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过量的特殊沾结剂虽然能解决岩石纤维问题,但随之导致的岩石绵性能降低这是韩元无法接受的。
毕竟岩石绵本身就是作为一种隔热材料来研发的,如果连原本的隔热性能都无法保证的话,那么可以说是直接就废掉了。
不过这些天针对岩石绵板缺陷、以及特殊沾结剂的研究,也让韩元找到了新的解决方向。
那就是除了特殊沾结剂外,重新制造出另外一种沾结剂。
与其说是沾结剂,还不如说是一种高分子泡沫胶。
这种高分子泡沫胶在干燥后有些类似于泡沫绵,属于共聚乳液的一种变种胶水。
能想到这上面,韩元得多亏了黑猩猩制造的钢筋厂房。
因为一些厂房的墙壁需要密封,而当初韩元为了方便于黑猩猩理解,就交给了它们一种泡沫喷剂。
这种泡沫喷剂在喷出来后,可以迅速填充到缝隙里面,而后凝固成泡沫板,方便快捷好用。
从这种泡沫喷剂上,韩元得到了灵感,将其和一种高分子胶结合了起来。
两者结合起来的高分子泡沫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它的沾结能力,但经过测试,它可以良好的和岩石纤维混合在一起。
特殊沾结剂+高分子泡沫胶,两者同时作用于岩石纤维的时候,效果相当优秀。
就像是咀嚼过的口香糖能将细碎的头发胶在一起一样,在特殊沾结剂和高分子泡沫胶的作用下,纤细的岩石纤维也能被浇筑在一起。
这样一来,即便是承受不住压力和拉力,岩石绵板在爆裂的时候,岩石纤维会停留在混合物里面,而不是独立的漂浮在空中可以被人体吸入肺部中。
而且还因为添加了高分子泡沫胶的原因,岩石绵板在制造的过程中可以充入适当的空气,增加空隙,减轻重量。
这并不会影响岩石纤维在岩石绵板中的分布,也不会影响它的质量。
相反,充满了细密空隙的岩石绵板在隔音性能、隔热性能、柔软度、耐腐蚀能力、重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
当然,缺陷也是有的。
在填入空气缝隙后,整块岩棉板的强度和抗拉扯能力遭到了一定的削弱。
这是必然的事情,不过影响并不算很大。
而且如果要提升岩石绵的强度的话,降低空气缝隙占据的比例或者压缩密度就可以做到。
.......
在经过真正一个星期的研究、实验、检查、测试等流程后,韩元终于制造出来了符合要求的岩石绵板。
这种掺杂了高分子泡沫胶的岩石纤维,如果在保证抗拉强度在15kpa(一般建筑岩棉抗拉强度)的情况下,其导热系数能降低到0.020w/m·k。
这个数值,已经相当低。
要知道人们用来保暖的棉花,其导热系数差不多在0.05w/m·k左右。
但棉花可没有这种岩石绵的阻燃能力。
这种岩石绵板,韩元实验过了,即便是直接在上面泼上汽油,然后点燃,它也只会缓慢的变焦,变红,然后一点点的损毁,并不会像棉花一样直接就燃烧起来。
可以说阻燃能力相当不错了。
另外,最关键的是,这种材料它便宜。
合成岩石绵的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最贵的材料是高分子泡沫胶。
这是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和聚氨酯泡沫胶共同组成的液体,价格的话,韩元根据原料和加工难度推测应该要五千块以上一吨。
当然,事实上资本家很乐意将其抬的更高一点。
这种保暖能力这么强,而且对人体没有什么害处的材料向来都是价格比较贵的。
.......
第一种‘岩石绵’材料的完成似乎带来了好运。
在岩石绵材料完成的十五天后,韩元很顺利的将第二种研发的合金材料以及第三种研发的半导体材料弄出来了。
前者是用于3d打印技术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上的。
第三种半导体材料韩元本来是打算研究超导材料的,但很遗憾的是,他考虑的材料卡在了临界点上。
最终虽然知道这种材料能超导,但需要的条件比较苛刻,不适用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上。
不过超导材料虽然没完成,可韩元在实验中途却意外的发现这种材料很适合于半导体上,特别是三进制的半导体控制。
这种材料在控制多种电流的平稳度和电压电平清晰度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比他之前使用的材料要更优秀。
这倒也算是個意外之喜。
.......
