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的七百八十八文,齐珺明说,这是拿来买家中粮食的。
这几日大家的胃口大增,每顿都吃得饱饱的,粮食也跟着消耗得快。
罗益民忙得没时间上山打猎,这几日吃的肉,都是齐珺在美廉买菜上买的。
罗益民见齐珺说完了,望了一眼周围的几人。
“今日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值得让大家高兴的事情。家里一年内,都可以保证有个一笔大的买卖。因此,我和老婆子决定,送罗学和罗清去镇上的私塾念书。”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不敢吭声,个个各怀心思,但无人说话。
就连表情最明显的张月慧,先是不满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能送去念书。
转念一想,她儿子年龄还小,罗学和罗清都是十岁、八岁了,是应该先去念书。
罗益民和齐珺在她心里,是一直偏向他们家的。
就算现在因为他们的某些原因,让爹娘不喜,但爹娘处理事情还是很公平的。
齐珺从刚刚分到她这里的银钱中拿出二两,摆在饭桌的正中间。
“这里,便是家中给出的支持。”家中现在银钱足够,也不将私塾分成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了。
罗益民挨个看向两个儿子,“镇上私塾要交的束脩,我已经打听过了,一个月一两银子,还不包括笔墨,这些都要自己买。”
“我们家现在才慢慢起步,先交一个月的束脩,后面再慢慢补上。”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村里人都会去打听,他们罗家一次送两孙子去私塾便算了,一次还交一年的束脩。
那就怕眼红的人会做出什么损害他们罗家利益的事情。
“爹,娘。我和州广没有问题,私塾的束脩麻烦您跟娘,其他书本笔墨的银钱,我们俩会负责。”
吴荷香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道。
讲真,她并不觉得自己儿子年龄大,现在十岁,正是可以好好学习的时候。
这几日在镇上摆摊,她可是听闻,有人三四十岁了,还在努力地考秀才、考举人。
一旁的文珠连连附和,“我跟大嫂一样的想法,辛苦爹娘。其余的我们会安排好,让罗清好好地学习。”
罗益民颔首,收起桌上的二两银子,望向罗学和罗清。
“你们二人这两日做一下准备,后日我就带你们去镇上的私塾。”
明日家里要忙着做辣椒酱,还有另外一件事情,空不出人手来。
齐珺起身,将银钱收好,将三个儿媳交到另外一个房间,拿出昨日到的红枣。
“这是为娘让你们爹买回来的红枣,我们女子生育之后,或多或少,身子都没有以前爽朗。这红枣可以补气血,对身子好。你们每人两斤,时不时可以拿一两颗来吃。如果后续想买,就给银钱给我,我让你们爹在信中知会一声。价格不贵,六文钱一斤。”
作为生了几个孩子的人,虽说不是她本魂亲自生的,但为此产生的一些身子上的小毛病,也是不少。
等她攒够银钱,她一定要好好地去镇上看看。
吃药就吃药,起码身子骨要好。
吴荷香和文珠接过红枣,心里暖洋洋的,嫁入罗家,是她们做过最好的选择。
张月慧在罗家没有什么贡献,能得到齐珺正儿八经的关心,还是第一次。
以前她都是蹭了罗州庆的光,不过现在,他们夫妻二人一样。
谁有本事,就能得到齐珺的另眼相看。
三月二十五日。
今日天空的云被风吹走,把太阳的身影显现出来。
日出渐渐升起,田里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作着。
罗家的那两亩地,在罗州广的辛勤下,已然接近尾声。
罗州庆一来,就被齐珺拉到一旁,上下望了望,说道:
“你对你家那一亩地,有什么打算。”
罗州庆嘴角抽了抽,他能有什么打算,他从小到大在齐珺的关爱下,都没有正儿八经地种过地。
从分家到现在,那亩地还在那里荒着。
“娘,您有什么打算。您可以跟儿子说,儿子肯定听您的。”
齐珺一听,心里的小算盘一拨,罗州庆竟然如此上道。
“地里荒着,究竟对我们本身不好。我们都是农户人家,靠着田地生活,本就不是多有钱的人家,还在那里浪费土地,多不好啊。”
齐珺说的是事实,整个村子里的田地,都巴不得种的满满的。
有些有能力的家庭,都去开荒,希望能种出更多的粮食。
这个时空,番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粮食都有出现,所以大家对于荒地也没有太大的要求。
毕竟这些高产粮食对于土质的要求,没有这么高。
只要大家勤劳一点,就不会出现饿死人的状况。
“娘打算,把你那一亩地种上辣椒。如今我们家有个大生意,不能什么都靠买的。但这是你的地,娘打算让你以找短工的银钱,让你大哥帮你种,每日十五文。你觉得怎么样。”
齐珺在这一点算得很清楚,如果罗州庆没有被他们分出去,哪分什么你的我的。
但现在不一样,那亩地是属于他们的小家,决定权在罗州庆的手中,但她不能让罗州广吃亏。
辣椒都开始育苗了,现在就差田地,如果罗州庆不答应,她便请人开荒,将这辣椒种下去。
罗州庆还以为什么事情,爽朗地答应了。
他现在可是一日能分到一百文的人,每日给十五文给自家大哥,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齐珺说的是种辣椒,他们家现在又是做生意的买卖,那种植出来的辣椒,就是供应给自家的。
钱这方面,齐珺同样不会亏待他的。
“行,那既然你说没问题,明日开始,你大哥就去把你那亩地种了,记得每日给银钱哦,不要赖账。不然,我也是会赖账的哦。”
齐珺意味深长地拉长了尾音,随后便离开。
今日的事情很多,她要去把院门口前的空地摆出来,趁罗州祥还没有去镇上,让他和罗清在大门的两旁架上竹竿。
不一会儿,门口就挂上了四条横着的竹竿,每条竹竿就间隔开,留下可以行走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