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色目人和乌香(1 / 1)

在接下来几百年时间,火器文明将成为世界的主导。

大明绝对不能落后。

王守敬提高火器水平的决心,坚如磐石。

火器制造统一由朝廷负责,不允许地方私造,并且规格统一。

现在宁波府争取到了机会,怎么可能错过。

砸钱。

必须狠狠地砸钱。

“你们的薪水,只是收入的一部分。”

“宁波府在此额外悬赏五斤炮、八斤炮、十斤炮。”

“只要你们制造得出来,奖励五千两到一万两。”

这里五斤、八斤、十斤指的是炮弹的重量。

以此来大致划分火炮的威力。

重炮在大明发展缓慢,因为明军需要的是轻便的火炮,能够对付蒙古骑兵。

西方重炮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大明。

蒙古将火药、火炮传至阿拉伯世界后,阿拉伯传向西方。

到了明朝中期、后期,佛郎机炮、红夷大炮已经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世,王守敬不会让大明错失先机。

在听到宁波府的悬赏后,所有匠人都疯狂了。

他们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

这些财富,他们几代人都无法积累。

因为匠人没什么地位,那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够养家。

宁波府的慷慨,值得他们为之拼搏、冒险。

王守敬调配了一批进口的铜矿,交给工匠们使用。

铜炮价格高昂,但相对稳定一些。

火炮的发展遵循着铁炮——铜炮——钢炮的规律。

铜炮的价格,要超过铁炮好几倍。

军器局和兵仗局根本舍不得投入。

王守敬不同,能够用钱解决,绝不乱花心思。

安排好工匠后,他长舒一口气。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

众人的智慧,必须凝聚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王守敬刚回到府衙,魏宗神色匆匆汇报道:

“陛下册封了安南王,安南使团将择日回国。”

王守敬面色从容,淡然道:

“这有什么好紧张的?”

“如果他们需要船只,安排船只送他们回去即可。”

魏宗迟疑了片刻,沉声道:

“麻烦不在于此,而是暹罗的使团。”

“他们听说了安南使团的事,非要随我们的船队觐见。”

“现在他们已经抵达舟山,没敢安排他们上岸。”

随着廖铭扩大了贸易的范围,南洋诸国皆参与到这一场盛宴中。

“呵。”

王守敬冷笑一声,对这些使团没什么好脸色。

说到底。

这些国家还是贪图小便宜。

他们不想遵循市场规律,而选择走捷径。

商贾之间的贸易,以利益为重。

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面子,不是最重要的。

市舶司遵循了市场的规律,和这些国家做生意。

但这些国家嫌弃利益少了!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说到底还是天朝上国的思维。

朱元璋禁止了民间的出海贸易,形成了官方进贡的垄断。

天朝地大物博,怎么能赚一些藩属国的钱财呢?

所以每次藩属国朝贡,明朝都会给予丰厚的报酬。

有时候会超过进贡的价值。

藩属国占了便宜,赚得盆满钵满。

大明朝廷,也有了脸面。

可脸面,能当饭吃吗?

王守敬坚决反对这种现象!

所以他严令市舶司接纳外邦使团访问,安南只是例外。

没想到暹罗也来凑热闹,王守敬自然不会给他们什么好脸色。

市舶司能够赚取大量的利益。

若是让礼部官员插手,给商品进行定价,肯定会有溢出。

这里的溢价,代表的是他们的面子,天朝上国的面子。

历史上大明规定藩属国两三年进贡一次,永乐年间,东瀛甚至是十年一次。

这种是不对等的利益交换。

就跟花重金招募留学生是一样的道理。

市场规律一旦被打破,就很难进行恢复了。

本来就是一场交易,只要喊出“进贡”的口号,大明就让利给藩属国。

这算哪门子道理?

“暹罗有没有正式的国书?”王守敬追问道。

“他们有备而来。”魏宗汇报道。

王守敬检查了文书,看到了上面的贡品名单。

竟有莺粟,这时候称为“乌香”。

莺粟在明朝,是一种名贵稀有的佳花名木。

“芍药之后,罂粟花最繁华,加意灌植,妍好千态。”

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宋苏轼曾诗: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

莺粟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调肺养胃。

直到元朝的名医朱震亨,才发现了莺粟的副作用。

“其止病之功虽急,杀人如剑,宜深戒之。”

只可惜,没人听从告诫。

元朝就有人沾染鸦片。

暹罗此次进贡,献给大明皇帝两百斤、皇后一百斤乌香。

只当做一种药材。

王守敬却看到了里面巨大的隐患,以及价值。

“世界上的好东西,都是抢来的,只有弱者才会坐等分配。”

道者,盗也。

凡是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都是不拘小节。

王守敬思绪翻涌,觉得此事或许可以做些文章。

莺粟还有很多种称呼,“阿芙蓉”“福寿膏”等等。

或许可以打开西方的大门。

道义?

那是强者安抚弱者说的谎言。

王守敬从暹罗使者名单中,看到了“色目人”。

元朝征服亚欧大陆大多数国家,各种各样的民族都涌入中原。

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后,对色目人宽容地处置。

为了加快融合,朝廷禁止色目人自相婚配。

当时很多色目人都是本族通婚,拒绝与汉族联姻。

朱元璋自然不能容忍。

如果他们自相婚配,要处以八十军棍,还将夫妇列为奴隶。

大量的色目人与汉族通婚,几乎没有固定的族群了。

不过有一种人,王守敬记忆深刻。

也就是犹太人。

他们很会做生意。

商人重利的“偏见”安置到他们身上,简直是绝配。

简单地提两个事迹。

历史上清朝鸦片战争中,向中原输送最多鸦片的,是犹太人。

以沙逊家族为代表。

第二个例子,沙逊家族用贩卖鸦片赚取的资金,成立了汇丰银行。

他们很会赚钱。

王守敬没有否认。

但和这种人打交道,必须留好心眼。

他现在明白了,为何暹罗会执意要求采取“进贡”的方式贸易。

因为有犹太人参与其中,要将利益最大化。

王守敬怎么可能让他们得逞。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宫墙柳 风流三国:开局迎娶大乔 我在三国练强军 为了不插秧,努力考科举三层肚腩 为了不插秧,努力考科举 李治你别怂贼眉鼠眼 攻略大清 黜龙榴弹怕水 只想当亡国之君的我昏成大帝 汉末雄风云垂赏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