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发钱的争议(1 / 1)

室内静寂无声,不过每个读书人心里都是心潮翻腾。

青州几十万人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少部分是富人,原来的大周官吏,还有一部分是退隐养老的官员,以及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

剩下的大部分就是自耕农,佃农,城里的小手工业者,以及各作坊的务工人员。

少部分权贵富人占据了大量的钱财土地女人等资源,其余的人不过是仅仅只能维持生活。

从青州的人员组成就可以窥见整个大周的面貌,在繁华的盛世之下除了权贵富商们的醉生梦死,剩下的就是百姓们的困顿不堪。

这些读书人在青州出生,在青州长大,对于百姓们的生活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官府发钱给百姓们,这可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许多人脑筋都转不过来弯来。

他们从小就学习的是儒家的学说,心中的理想就是读书有成后做官,帮助皇帝治理天下,这是古代读书人的崇高理想。

代天子牧民,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现在虽然还不是官,可是已经和百姓不一样了,百姓在他们的思想里,要么是温顺如牛羊一样,要么就是刁钻古怪,专门和官府作对的刁民。

对于这两种人,给他们发钱那不就是浪费吗?

“殿下,我觉得不妥。”

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向着柴瑜一拱手,脸色紧张中带着不解。

“尽管说,本王讲究知无不言,说错了也没关系。”

柴瑜满脸温和的看着那个青年,这可是自己从上千个读书人挑选出来的。

“殿下,现在青州百废待兴,确实需要钱财,不过依在下看来,百姓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给他们信心,实在不行给他们一些米粥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时间,给百姓发钱,完全没必要,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过给百姓发钱的。”八壹中文網

那个年轻人看了一圈其他人,沉声说道。

他说的很隐晦,意思就是青州百姓遇到的困难不值一提,连施米粥的等级都达不到。

大周朝廷对于民间的灾难可是有等级的,什么等级开展什么样的救助,像匪徒作乱,根本就达不到等级,比起水灾,旱灾等没法放在一起比较。

再深层次的说,朝廷不肯将匪徒作乱当作灾难,是因为有很多百姓跟着匪徒们一起造反,导致匪徒声势越来越大,比如江南的义军,就有很多的百姓加入了义军的队伍。

从这个角度来说,朝廷对于匪乱中的百姓心情相当的复杂,一方面担心他们受到匪徒的蛊惑,另一方面又怨恨他们是非不分跟着匪徒们一起作乱。

所以,他们对百姓都是采用一种戒备的心理。

“匪灾就不是灾了吗?百姓有什么错,他们遭受了无妄之灾,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种,家里又被匪徒洗劫一空,这其中自然有朝廷的不作为在起作用。”

柴瑜有些不满的看了那青年一眼,沉声道。

他真是有些奇怪,为啥这些人明明不富裕,却有一种站在强者一方的思维,不是还没给你们官做吗?

“朝廷有什么错?错的是那些匪徒,是他们蛊惑了百姓,将一个安定的天下搞的乱糟糟的,再加上一些不明事理的百姓,朝廷也是有心无力啊。”

那青年有些迷惑的看着柴瑜,感觉两个人的身份是不是颠倒了。

怎么一个皇子帮着那些泥腿子说话,自己却朝向朝廷,这简直太荒谬了。

“错,百姓给朝廷交了税,服了徭役,朝廷是有义务保证百姓的安定生活,青州的地方守军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导致了百姓流离失所,这是朝廷失职。”

柴瑜提高了一些声音,他是用现代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理所当然。

不过对于那些大周文人来说,柴瑜的这个论调就是大逆不道,皇帝天生就是天下的管理者,地上的一草一木都是属于皇帝的,皇帝对于天下,那是予取予夺,哪里有什么失职之说。

因此,柴瑜的话一说出来,整个大厅都安静了下来,人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柴瑜。

那青年人本来还想争辩几句,被旁边的人拉扯了一下衣角,只能愤愤不平的做了下来。

在他看来,柴瑜的那一套都是歪理邪说,也就是柴瑜位高权重,否则他肯定要和他好好争辩一番。

柴瑜扫视了一圈,看到这些人虽然不再出声,不过眼睛里还是很不服气的样子。

“这几天,我在青州成立四处转了转,看到了一些情况,心情很沉重,经过匪徒的洗劫,百姓们的积蓄已经一扫而空,在街上,有些人端着碗在那里要饭,他们可是本地人啊。”

