己再检查一遍,然后在给我检查。”
考虑到独立团在快速扩大,今后电讯人才稀缺,苏锦贵在有意识的培养新人。
毕竟现在就不够了。
按照计划,每个营都要配备一组短波电台,独立团现在有八个营级单位,需要八组能独立操作电台的通讯班。
根本没这么多人。
“是。”
接过电报原码的一位战士开始认真的解密解码。
很快,一份电报逐渐在这位战士笔下出现,反复检查几遍后,才交给了苏锦贵。
“不错。”
看了看,苏锦贵点头说道:
“登记,然后交给参谋部。”
“是!”
这位战士敬礼之后,立刻拿着电报向团部参谋室跑去——他早就登记好了。
班长真厉害啊!
一边跑,这位战士心里想着。
据说,在后方潜伏的同志,可以一个人完成全套过程,甚至有部分人可以在不参照密码本的情况下,完成解密,而且全程没有任何错误。
没想到,他们班长也是这样的精英。
刚才检查他的电报,都没对照密码本。
看着离开的战士,苏锦贵拿起了放在一旁的《无线电》。
这是哪位教官给他的书,里面详细介绍了电报电讯的各种知识,苏锦贵半路出家,虽然跟着总部人员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了不少电讯知识,但获得的知识过于零碎,不成系统。
现在,这本书补上了他的问题,也激发了他的天赋。
···
“报告,一营电报。”
独立团团部,参谋室。
说是参谋室,其实就是作战会议室,随着独立团规模扩大,参谋人数也在增多,不过,此时参谋室内人并不多,只有几个参谋在整理文件。
倒是李大团长和赵大政委就在这里嗑瓜子,两人手里各自捧着一本书,看的仔细。
什么时候,自家团长开始喜欢看书了?····参加电讯培训的战士,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要么是总部过来的,要么是独立团或者新一团的年轻的老战士。
此时送电报的就是前新一团的一个老战士。进入部队服役两年多了,今年十九岁。
是李云龙的老部下。
看到如今文化人模板的老团长,心里实在是感觉有点别扭。
“念!”
李云龙放下了手里的《经济学》,看了过来。
“一营电报,需要弹药补给,机枪弹:五万发,手枪弹·····”
“立刻安排。”
说着,李云龙瞅了一眼他的通讯器。
到目前为止,独立团已经歼灭两千八百个鬼子了,还差两百个,就能实现子弹和手榴弹自由了。
在团部参谋安排给一营的补给队的时候,
滴滴滴···
李云龙刚刚放下的通讯器响了起来。
顿时,赵刚放下手里的书,也看了过来。
···
下午。
左后方向五公里的山谷地,
这里土地贫瘠荒凉,多碎石,放眼望去一片光秃秃,杂草都没有几根,周边的老百姓把这里叫做石头湾,几乎少有人至。
作为山谷地,地形也相对平坦。
人迹罕至,地形平坦,因此,这里就成为了莫凡交付给独立团物资的卸货地。
半年来,随着一批批物资的交付,独立团在这里长期驻扎了一个加强连,还在周围构筑了足以容纳一个团的防御工事,并且组织人手拓宽了前往独立团的马道,使其能同时双向通行马拉板车。
这天,
下午,赵刚和李云龙带着莫凡来到了石头湾,来到了一个大型环形地堡前,
“这里可以么?”
李云龙指着地堡旁的一个大型窑洞说道。
以石头湾的地形,其实并不方便挖掘窑洞和地堡,不过这种单层土木结构的建筑工程,只要人手够,完全可以靠时间慢慢磨,在哪儿都行。
半年的时间,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充足的木材——因为所有武器装备都不计算包装,所以随便巧立个名目,向系统大爷要木材,虽然不能说要多少给多少,但满足独立团周边工事建设完全没问题。
还能顺便满足杨村周边老百姓和部队的房屋建设。
“这里没问题,可以作为基站位置。”
“其实位置无所谓,只要是独立团驻扎地,不是前线,哪里都行,不过得有一个封闭式建筑,内部空间足够容纳物资。”
莫凡说着:
“你用通讯器确认位置就行,一个小时候就能投送物资,即时到货。”
“对了。”
莫凡顿了顿,补充说道:
“基站位置可以随时更换的,不限次数,你用通讯器操作就行。”
“可以随时更换?!”
