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大明吕宋总督(1 / 1)

“恭迎圣使!”

“恭迎圣使!”

山呼海啸的呐喊,响彻港口。

明人拖家带口,来到港口瞻仰大明舰队。

舰队威武的气势,直冲云霄。

郑和下令擂鼓,船上响彻隆隆的鼓声,气盖山河。

居住在吕宋的明人,被官僚称为“逐利之徒”。

他们为了蝇头小利,抛弃自己的祖地,是不被认可的一群人。

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故土难离,在王守敬看来,都是瞎折腾。

只不过是儒家、统治者施加在百姓身上的禁锢。

牧民。

牧民。

把百姓当牲口,禁锢在土地上。

不能有多余的想法。

为了生存,耗尽一切力量。

王守敬不提倡百姓出逃,却也不会横加阻挠。

百姓出海,并非都有实力逐利,有时候只是想过得体面一点罢了。

当然。

这不完全是大明禁海造成的。

很多吕宋汉人,都是从宋朝覆灭后,迁徙而来。

那个时代,国破家亡。

汉人地位低下,可以当成牲口进行买卖。

是个人都渴望逃离。

王守敬站在甲板上,静静地等待旗舰调整方向。

通过望远镜,他能够看到很多妇孺怀抱婴儿,还有颤颤巍巍、心潮澎湃的老者。

他们在此长居,依旧对强盛的大明,心驰神往。

那是一种来自血脉的自豪!

汉人驱逐胡虏,恢复神州。

再次建立了新的帝国!

这是汉人的新生。

他们能够见证这一刻,已经心满意足了。

许柴佬没有设置警戒线,反而刻意为之,让百姓蜂拥而至。

他们的血脉,不曾被磨灭。

郑和在马六甲港见过许柴佬,因此并不陌生。

许柴佬曾跟着廖铭的吕宋舰队,在南洋做了一轮生意。

该谈的条件,已经谈妥了。

所以郑和也没有婆婆妈妈,在登岸后立即宣布了许柴佬为吕宋总督。

“从今往后,这一片土地属于大明。”

“许大人为第一任吕宋总督,为大明坐镇海疆。”

许柴佬心潮澎湃,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现在,他终于获得了大明官方的身份。

他们这些出海谋生的汉人,不再流浪。

港口上人山人海,皆发出震撼的欢啸。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能够重回神州,是他们所有人的渴望。

这一份渴望,在郑和宣读圣旨的时候,彻底爆发。

他们曾经以为,大明使团会首先经过吕宋岛南下。

没想到走的是广州、安南、占城一线。

这让成竹在胸的许柴佬,忐忑不安。

为此,他亲自去往马六甲,探听消息。

结果终于让他放下心来。

大明,没有舍弃吕宋的汉人。

这份情谊,从汉唐时期,就已经奠定!

谁会舍弃无上的荣耀?

王守敬等人,跟随在郑和身后,享受着万民的敬仰。

那种渴望、小心翼翼的眼神,令人格外地依赖、珍惜。

王守敬喜欢做好事。

因为从百姓感激的眼神中,他能够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从句容、再到宁波府,王守敬都能感受到百姓的需要。

他解决困境,带着百姓致富。

百姓心怀感恩,兢兢业业地工作。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若论归属,马六甲港、旧港宣慰司的汉人,都没有吕宋的炽热。

他们很纯粹,希望能够获得朝廷的谅解,能够回乡祭祖。

现在吕宋之地,成为大明的领土,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他们的请求。

以后吕宋和神州的往来,必然更加密切。

百姓们欢欣鼓舞,追随着使团队伍。

一路上,锣鼓喧天,还有精彩的舞狮表演。

王守敬没有乘坐轿子,而是骑着马儿,不紧不慢地行进,显得分在精神。

现在的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会骑马的越来越少了。

王守敬满腹锦绣,倜傥不群,引得无数女子争相送来瓜果、花篮,

廖镛忍不住道:“我读书时,也是貌若潘安、风流卓绝,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呢?”

王守敬含笑不语,一身书生气,却与别的书生,迥然不同。

他投师访友,增进学问。

又游历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

后来钻研“格物致知”,回归了哲学经典。

飞黄腾达的锦绣前程,只是附带的福利罢了。

雪窗萤火、寒暑不停地格物,湖海飘零的奔波。

造就了识见非凡的王守敬。

只可惜官场,不能让人品太好的人,拥有太多的权力。

这样的存在,会损害大批坏人的利益。

所以王守敬有时也会收点钱财,彰显亿万财力,让自己显得普通一点。

做官。

就是得琢磨。

三韬六略,无不通晓。

却又不能太明显地表现出来。

王守敬一路浏览吕宋的光景,怡然自得。

胸襟自然而然地开阔起来。

这里商号林立,茶坊酒肆皆齐备。

秦楼楚馆,旅社客栈,一应俱全。

人烟浩渺,熙熙攘攘。

还有很是气派的阁楼!

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没有肮脏和恶臭。

王守敬在诸多小国游走,可是真真切切地见识过随地大小便。

等到了“总督府”,许柴佬大备美酒佳肴、山珍海味。

中原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

吕宋不缺乏物资!

在和宁波府市舶司建立稳定的贸易后,中原有的东西,吕宋也有。

府邸很是宽敞,布置也不俗。

像是宫殿,又比宫殿低一等。

吕宋的名园胜境、名宅福地、名花宝坊,要比南洋诸国要多得多。

“郑大人、王大人,请!”许柴佬客气道。

众人分主宾坐下,王守敬呷了一口茶,恬静自然。

许柴佬客客气气地介绍着吕宋的风土人情,表达对大明的耿耿忠心。

郑和与他过过场面。

王守敬悄悄打量周围,琉璃碧瓦、雕梁画栋,气象非凡。

阵阵香烟缭绕,馥郁氤氲。

这是上等的焚香。

许柴佬妙语如珠,时不时望着王守敬。

王守敬浑然没有理会,神闲安定。

宴会过后,王守敬才和许柴佬浅聊几句,显得心不在焉的样子。

当初许柴佬身陷倭寇洪流,又辗转成了宁波卫、昌国卫的俘虏。

要不是王守敬慧眼识珠,许柴佬难有今日。

这份恩情,许柴佬一直记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宫墙柳 风流三国:开局迎娶大乔 我在三国练强军 为了不插秧,努力考科举三层肚腩 为了不插秧,努力考科举 李治你别怂贼眉鼠眼 攻略大清 黜龙榴弹怕水 只想当亡国之君的我昏成大帝 汉末雄风云垂赏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