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嬷嬷怎得这样,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管家心生后怕,若是真的叫那位嬷嬷留下,导致让自家小姐有个什么好歹,那才是叫他血液倒流了。
嘴上说什么都是为了李月好,只怕都是骗人的,也不知道之前的被她照顾过的主顾到底如何。
管事的想了许久,现在唯一叫他在意的事情就是要去哪里再找一位教礼仪的嬷嬷来。
刚刚狼吞虎咽吃了两碗饭的李月,打了个饱嗝,也有些为难的说道:“要是我学不会礼仪的话,只怕今年是去不了了。”一想到方才那位嬷嬷嚣张的嘴脸,就气不打一处来,“不过,要是想让我再把她给请回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手心攥紧,握成拳头,心里还是愤愤不平。那嬷嬷被扔到门外了,还不老实,又是踢门又是鬼喊:“我告诉你们,你们一定会后悔的,我们走着瞧吧,我倒是要看看有谁敢再来你们李家来!哼!!”
管事的摆摆手,叫人把她扔的远一些,免得扰了周围人的清净,自己带了人再去找找其他的嬷嬷,但是谁想一个个的都不愿意来李家。
“这个人真的是太坏了,保不准都说了我们什么坏话呢。要我看刚才就应该把她直接用绳子绑起来,才知道安分!”李月吃饱了有了力气,越发看不惯那个嬷嬷了。
自己只不过是没做好一个动作,就要被打手板,次数多了,就连饭都不给吃了。
宋辞蹙眉,若是想在李夫人回来之前再找一个嬷嬷的话,是不太可能了,虽然不知道那人倒是说了什么,但是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管事的果真空手而归,叹气道:“没想到找个人这么麻烦,十有八九那些人都不愿意到李家来,唯一的那个愿意的,半途还被人拉走了。”
照着这样看下去,去京都的事情保准没指望了。
整个西北,懂京都那些繁文缛节的也没几个人,现在要想找人还真是难。
李月倔强道,“不管怎么说!我都不会叫那个嬷嬷再回来的,求她不可能!”
宋辞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低头示弱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倒是有个补救的法子,只不过现在要抓紧时间了。”
末时五刻,从李家驶出来一辆马车,管事的坐在外头,里头坐着宋辞和李月。
“阿辞,真的没问题吗?”
“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
宋辞笑道,他们现在要去找一个人,找一个能教李月礼仪的人,这个人不但李月认识,她自己也认识。
马车一路朝着北边去了,若是晏舟在这里的话一定一眼就认出来,他们是要往哪里去的。
“这里怎么种了这么多花?啊,那边也有。”李月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只是觉得不像是一般人住的地方,嗯,用文人的话来说,就是很有闲情雅致。
宋辞反倒一眼都没看那花,盯着远处冒着小尖尖的屋顶一直在看,目不转睛。
“到了。”八壹中文網
马车终于停了下来,宋辞拉着李月下来马车,站在紧闭的木门前,房屋的两侧也种了不少的花草,争容斗艳。
李月悄咪咪凑到宋辞跟前,问道:“这里住的是谁啊?不会是什么仙女吧。”
宋辞失笑,抬手敲了门,“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不过多久,就有人来开门了。
侍女模样的人浅笑着给她们开了门,像是早就知道她们要来一样,什么都没问就让进去了。“夫人正在后庭喝茶,两位请随我来。”
刚一进门,李月就觉得哪里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好像自己之前见过这个侍女似的,但是就是想不起来了。
庭院里的摆设并不繁琐,甚至可以说很少,清一色的石凳子,青竹,假山流水,反倒是和外头的繁花比起来来单调许多,却并不叫人感到乏味。
院内只栽了梧桐,绿叶正茂,遮住了大半的烈阳。细小的蝉鸣和鸟叫穿插在哗啦啦的树叶之间,若是面前放着一壶茶,树下再放个躺椅,是最舒服不过的了。
坐看云起云落,侧听树动树静。
也叫人不自觉的把脚步给放慢了,侍女将她们带到梧桐树下就转身离开了,李月踮起脚尖这才看到在躺椅上假寐的秦氏。
恍然惊悟自己是见过那个侍女的,不就是秦姨经常带在身边的那个吗?
刚想问宋辞是个什么情况,秦氏已经睁开了眼睛,“你们动作倒是快,今日怎么想着到我这里来了?”
她朝着两人招了招手,一人倒了一杯茶水,淡淡的茉莉清香萦绕在鼻尖,李月小小的尝了一口,“这是什么茶?”
秦氏笑道,“这是茉莉花茶,是旁人送我的,本来是入药用的,我试着泡了茶,发现口感也不错。”
李月又喝了几口,觉得新奇。
“你们来可不是为了找我喝茶的吧?”秦氏叫人送了些糕点过来。
“当然不是!”李月抢答道,说了方才那嬷嬷的事情,从头到尾的一字不落,“提起她我就来气,阿辞还说来这里就能找到教我礼仪的人,秦姨,您能把人借给我吗?”
宋辞吐了吐舌头,什么都不说,因为秦氏已经知道她们要找的到底是谁了。
“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你站起来走两步给我看看。”秦氏也是许久没教人了,但是京都的那一套是怎么也忘不掉的,品茶,赏花……
李月不知道要做什么,就随意走了两步,“可以了吗?这是要干什么?”
她有些摸不着头脑,先前那位那位她的嬷嬷也叫她走两步试试,却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看你的体态和走路姿势。”宋辞解释道,从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就能看出这人平时有没有什么坏习惯,体态如何。
秦氏点了点头,“问题不大,不过时间确实有点紧就是了。”
李月还没搞懂她们在说什么,疑惑地问道:“所以,我们来请的人到底是谁?”
“喏,就在你面前啊。”宋辞的实现落在秦氏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