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时候能说的只有抱歉。
为什么抱歉呢?是为了不曾喜欢过而道歉?是为了喜欢过却不喜欢了而道歉?是为了依然喜欢着
但无法回应感情而道歉?还是为了这一切都是她自导自演而道歉?
女生恨他这个模糊不清的态度!但却点点头说:“好,我明白了。”瞥了眼不远处盯着手机笑的
顾于蓝。学姐放下了方才的戒备,只觉得这个姑娘可能真是个天真无害的小女孩,戳了戳余葛亮的肩膀,说,你伤一个两个就行了,她还是个单纯的小孩,对人家好点。
余葛亮忙脸红解释道:“诶,没有,我们就朋友,她妈妈和……”
“废话多!”学姐翻了个白眼,觉得这大直男什么都不懂所以才伤姑娘心,“走了,拜拜。”
等学姐彻底走远,余葛亮手插裤兜慢悠悠地走到顾于蓝身边,单纯的小孩眼睛里闪着光看他,问:“你们聊完啦?”
“人都走远了,不用演了。”
帮了忙还讽刺?顾于蓝鼓起腮帮子,说某个人过河拆桥。
“哎呀亲妹妹,亲妹妹,我正在想怎么谢你。我给你修个电脑?”
“哼,举手之劳,不必挂齿。”
余葛亮笑:“那顾阿姨的两碗饭我免费去蹭了啊。”
顾于蓝削了他一眼。虽然是个玩笑话不必放在心上,但语气多了些低落:“家里没饭。爸妈都在
他们食堂吃,叫我每天在学校吃了再回去。”
“啊?你已经吃了啊,可还这么早啊。”
“没吃呢,不吃。”
“还好没吃,我正想请你吃饭呢!”余葛亮一拍掌就擅自决定下来了,“诶?为什么不吃啊?”
“女生不吃饭还能有几个理由啊?”
懂了,减肥。难怪这丫头这么瘦。“走吧,竹马带你去吃好吃的!”
两个人站到店前,店铺不大,看上去也不干净,门口有一个隔间,隔间里是师傅在下面。顾于蓝
努努嘴,余葛亮捕捉到她脸上细微的表情,他并不觉得不好意思,说进去吧,你不会后悔的。
其实顾于蓝并不是很虚荣的女生,知道市里反而这种苍蝇小店才格外好吃。只是她个人不喜欢吃
面。与其说不喜欢吃面,不如说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做,吃了太多次面,现在看到面都饱
了。看见余葛亮对她比了个2又比了个3,顾于蓝连忙指正:“一两!一两!”
“老板,一个一两一个三两。”
面能有多好吃啊?反正顾于蓝没看出眼前这碗面有什么与众不同。余葛亮的目光等待着她入第一
口,她张张小口把几根面送进去,嚼了嚼,品味着,一边嚼一边点头地又尝了一口。
顾于蓝迎上余葛亮期待又充满笑意的眼神:“嗯~口感筋道,弹牙爽口!”
“是吧。你去重庆吃过小面吗?”
“没有。”
“是一样的,你已经吃到了。”余葛亮唆了几大口,一碗三两的面瞬间少了许多,“小时候我经
常吃,现在只有在这家才吃得到了。我那时也以为外头面馆的面都是一样的,但进了这家,吃进
去那一刻被惊艳到:‘是小时候的味道!’”
“哦?你小时候是住在重庆?”
“不是的,我爸是重庆人,每次回去都会买老家的面过来。”
谈到余葛亮爸爸的事情,顾于蓝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禁区,余葛亮的状态也稍稍低沉了一点,
她不好再继续下去,便带着惊喜谈起面的味道:“这什么面啊?还有一点点牛肉味耶。”
“忘了给你说,这是这家招牌粉蒸牛肉面。”
在顾于蓝不懈翻找中终于找到几块肉渣,抽抽嘴角:“哦,还真的只是一点点哦……”
“哈哈哈,物价涨得这么厉害,这个价格来说这家很实惠啦。”
余葛亮身上阳光的气质又恢复了,顾于蓝的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不论他是无意还是有意说出了
面条的故事,总之代表着,他对顾于蓝有多一分的信任吧。
只是顾于蓝不知道,她是余葛亮第一个人也是唯一一个带来这家面店的朋友,也是第一个聊起这
面条故事的人。
当思念不能寄给爸爸时,不能从妈妈身上获得安慰时,当有些秘密不能与魏澜魏伍诉说时,当身
边人来来去去,都是不能交换心情的过客时,反而和顾于蓝这样的远近难以说明的关系刚刚好。
人都说,在这个多变又想法纷纭的年龄,三岁就隔着一条鸿沟。他倒觉得她年龄小的刚刚好,若
是无法理解他,就当是讲述给一个小孩听;若是能理解他,反正他俩的圈子重合很少,说出去也
没关系。
与其说是在跟一个小妹妹讲话,余葛亮更觉得是在跟另一个自己讲话。
跟一个同样敏感、同样聪明、同样顶着漂亮的皮囊、同样笑得灿烂,也同样孤单的自己说话。
别人看他好轻松,只有他知道他们是在人际的泥泞里挣扎。
别人看她好羡慕,只有她觉得他们里子是虚伪和令人恶心。
原本打算吃完面送顾于蓝回家的,却改了主意,问她能不能晚一点回去。顾于蓝也早想打破家里的循规蹈矩,经不起怂恿就跟着余葛亮走。
“高中部不都要上晚自习和住校吗?你怎么不仅走读还不上晚自习啊?”
“我只在高一的时候上了半个学期晚自习。不喜欢那种氛围,所以干脆连校也不住了。”
“什么氛围?”
什么氛围呢,余葛亮思索,那种死气沉沉的氛围,那种孤注一掷的偏执,那种心烦意乱的焦虑,充斥着整个高三楼,尤其当教室门一关,余葛亮感觉几十个人都被压缩在一个逼仄的空间里。离高考越近,这种氛围就越彰显。对有的人来说这种紧张的环境可以逼出一个人的潜能,另有的人看见别人在努力学习,自己也不甘心停下来。
余葛亮不行,他不适应那种高压的环境。余葛亮并非不重视,也不是像萧枣那样只把中考高考当作生活一小部分的人,他只是单纯的更喜欢宽阔和轻松的学习环境。
比如……
就比如他们眼前的这座图书馆。不是省图,而是区图书馆,占地面积小,藏书也少,但好处是人流也小。更何况余葛亮并不在阅览室或自习室复习,而是在非外借珍藏书区域的一排沙发那里复习。这个区域除了图书管理员鲜少有人进来阅览,于是便成为余葛亮安静学习的一方小天地。
如今这方小天地又多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