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二则聪明的多,他的脑子灵,看了几遍就记住了,动起手来也是很快就上手了。短短两日,已经可以自己制作出弩箭了,弓做的如同铁匠打造的一般,一点儿看不出是新手做的。
他拿给于笙看的时候,于笙都吃了一惊,但很快于笙吃完一惊就忙着手里的事没搭理老二了。
老二翻来覆去地看着手里的弩,搭起一只箭,飞快精准的射中一只麻雀。
麻雀咻地掉在地上,他跑过去拎过来,凑在于笙身边想等于笙的夸奖。
但是于笙却在忙自己的事情,一个眼神都没分给他。
老二有点难耐,看着于笙的动作,主动问:“娘,您这是在干什么?都见您画了好一会儿了。”
于笙在纸上画的东西他看不太懂,但又觉得熟悉。
“这是土炕。”于笙说道。
“土坑?”老二疑惑地看着图纸,“娘,你画土坑干什么?”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土坑,他们家也有。
于笙耐心解释道:“这个土坑和我们睡得不一样,样式不一样,更通风一点,可以节省一点炭火的使用。”
老二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又看了看图纸,“少用点炭火,就可以少花一点铜板了。娘您真厉害!”
少花一点钱只是于笙画这个图纸的一部分理由,而更重要的一点于笙还没说。
于笙想了想要不要和孩子说这么多,但是觉得老二现在年纪也不小了,还是正色道:“不止是这个原因。今年是多事之秋,又是洪水又是干旱的,许多庄稼颗粒无收,收成不好种子不多,大家囤积的粮食也不剩多少了,早晚要吃完,这个冬天恐怕挨不过。”
老二惊讶,“娘的意思是,还会有灾情?”
于笙神色严肃,“我倒希望没有,可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也不会按照人的意愿来。如果这个冬天有寒潮,大家都会被困死,最后缺粮饿死,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老二敬佩,“还是娘你想得周到。”
既然于笙已经说出了内心的担忧,自然就要开始做准备了。
在于笙的交代下,家里开始了大整改。首先就是土坑要重新砌墙,而且柴火也得多备一点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也得抓紧种粮食,储备多一点余粮。
老大和老二一点儿不觉得于笙是忧虑过重,反而觉得理所应当,每天跑上跑下地积极帮忙。
这些天,村民每每路过他们家门口都会听到叮当响的动静。久而久之也十分好奇,碰巧遇到小五一个人在外面玩,诱哄问道:“李家老五,你们家这是干啥呢?”
李长欢看到是不熟悉的伯伯,有些怕生地退后一步,如实道:“我娘说这个冬天可能有寒灾,所以提前准备,以免到时候冻死饿死。”
这个回答十分出乎意料。毕竟现在虽然是深秋,但天气依旧宜人,完全看不出凛冬将至。
有人扑哧一笑,满是嘲讽的离开,也有人听了,若有所思。
这消息很快在村里传遍了,也不出意外传到了于老太和于天成的耳朵里。
他们一直对于笙的事情耿耿于怀,她一个寡妇敢分家断绝关系,他们本来都在等着看笑话。
但谁知道于笙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能干又聪明,赚了不少钱,将一家六口人的生计支撑起来不说,还富余了不少。
于天成眼红了很久,但是碍于于笙和县令攀上关系,还和县城的老板认识,一直按捺着冲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心里憋着一股气,总也发不出去,找不到宣泄口。
这次听说了于笙的这个消息,终于逮到机会了。于老太和于天成凑在一起合计,于老太阴沉道:“之前学她做小吃,亏了不少钱,这贱人摆明了就是在糊弄我们。这一次,一定不能放过她,得把亏了的钱从她身上捞回来才行。”
“对,捞回来。”于天成附和,“可是,怎么捞?学她也建炕屯木柴吗?”
“当然不行,上次就是这样被糊弄了。”于老太眯起眼,想到了一个更加妙的方法,“她不是买木柴吗?那我们就卖给她。”
于天成没反应过来,“啊?”
于老太露出一个阴险的笑容,“只要她买得起。”
次日,于家人就收购其他村民和山林散户的木柴,几乎垄断了木柴。
李大友想买木材却到处碰壁,都被告知已经卖光了,若真的需要木柴只能去找于老太购买。
李大友心知于老太不可能会主动让出木柴,正打算无功而返,可于天成却主动找上了门,“你不是要买木柴吗?我卖,但是一捆十钱。”
木柴并不是多值钱的玩意,一般捡了木柴去买最多都是一捆两钱,除非是自家载的好木材,砍倒出售做家具的,才会贵一点。但看于天成拖着的木柴并不是什好木材,根本不值得这么贵。
李大友瞪大眼睛,“有你们这么做生意的吗?你们这是抢钱。”
“爱买不买,反正就是这个价。”于天成无赖道。
李大友也不傻,当然值得于天成是在故意敲竹杠,怒道:“我当然不买,你当我傻吗?”
这和他们事先料想的不对,于天成一愣,连忙拦住李大友,“不行,你必须买!”
他们收购的木柴不少,木柴虽然便宜,但是架不住量多了,他们那点家底都投进去了,这柴禾他们就是用一个冬天也用不完。
要是李大友不买,那就没处卖了,他们冬天吃什么喝什么?
于天成比于笙年纪小了不少,如今二十七岁,正值壮年,按理来说应该比十九岁的李大友健壮不少。但是于天成好吃懒做,前些年一直靠于笙一家子养着,干过的活还不如李大友多,于是身体也比不上李大友。
李大友见于天成拦着,不客气地伸手一推,嚷嚷道:“你要干什么?这天下哪里有强买强卖的生意?我就是不买,你能拿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