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已经到城门了。”戴乐志的声音明显带了份喜悦。
坐在车里的少希和阿暄忍不住从马车里探出头,嘴里发出了一句没见过世面的惊叹,“啊!好多人啊!”
这也不怪两孩子,少希是尚未知事就被娘亲带到了偏远的景水,来京城之前,见过最大的城镇还是那一年怕被林师傅责罚,怂恿这阿明叔叔逃的锦南。
自那以后这可怜的孩子,就再也没有出过景水。
所以作为名副其实井底之蛙的小朋友陈少希,这一路不管是路过哪一个城镇,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尤其是到了京城,看到在这城门口排着的长长的队伍,又忍不住露出了乡巴佬的标准震惊脸。
阿暄倒是在京城生活了好几年,但架不住他家规矩多啊,出门都很少,更何况是来这城门。
虽然人成熟稳住些,没有发出太多的声音,但面上的震惊却一点不少。
马车帘被两孩子掀开来,唐忆雪则忍不住是紧了紧自己的衣裳,在景水待久了,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多穿两件单衣也就过去。
这刚回京,还真是有些让人不习惯啊!
若不是自己提前让人做了些棉衣,从未理会过秋冬的少希,怕是要披着小被子上马车了。
安盛前去交涉了一番后,唐忆雪的马车便无需检查和排队,堂而皇之地进了城。
等他们走后,一守门的大头兵还推了推身边的人,道:“刚刚过去的真是宁清郡主吗?她不是在景水吗?”
“应该是的吧,这年头谁还敢冒充宁清郡主,也不怕那些农人跟她拼命?”
两大头兵说的是,唐忆雪连续几年发现并上交高产农作物,红薯、土豆和玉米的事,特别是那红薯,如今京城附近的城镇都已经种上了,圣上今年还向江南和北地在推广,听说收成有原来的七八倍之多呢。
有了红薯开的好头,后面的土豆和玉米自然十分受关注,刚刚过去的九月,圣上还亲自去皇庄看了,回来就下令,又赏了郡主不少好东西呢!
当然这些好东西,唐忆雪还没有看到,因为那时她已经启程往京城在赶了。
林嬷嬷率领着一家人守在唐府门口,焦急地望着城门口的方向。
“来了来了……”一小厮气喘吁吁地跑到林嬷嬷面前,指着不远处道:“郡主的马车已经进城了,再有半炷香就该到了。”
林嬷嬷一跺脚,连忙就要往外再多走几步,想早一些见到唐忆雪。
却被林策和林墨予拦住道:“娘,你若是走了,刚好和小小姐错过了怎么办?”
这才将林嬷嬷给劝住了。
不一会,几辆马车行至唐府大门,众人认出那第一辆车上驾马的就是小姐身边的戴乐志。
林嬷嬷激动地跑上前,对着刚停稳的马车,期待而欣喜地叫道:“小小姐!”
马车帘掀开,率先映入大家眼帘的不是小姐那张熟悉的脸,而是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童。
那小童看到众人也不惊慌,反而盯着站在最前面的林嬷嬷,转了转眼珠子问道:“你是林嬷嬷吗?”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唐忆雪探出头,道:“少希,莫要调皮!”
林嬷嬷看到唐忆雪,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哎哟,我的小小姐啊!你可终于回来了……”
唐府门口,林嬷嬷以一己之力堵在了马车前,少希小小的身子站在马车上,唐忆雪只能冒着身探头,而可怜的阿暄只能听着众人的声音猜测着外面的情况。
最后还是后面车上的阿明跳了下来,哄开了林嬷嬷,才解决了这一尴尬的场面。
唐府之中的一切依旧像四年前那般,可见林嬷嬷是用心在照看的。
到了下衙的时间谢鸿达也带着妻子和女儿溜达溜达回府了。
他在翰林院已经待了三年多,谢家早在京城给他买了个三进的院子,一年多前刚成亲,妻子吴氏是他同僚的女儿,今年年初刚得了一女,如今才满十个月。
今日得到唐忆雪回京的消息,也迫不及待地回来看看表妹和小侄儿。
当他看到陈少希的时候,喜爱的不得了,但开口第一句便是,“可已经启蒙了?读了什么书?”
不得从来不怕考试的陈少希回答,阿明就哭丧脸道:“鸿达表哥还是那样,三句话离不开做学问。”
谢鸿达听了“啪”的一声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道:“阿明,你如今都十三岁了,怎么还能害怕考校呢?”说到这个,突然又想到,“阿明,明年的童生试是不是该去试一试了?”
阿明没料到自己的一声抱怨,却引火上了身,连忙像唐忆雪投去求助的眼神。
可唐忆雪却正抱着谢鸿达的闺女,稀罕得不得了。
也不知为何,她和陈修筠这些年一直没能再添一个孩子,自己家中全是臭小子,隔壁柏家也是,就连鲁家也是小子……
此刻看到一个香香软软的闺女,唐忆雪喜欢极了,一边抱着一边还拿着自己手中的镯子,轻声问:“瑶瑶喜不喜欢啊!表姑送给你好不好啊?”
阿暄和少希也十分稀罕地看着这个肉嘟嘟的妹妹。
阿暄还小声对少希道:“少希,我也有妹妹,我妹妹已经有三岁了,肯定已经会叫哥哥了。”
对此少希表示不信,他一直以为阿暄哥哥是没有了父母家人才住在自己家中的。
后来知晓陈少希心中想法的唐忆雪表示十分无奈,这孩子每日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