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跟随在姜子牙身后,也接受着各个城镇百姓的欢迎,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他忽然想到了临行前母亲与他的叮嘱:“我的儿,你的命是丞相给的,不仅如此,还教你道术和兵法,这份恩情,要铭记于心,以后丞相要你往东,切记不可往西,我在家一个人,有你留下的银两足够照顾自己,男子当志在四方。”
有这样的恩师,有这样的机会,他一个普通的百姓忽然一跃为西岐的将军,谁看见他不恭敬喊声“武将军”。他武吉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也知道知恩图报的道理。
武吉心里憋着一股气,这次出征,一定要好好表现给姜子牙看。
一路行军,不必细说,这一日,终于到了崇城外,姜子牙吩咐安寨扎营,并竖起了大旗,大大的西岐姬昌字样在旗帜上迎风飘扬。
突然城外多了这样的一个队伍,还安寨扎营,自然早就被城里的探子看的一清二楚,并回城禀报。
这时,崇侯虎并不在城里,还在朝歌随纣王一起观赏新建成的鹿台,极尽奢华。
在城内镇守的乃崇侯虎的儿子崇应彪,听探子回报,西岐的大军居然在城外驻扎,顿时勃然大怒,赶忙召集部将,击鼓传令。
众位将士听见鼓声连忙到了大殿,纷纷询问何事。
崇应彪一脸阴沉道:“姬昌老儿年纪这么大了,还不安分,一天到晚就想东搞西搞,今天居然想搞到我们这里。要知道,大家都是王侯,各自守卫各自的疆土,你一个西岐的跑到我崇侯的疆土搞事情,是不是觉得自己飘了,以为自己是天子了!简直可恨!”
大殿上的将领道:“早就听闻姬昌野心不小,上次逃出朝歌,居然还不安分守己,还想着搞三搞四,今日必然让他有去无回!”
崇应彪冷哼一声:“是时候让他知道,如何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了!”
随即,开始与众位将领商量如何领兵迎头痛击。
第二日,姜子牙到了帐篷里,众位将领早在帐里等候。
姜子牙命令南宫适道:“南宫将军,今日就由你来打这头阵。”
武吉闻言,难免有些失落,师父没有让自己打头阵,虽然自己与南宫将军相比,还是差了很多火候。
南宫适领命,自去外面点齐自己的人马出了阵营,摆好阵势,随即拍马出阵,到城外开始厉声喝道:“逆贼崇侯虎速来领死!”
话音刚毕,就听见城里响起了炮声。城门开启,有一员大将正装骑马走了出来。
这位大将不是别人,正是飞虎大将军黄元济是也。
南宫适见到黄元济,笑了,道:“黄将军,怎么来的是你,难道城里没有别人了吗?我劝你还是让那逆贼崇侯虎出来,早点领罪,我杀了之后,也好早点回营回复丞相,都免去大家的时间,何乐而不为?”
黄元济大怒,持刀骂道:“逆贼,纣王大德,放你主子回去,你就是这样报答陛下的?像你这样的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本来应该去西岐把你们通通杀死,以报天恩!”
“既然你们今日主动送上门来,也省的我们来去奔波,正好阵前将你斩首,回报陛下的恩德!“
说完,拍马持刀冲到南宫适前面,而南宫适也拍马举刀前来迎战,两位大将开始持刀互砍。
只见两位将领在马上来回盘旋,叮叮当当打个不停,这个拍马出了圈子,从壶中取了箭,直击命门,另外一个赶忙拨刀抵挡,你来我往,旗鼓相当。
南宫适和黄元济两人大战了七八十回合,黄元济终究不如南宫适这样的名将,渐渐力不能支,招式开始变形,在南宫适这样的名将眼里,招式一旦走形,就有了破绽。
黄元济见状不妙,随即拨马准备往城里跑去,可是南宫适怎么会允许他此刻跑掉,于是一口刀舞的大开大合,把黄元济整个人裹在里面,抽身不得。
说时迟那时快,南宫适发了一声呐喊,把黄元济斩下马去,黄元济受伤,在地上滚来滚去。跟在南宫适身后的将士赶忙跑去,顺势一刀把黄元济脑袋割下,系在腰间。
姜子牙的队伍看见这振奋人心的一幕,立刻激动的鸣鼓示意。
话说南宫适拿着黄元济脑袋前往帐里,像姜子牙禀告。
姜子牙大喜,给南宫适记了首功。
武吉微微有点羡慕。
黄元济带出的队伍见黄元济被斩了首级,赶忙一股脑往城里冲去,此刻,已经有人禀告崇应彪:“黄元济已经被南宫适斩与马下,现在黄将军的的首级已经被挂在辕门外示威。”
崇应彪听闻这样的结果,大怒,大手拍到旁边的桌子上,气势汹汹道:“姬昌如此猖狂!气煞我也!如果不把南宫适斩于马下,如何与黄将军报仇!”
众位将领振臂高呼:“为黄将军报仇!”
崇应彪站起来,袍子一挥,大声道:“传我令,明日率领大部队出城,与姜子牙这个姬昌的走狗一决雌雄!”
“得令!”
众位将军齐声答道。
这夜,姜子牙帐篷里,武吉侍候在一旁,不过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姜子牙手持一本书,突然问武吉:“你可是有些心急?”
武吉忙道:“师父,我,我没有。”
“首战必须大捷,才能提高士气,而南宫适是最适合的大将,他武艺高强,又是西岐名将,他们双方都认识。如果我派你出阵,阵营里的将领未必会服气,如果你赢了倒也罢了,如果你输了,以后还如何带你出征。”
“武吉啊,你要记住,你是我的徒儿,在我心里,没有别人能越过你去,但是带兵打仗,讲究的是一个综合考虑,你这趟所作的,就是要跟在众位将领身后学习,勤练武艺,让自己早日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将领,这样,我才放心让你出阵打首战。”
武吉深吸一口气,意识到了自己的急躁,心服口服道:“徒儿领命,师父的教诲,徒儿一定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