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随着公元前2世纪末张骞出使西域,东西方文明交流逐渐加速,丝绸之路由此正式贯通。而罗马正位于丝绸之路的终点,《魏略》把它命名为“大秦”,《后汉书·西域传》也以对此有所记载。
班超于公元97年(汉和帝永元九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之后大秦(罗马帝国)有的5次来华历史记载,其中4次到达了洛阳,一次到达了鄂州。公元284年大秦商团到达中国是罗马帝国试图与中国保持贸易往来的最后一次努力,此后中国史籍中再不见罗马遣使的记载。
中国唐代旅行家杜环(又称杜还),在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又名呾逻私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其后曾游历西亚、欧洲、北非。他曾到过东罗马帝国,据他记载:“拂菻国在苫国西,隔山数千里,亦曰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王城方八十里,四面境土各数十里。胜兵约有百万,常与大食相御。……”“其大秦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血。”[1]
自从张骞走进西域,商贾们也开始远出中东、近东,3世纪成书的《魏略》率先记载了一个“大秦国”,其云:“大秦国一号犁靬,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风利二月到,风迟或一岁,无风或三岁。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大秦所临的“西海”如此辽阔和奇幻,就有许多学者说“大秦是罗马”了。究其实,西海是西域诸国正西的里海,因此大秦国应该是在南高加索一带。
汉代时云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与印度洋航道连接起来。《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国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当由缅甸海岸登陆而达永昌。《厄立特里业海航行记》关于印度东海岸以东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证这条路线。英国历史学家哈威在《缅甸史》中说,公元前2世纪以来,中国以缅甸为商业通道,“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弥诺江(chindwinr,今亲敦江)经曼尼普尔(mannipur)乘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商人在其地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公元97年,中国著名的外交家班超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他所坐的船上有人说:“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怀。若汉使不恋父母妻子者,可入。”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有松柏诸木百草。
“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绫。作黄金涂、火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