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姑娘很特别,陈中德回忆起第一次遇到姑娘时的点点滴滴,越发觉得她非同一般。
“公子,也是在下虚长几岁,真心提醒国公几句,虽然我对姑娘印象一直很好,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还是要多多留意姑娘。”陈中德说。
“我当然会留意,我要留意她怎么种稻子,怎么种蔬菜,怎么在别人都种不出东西来的时候,源源不断地有货物提供出来,养活他们自己不说,也养活百姓,和江堤上民工。”公子没好气地说。
要是没有姑娘提供食材,等着朝廷发放物资,那到现在都凉了。
现在周边各国都不太平,连年农作物欠收,日子好过的不多。
如果说她是一个细作,那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细作。
这样的细作我还希望更多一点。
陈中德想起来了:“南轶国的皇商贺致礼上次遇到姑娘的母亲,说姑娘的母亲跟他妹妹长得一模一样,难不成他们真有亲情关系?”
“亲情?说清楚点。”
陈中德把当时偶遇的经过说了一遍:“我就知道这么多,接下来的事我就不清楚了,要不你派人去查查?”
不管是不是那个位子的人选,但每一位皇子背后都有一个外家,每个外家都是一股汹涌的力量。
所以任何一个皇子背后的力量都不容小觑。
宰鸡焉用牛刀?这点小事还动用那些力量?
县丞朱潇黎不是苏家村的远亲吗?
陈中德自个儿推理推理,找到了答案:“贺致礼说,姑娘的母亲与他妹妹长得一模一样,然后回去千里迢迢把妹妹接了过来,与姑娘家认了亲,然后把毛巾作为礼物送给了姑娘。姑娘又送给了公子。”
对了一定是这样。
只是物以稀为贵,按理说姑娘得了这么稀有的东西,不应该随便送人才对啊。
怎么轻易就送给了公子?
难不成?
陈中德脑补了各种可能,又看看唐佑维:面如冠玉,明眸皓齿,抛开背后身份不提,活脱脱一翩翩少年郎,哪个姑娘看着会不喜欢?
只是姑娘这身份,皇妃是看不上的,不过没关系,等公子大婚后,再娶她做侧妃,或者平妻,再不成做小妾也行。
唐维佑不知道陈中德为自己如此操心,这会儿也像孟管家一样,对着苏晓宇的乘法口诀,又默认了一遍。
苏晓宇回到家,立刻把小东,小西叫到爹娘面前:“我已经跟公子求了名额,小东小西只要通过了东方书院的考核,就可以进去读书了。另外官家也会在书院开学宫,小东小西在书院学习之余,也可以进学。”
“我们也可以进书院读书了?”小东小西都记得,以前村里没几个读书人,陈怀志就是因为念了几年书,就神气得不得了,还与姐姐退婚了,想攀石财主那个什么高枝。
当然现在只是一个笑话了。
不过,小东小西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他们无能为力,只是觉得读书的人很了不起。
所以姐姐教自己识文断字的时候,虽然一开始也觉得难,但还是慢慢坚持下来了,现在已经能读好多书,姐姐说,这水平已经超过陈怀志了。
小东小西跃跃欲试:“要是我们能去书院读书,一定要好好学,一定要超过陈怀志。”
“早就超过了。”苏晓宇笑道。
“那么远,能行吗?”刘玉萍有点担心,毕竟小东才十一岁,小西才九岁,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离开过家。
“不用天天回家,可以住书院里,我们也可以经常去看他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东小西现在虽然还不能挑担,但在没有佣人之前,可是天天出去放羊,放鸡鸭鹅的。
住进书院里,又不用做一日三餐,只要会洗自己的衣服就行,这有什么难?
“我们家不是有牛车了吗?休沐的时候可以驾牛车去接他们。”苏大刚觉得自己又多了一项光荣的任务。
“明日我们卖完菜就去买几匹布,给小东小西做几身新衣服。”反正现在家里有佣人,做衣服不成问题。
那两个婆子很勤快,两个小丫头也不偷懒,已经做出两套衣服来了。
“姐身上的双肩包你们喜欢不?要是喜欢的话,我帮你们做一个。”苏晓宇觉得这牛仔双肩包可实用了。
“喜欢喜欢。”
这牛仔布跟这个时代的土布有一定的相似度,可以以假乱真,背在身上不违和。
第二天苏晓宇他们买菜回来,牛车上装了一堆东西,除了布匹以外,还有许多笔墨纸砚。
午后刚过,里长带着朱潇黎来了。
“这是房契,这是地契。”原来朱潇黎是受县令委托,交付公子给的奖赏。
自己只不过多嘴里几句,压根就没真的指望有奖赏,没想到公子这么快就兑现了承诺,觉得受之有愧。
而且这奖赏竟然是县城的一处宅子。
关键是公子行赏,也是临时起意,他就是即刻托人去买,也没这么快吧?
这房子,莫不是公子自己的宅子?
还有这一百亩地,竟然是公子在他的庄子里划了一百亩出来,就在自己种水稻的一百亩地旁边。
现在公子的庄子已经开建,这一百亩地跟原来的地一样,四周沟渠都已经挖好。,这直接就可以种了。
“这宅子离书院近,回头你们想小东小西的时候可以去住。”里长刚刚已经仔细询问过了,得知苏大刚家这几个孩子,晚上竟然一直在学习,现在要是通过考核,就可以去书院读书了。
这是多令人羡慕的事啊!
连苏大刚家的孩子都能进书院读书了,里长还能不感到危机?
所以思考再三,里长刚才厚着脸皮求朱潇黎,请他出面帮他孙子也求个名额,能参加书院的考核。
至于能不能通过考核,那就不难为朱潇黎,就看他们自身的水平。
接下来的日子,苏大刚家,里长家都很忙,一边给孩子们准备进书院读书的衣服等物品,一边紧锣密鼓地督促孩子们读书准备参加考核。
很快,几乎全村都得知了这一消息。
丁梅花一听,也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