“街道上的酒楼小饭店茶馆也是空无一人,掌柜伙计们都坐在那里打瞌睡,粮店也都关着门,因为百姓们没钱买粮食,这景象可比遭受了水灾蝗灾还可怕,整个青州城虽然没有了劫难,但也没有了钱,做生意的没了销路,这可不是什么百废待兴,这是死气沉沉,每个三五年,青州城是恢复不过来的。”

柴瑜从椅子上站起来,背着手,语气沉重。

“百姓没饭吃,咱们可以施米粥,先让他们度过这段时间,等秋天粮食收了,那些农民来城里卖粮,城里的百姓就有了饭吃,甚至还可以让朝廷来拨一些粮食来救济。”

一个青年人站了起来,面色沉静,这是他想出的办法,也是书上经常提到的老办法。

不过他没仔细考虑,这个办法根本就不实用。

黄熹听了他的话,微微的摇了摇头。

“你还算动了一些脑筋,不过你这个办法只适合于救灾,并不适合盘活城市经济。”

柴瑜看了那人一眼,面带赞许,至少这个人还同意给百姓救济,比起刚才那个来,良心上要好多了。

“你这个办法只是给百姓填报了肚子,可是对于城里做小买卖为什的人来说,百姓依旧是没钱来买他们的商品,整个城市依旧是鲜活不起来,很多店铺都要关门,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开起来。”

柴瑜摇摇头,看着那人,给他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本王要的可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青州,要的是一个朝气蓬勃,要的是百姓手有余钱,能吃的起肉,买的起衣服,娶得起媳妇,有时间有钱在茶馆酒楼里吃饭吹牛的青州,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柴瑜站立在当场,环顾着周围的青年文人们,给他们讲述自己心中想要达到的理想社会。

大厅上的众多文人一下都呆在了那里,震惊的看着柴瑜。

他们发现以前自己对柴瑜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以前他们将柴瑜看成了一个穷兵黩武的青年将领,每打下一个城池就大量的招收工匠,扩军,将地主老财的田地给强行分掉,完全符合史书中的那些暴君形象。

可是现在听了柴瑜的话,他们发现柴瑜居然还有如此温情的一面,居然心系着百姓的生活,关心起他们的吃和穿,实在是太难得了。

也许殿下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凶狠不讲理?

有一些文人看着柴瑜,心里的防线开始松动。

来之前,他们主要是想从柴瑜这里获取利益,可是现在他们感觉柴瑜似乎也并非不能沟通和建议。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一个长相有些清秀的年轻人站了起来,轻轻吟了一句。

周围的人都露出了笑容,似乎在说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太贴切了。

只有柴瑜一脸懵逼的看着那年轻人,他是真没听懂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如果写成文字,可能还能看明白,但是说出来,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只听到了什么春,什么风什么舞。

感觉这个殿下的文化水平也不太高啊,不过听说皇子都是由翰林院学士来教导,不至于这一句论语也听不懂啊。

黄熹眼睛尖锐,一眼就看出柴瑜没听懂,不由在心里暗暗猜测。

那年轻人吟了这一句,满以为会受到柴瑜的表演,还在那里满脸春风的等待柴瑜夸奖呢。

结果就看到柴瑜大眼瞪小眼的看着自己,两人面面相觑,场面十分的尴尬。

“殿下,这位仁兄说话带了点口音,您可能没听懂,他引用的是论语中曾晳说的话,意思就是晚春使节,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幼童,穿着春天的新衣,一起在河里洗澡,然后在平台上晾干,欢欢喜喜的回到家中,曾晳描述的理想社会竟然和殿下的理想不谋而合,看来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黄熹赶紧站起来,向着柴瑜解释道。

“原来是论语里的话,那本王就明白了。”

柴瑜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其实对于论语,他就知道个两小儿辩日,其他的说再多也是不知道啊。

那青年向着黄熹白了一眼,什么口音,你说话才带口音呢。

“大同社会,是人人都向往,本王也不能例外,不过和孔子不同的是,本王积极践行,死而不悔!”

柴瑜看着全场众人,表达了决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汉血长歌西门吹灯零零七 洪武兴明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谋权 刑宋 盛世大明 大周王侯 蛮王的奋斗 秩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