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唐能签到 > 第五百九十一章 办法

第五百九十一章 办法(1 / 1)

李世民对李泰那么喜欢,对长孙皇后的心情感同身受。

但是作为皇帝,必须要有取舍。

“放心吧,扬州气候比长安还好,青雀不会有事的。”

李世民安慰了一句,想了想说道:“朕会从太医院派一名太医随同青雀一起去扬州,放心吧。”

太医都是服务皇室的,虽然有些大臣勋贵生病,皇帝也会派御医前去看病,但那只是恩典。

藩王就藩,皇帝还派御医随同的,至少在大唐还是第一次。

可见李世民对李泰多么的宠爱了。

“多谢陛下,这样臣妾就放心了。”长孙皇后露出了一丝笑容。

“谢什么青雀也是朕的儿子。”李世民有些不悦的说道。

“陛下,快用膳吧,等会凉了就不好吃了。”长孙皇后起身为李世民夹菜。

……

东宫

“你说的是真的?父皇真的下旨让青雀去就藩?”李承乾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

他今天领命处理李祐的事情,复命后,就回到东宫处理奏章。

加上李世民只是下的口谕,并不需要经过中书三省,因此并没有传扬开来。

因此李承乾还不知道这件事。

“回殿下,此事虽然还没有传开,但是臣已经打探清楚了,确实是陛下下的旨意。”杜荷肯定的说道。

杜荷是杜如晦的儿子,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前,李世民感念他的功绩,把城阳公主赐婚给了杜荷。

城阳公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正宗的嫡女。

虽然城阳公主没有李丽质和晋阳公主受宠,但是毕竟是嫡亲公主。

众所周知,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所出的子女,比其余的子女要好上几分。

只不过城阳公主现在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还没有成婚,杜荷还不是驸马。

杜家在杜如晦在的时候,可谓是门可罗雀。

但是杜如晦死了三四年了,杜家兄弟比较平庸,杜家自然就没落了,也印证了那句话人走茶凉。

杜荷虽然平庸,却不甘心,想恢复杜家以前的荣光,所以在没什么人投靠李承乾的时候,选择了投靠李承乾。

李承乾对杜荷的投靠也非常开心,把杜荷引为心腹。

杜荷虽然是次子,没能继承爵位,但是身为杜家人,也能代表杜家了。

杜家虽然没落了,但好歹也是一个国公府,加上杜如晦以前在朝中的威望,杜家还是能影响到一些人的。

所以李承乾对杜荷非常看重,让杜荷帮他收集情报。

杜荷虽然能力平庸,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机密的打探不到,但是一些不是太机密的消息还是能打探到的。

“太好了,只要青雀他去了封地,孤也就放心了。”李承乾高兴的说道。

“殿下不要高兴的太早,据臣得到的消息,李总管传完旨后,魏王立马就进宫了,一个多时辰才出来,定是向陛下求情去了。以陛下对魏王的宠爱,弄不好,真会被魏王说动,收回成命。”杜荷说道。

杜荷别的本事没从杜如晦身上学到。

但是锦上添花比不上雪中送炭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因此选择在很多人都不敢投靠李承乾的时候投靠了李承乾。

因此他非常尽心的为李承乾谋划。

杜荷此人怎么说呢,历史上他能跟着李承乾造反,证明忠心是有的,但也只是忠心,能力却一般般。

但凡有些眼光的都知道,李承乾只要安心的当太子,皇位肯定是李承乾的。

如果他能看到这一点规劝李承乾,或许李承乾也不会造反。

“父皇金口玉言,岂会朝令夕改。”李承乾的话像是回答杜荷,又像是自我安慰。

“殿下觉得以陛下对魏王的宠爱,没有那个可能么?”杜荷质质问道。

谷槕</span>其实李承乾把李泰当成心腹大患,除了李泰受宠外,未必没有杜荷的功劳。

杜荷投靠李承乾,自然想要李承乾对他重视。

如何让李承乾重视呢?

自然是帮李承乾做事立功,只有这样,太才能算是从龙之功臣。

然而李世民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自然对太子和皇子非常防备。

因此李承乾这个太子,可以说的上是一点权利都没有。

没有权利,他要做什么才能立功呢?

杜荷很快想到了他父亲杜如晦,就是因为帮李世民谋划,等李世民等级后,一跃成为宰相。

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是虎视眈眈的皇子可不少。

而李泰第一个表露出想争夺皇位,自然成了杜荷的目标。

正好李承乾对李泰也非常不满,经过杜荷一挑动,把李泰当成了心腹之患。

面对杜荷的质问,李承乾沉默了,李世民有多宠爱李泰他自然明白,其余亲王的封地只有几个州,而李泰的封地多达二十多个州。

别的亲王成年后立马就前往封地,对于李泰,李世民就好像忘了一样,根本不提。

李祐之所以赖在长安,没有前往封地,李世民也没有管,和李泰也有很大的原因。

如果李世民命令李祐去封地,有人拿李泰说事,怎么办?

如果李泰去求李世民,李世民还真有很大的可能会取消这个命令。

“那孤应该怎么办?青雀留在长安,孤始终不踏实。”李承乾说道。

虽然林轩之前劝说过他,但是人的心就是如此,一旦忌惮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放下的。

杜荷心中一喜,他说那么多自然想到了应对办法,一旦他的办法起了效果,李承乾肯定会感谢他。

“殿下,东宫的那些老师都是儒家子弟,儒家最讲究的就是伦理纲常,亲王成年就藩,自古如此,之前就有人反对过,只不过被陛下压下来了。但是这次是陛下下的旨,如果那些大臣知道了,陛下想反悔也难了。另外,可以叫人把这件事传遍长安,到时候,即便陛下能压住群臣,也要考虑对皇室威严的影响。”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谋士旬彧给曹操的评语就是“知错,改错,不认错。”

作为君主,犯错了可以改,但是绝对不能认,因为这会极大的打击自己的威信。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就是其中的典型。

当时全国各地的粮食运往京都,但是粮食这个东西在运输途中难免会有损耗,一旦在出发地开具好文书,到了京城对不上了,就麻烦了。

当时的官员就想了一个办法,直接在空白的公文上盖章,交给运粮的官员,等到地方了,核算好数目以后,再填写。

这样的方式,并不是明朝独有的,唐宋时期就在用。

但是朱元璋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大怒之下,直接处死了所有有关的官员。

事后朱元璋明白过来,也曾后悔,但是人都杀了,后悔也没用,不仅如此,朱元璋也没有为那些人平反的意思。

那些人有错么?

错肯定是有的,毕竟这样做是违规的。

但是不这样做他们有什么办法?

众所周知,明初官员的俸禄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低的。

粮食少了,总不能自己掏腰包补上吧。

但是不补粮食和文书上的数目对不上,到时候朱元璋说他们贪污了怎么办?

事后朱元璋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运粮的一些要求做了改正,但是他却不可能去认错。

杜荷的办法就是把这件事坐实,一旦传遍长安,李世民也不好更改。

到时候李泰就不得不去封地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铁血幽灵 建隋大业 直播三国:这个主播太不稳健! 七君役 三国:从西凉开始,步步为营爆炸鱿鱼 带着枪炮去大宋 回到古代做皇帝 秀才的逆袭 宋魂 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