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子已经被收拾好了,朱樉只需要拎包入住。
刘宝指挥着下人从马车上搬东西。
按理说,平民是没有资格使用太监的,这是严重的逾矩,但,刘宝是自愿跟着来的,而且得到了太子的同意。
事实上,他如果不跟着朱樉,留在京城,也活不了多长时间。
那是个吃人的地方。
将行李收拾好,天色也已经不早了,随便吃了点,众人便去休息。
翌日。
宅外来了一群人,下人打开门的时候,都被吓了一跳。
为首的是一名老者,身着红色官袍,一看就是大官。
“下官李善长,求见秦王殿下。”
“烦劳通禀!”
李善长的态度很是恭敬。
但朱樉被废的消息早就传来了,他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还称呼一声殿下,无非就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
要知道,太子为了朱樉,可是杨言要造反的。
“好,您稍等。”下人快速说道。
紧接着就小跑了进去。
不一会儿,朱樉出来了。
他拱了拱手,笑道:“草民朱樉,见过韩国公。”
“见过诸位大人。”
“秦王殿下可是折煞下官了。”李善长道。
“哪里,我已被贬为庶民,这声殿下,实在是担不起。”朱樉道。
“若诸位大人无事的话,就请回去吧,草民这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若一不小心连累了诸位,草民可就成罪人了。”
闻言,李善长呵呵一笑。
“下官来此,只是来看望一下殿下,平日里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别忘了下官等。”
“不敢当。”朱樉回应。
“好吧,既如此,那下官等就告辞了。”
“大人慢走,草民就不送了。”
看着李善长等人消失的背影,朱樉的眼睛微眯。
他可不会觉得这些人有什么好心。
李善长几年前来到凤阳,负责修建中都,原历史上只修了一半,如今朝廷有钱,老朱也就没下令停下。
所以李善长也一直没有离开。
他这次前来,八成是为了试探自己,也许是想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院子,要帮自己修。
这个老狐狸,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朱樉在执掌锦衣卫的时候,就得到消息,修建中都一事,存在许多猫腻。
只是凤阳这地方,勋贵们盘根错节,几乎是一个铁桶。
外来的人很难查出什么。
转身进入宅子,就见常茂在院子里等着。
“二哥,李善长找你做什么?”
“不知道,管他呢!”
“反正我在这里过我的日子就好。”
朱樉笑了笑。
“那没其他事,我就先回去了。”常茂道。
“嗯。”
“告诉太子,我一切安好。”
朱樉点点头。
“我一定带到。”常茂道。
送走常茂,偌大的宅子,忽然就变得安静下来。
朱樉拿出朱标给自己的地契,统计了一下,忍不住嚯了一声。
这,少说也有好几千亩地了。
就是不知道是大亩还是小亩。
这么多的地,下面又不知道是多少的佃户。
怪不得老朱要用二十万大军看着自己,这是生怕自己带着佃户造反啊!
朱樉有些无语。
自己又没那么蠢,几千佃户,能打得过二十万大军?
再加上军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打起来根本没有赢的可能性。
所以,这个想法,朱樉就没有有过。
他真想告诉老朱,防自己,还不如去防自己另外三个儿子呢。
随后,他叫来刘宝。
让他去通知佃户,今年的租子减半。
佃户没有土地,不用给朝廷交田产税,但人头税还是要交的,而且每年还要服劳役。
并不好过。
凤阳这里的土地兼并最是严重,许多勋贵的老家就在这里,强行兼并百姓的土地,已经是他们的正常操作了。
他们本就是泥腿子出身,看到好地,就像是看到了搔首弄姿的娘们似的,根本忍不住。
从朱标随随便便就从勋贵们手里买来几千亩地,就能窥探一二。
“少爷心善,若那些佃户知道了,必然会感恩戴德。”刘宝拍着马屁。
朱樉不让人称呼自己殿下,所以刘宝就换成了少爷。
“少废话,赶紧去办事。”
“粮食要那么多有什么用,家里就这么点人,每顿都敞开肚子吃,也吃不完。”
“还不如让百姓多留点粮食。”
朱樉没好气的说道。
“是,是,这就去。”
刘宝低头哈腰。
刘宝自己用的顺手了,所以这种事,交给他就行。
之后自己再去实地调查一番就可以了。
后院有个小池塘,徐妙云正坐在池塘边的亭子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连朱樉来也不知道。
“妙云,想家了?”
“没,没有。”徐妙云回过神,连忙摇摇头。
“只是有些担心夫君你。”她解释。
“我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啊,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子。”朱樉笑道。
顺势将耳朵贴在了自己媳妇儿肚子上。
徐妙云温柔的看着自己夫君。
她知道,自己夫君将一切事都藏在了自己心里,就是不想让自己担心。
可夫妻一体,自己又怎么可能不担心。
她能做的,就是不让自己夫君担心自己,然后无条件的相信,支持自己夫君。
——
自朱樉离开京城之后,局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锦衣卫指挥使由晋王朱棡担任,二虎恢复了指挥同知的职位,起到平衡与牵制朱棡的作用。
朱棣接手了神机营指挥使一职,但老朱也同样安排了一个副手,平衡与牵制。
朱樉原先的产业什么的,朱标全盘接收。
尤其是税务部,朱标牢牢把持在自己手里,大明军队的军费,都是由税务部出的,朱标想染指军队,就不可能放弃。
还有军工厂,现在朱标的人和老朱的人都有。
不过他们谁都不会影响军工厂的生产,这是共识。
朝堂上,老朱开始上朝了。
西南和东南的改土归流,摊丁入亩,以及以教制夷,朱标在朝堂上提了出来。
百官也都发现,这是一次捞政绩的好机会,纷纷为自己人争抢。
朱标帮自己一方抢到了西南,东南则被胡惟庸的人抢去了。
这是老朱默许的结果。
不然,胡惟庸还真不一定争得过朱标。
接下来,就看双方谁能治理的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