李云龙眼珠子顿时一亮。
他们这次来,是因为每次支取物资和武器弹药太麻烦,所以莫老弟打算在独立团驻地建立一个物资投送基站,这样他就能从通讯器上操作支取物资,而不需要每次都联系莫老弟。
效率更高。
原以为是一件麻烦事。
一个固定的基站,也就是仓库,会牵制独立团,逼迫独立团死守根据地,但没想到,这个基站居然可以随便更换位置,而且,方便快捷,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就行。
那不是··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两人顿时心领神会。
坏事变好事了!
一个可以随时移动的物资基站,虽然不能直接移动到战场,但用来吊小鬼子,可是绝佳啊。
武器弹药仓库什么的,可是重要的目标啊!
“十月份的买卖价码,你么决定好了么?”
莫凡问道:
“是选武器装备,还是粮食?”
赵刚和李云龙再次对视一眼。
十月份的买卖依旧是击毙三个鬼子将军,一个中将,两个少将,随着特战连的熟练,任务几乎已经毫无难度,和日常训练差不多。
但十月份的价码,让两人犯了难。
五十吨弹药额度没变化。
但后续的价码却不一样了,这次的价码是选择题。
三选一,五千挺马克沁重机枪,五千万发子弹。五千门82迫击炮,一千万发炮弹。或者三十万吨大米白面等粮食。
犹豫了一会,李云龙说道:
“莫老弟,这个让我们先商量一下。”
三种都是部队需要的,但具体哪一种更需要,就要商量了。而且这个商量,不是他和赵刚,而是和上面商量一下。
部队总体当前的情况,需要比较高的视角,不是李云龙能看清的。
“行。”
莫凡点点头,说道:
“决定好了通讯器通知我就行。”
“好。”
李云龙点头。
“对了。”
离开之前,莫凡说道:
“你之前说独立团有不少战士犯了痨病,还营养不良,找我帮忙。”
“我给你搞了一些药品,直接在通讯器里面支取就好。”
···
“旅长。”
回到团部,李云龙当即拨通了旅部电话,直入主题:
“咱现在发了一笔小财。”
“你说,是重机枪好,还是82迫好,还是粮食好?”
“这还用想?”
出乎李云龙的预计的,电话对面,旅长直接骂道:
“当然是要粮食了。”
“肚子都不吃饱,还谈什么打鬼子?”
“你小子怎么想的?”
“咱们部队情况你还不了解?”
“重机枪就不说了。”
“刚刚拿到两万门60迫击炮,除了少部分主力团,大部分部队都还没适应,再装备82迫,哪里来的那么多人手?”
“后勤运输也跟不上。”
“要是你能帮每个团都搞来五十匹佩尔顿马,倒是可以要迫击炮。”
“而且咱们刚刚扩大了根据地,正是需要粮食的时候,要是有能力搞来粮食,当然是选粮食好。”
“你小子要有全局眼光。”
“是。”
“旅长教训的是。”
李云龙立正说道。
“这次你能搞来多少粮食?”
电话对面停滞了一会,才问道。
显然,旅长问出这个问题,心里其实是犹豫的,但实在是架不住心里好奇。
如今根据对粮食问题其实很严重。
发动百团大战,部队消耗的不仅仅是武器弹药,也需要消耗大量粮食,还动员了大量老百姓,也需要大量粮食。
而且因为鬼子的破坏和搜刮,根据地粮食问题十分严重。
而这次进攻,部队又获得了大量新根据地,进一步加重了粮食供应问题。
“三十万吨吧。”
李云龙语气带着得意。
“哦!”
电话被挂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