三种自主研发的材料完成,剩下两种韩元随便找了点现实中的材料补充进去,完成‘资源收集’这一资料任务。
第二年剩下的几天时间,他倒也没闲着,关注一下卫星的发射情况以及那些巨型昆虫的活动时间就过去了。
截止到第二年的最后一天,小七已经朝太空发射了总计270颗卫星,覆盖了整颗模拟星球93.21%以上的面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卫星在发射上去后都能正常工作,即便是这270颗卫星都是通过科技积分兑换出来的,但也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
事实上,这二百七十颗卫星中,只有257颗卫星在正常工作。
其中有一个批次的九颗卫星在发射上天的时候遭受到了太阳黑子爆发,然后产生的强烈辐射和电磁波直接就摧毁了卫星里面的芯片,进而导致那九颗卫星在大气层中化成了绚烂的流星。
那次事故差点将航天飞机都彻底损坏,好在韩元给泰山基地留下了足够的零件,可以让小七进行修复更换。
至于其他的几颗损坏的卫星,则是因为各种意外导致的。
比如在第二十七批次发射上去的九颗卫星中,有一颗卫星极其倒霉的被从天而降的陨石给砸坏了。
当初小七将这事汇报上来的时候回,韩元简直不敢相信。
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飞行的卫星居然被陨石砸到了,这概率得多低?
听起来就扯淡,但却真实发生了。
韩元觉得这概率回现实买彩票的话,百分百得中亿元大奖。
........
时间流逝的飞快,星链任务第二年的最后几天很快就过去了。
深夜十一点五十左右,韩元放下手中的事情,回到了工作间等待星链任务第三年的到来。
也等待着‘资源收集’以及‘星球通讯’两个支链任务的完成。
十分钟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深夜零点,系统的提示声准时在脑海中响起。
“叮,检测到信息变化。”
“叮,信息检测中......”
“叮,恭喜宿主完成星链任务分支任务-资源收集。”
“资源收集星链任务要求:于两年收集当前星球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原生态元素并冶炼合成出三种非自然元素,(已完成)”
“当前原生态元素收集比例:87.34%,三种非自然元素冶炼完成。”
“资源收集支链任务奖励:当前模拟星球及母星系矿藏资源分布图;初级非自然元素冶炼知识信息。”
“奖励已发放,宿主可自行查看。”
.......
“叮,检测到信息变化。”
“叮,信息检测中......”
“叮,恭喜宿主完成星链任务分支任务-星球通讯。”
“星球通讯支链任务要求:于两年内制造一颗可通讯的人造卫星,并将其送入近地轨道,且完成近地轨道于地面的通讯。”
“已完成,当前可用通讯卫星数量257颗。”
“星球通讯支链任务奖励:中微子通讯技术”
“奖励已发放,宿主可自行查看。”
.......
“叮,检测到信息变化。”
“叮,信息检测中......”
“叮,恭喜宿主完成材料研发任务。”
“材料研发任务要求:“完成十种全新材料的研发。”
“材料研发任务奖励:“依据研发的材料价值决定,研发的材料价值越高,奖励越高;当前完成进度(10/10)。”
“材料研发任务奖励:中级材料知识信息”
“奖励已发放,宿主可自行查看。”
.......
伴随着系统的提示声响起,韩元也打开了任务信息面板。
在已完成任务的板块上,资源收集和星球通讯两个支链任务以及材料研发任务赫然显示在列。
韩元着重关心的是任务奖励,虽然已经听到了,但他还是第一时间翻阅到了这些任务奖励信息。
首先是资源收集任务的奖励。
资源收集任务有两个基础条件,对应的同样有两个奖励。
当前模拟星球及母星系矿藏资源分布图;初级非自然元素冶炼知识信息。
这还是让韩元有些讶异的,他的确没有想过,资源收集任务的奖励会有两个。
不过这两个奖励前者的用处对于目前的他而言并不算很大。
现阶段韩元需要各种材料基本都是通过科技积分进行兑换的。
当然,如果这份矿藏资源分布图丢到现实中的话,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会概率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对于各国来说,这玩意的价值太大了,完全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升级版,价值连国!还是超级大国的那种国。
毕竟这玩意除了地球上的矿藏资源分布外,还有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资源分布情况。
韩元从脑海中找到了这份资料信息,粗略的翻了翻,发现的确和他理解的一样。
这份矿藏资源分布图是整个太阳系的。
而里面目录对应的则是一颗颗的行星,从水星到海王星;而后则是矮行星、小行星等之类的星球;到最后则是含有资源的流星、慧星、陨石等等。
韩元翻看了一下目录数据,从编码来看,数量真不少。
拉到最后一个天体,是一颗编码为1297518601的陨石天体,接近十三亿。
“啧啧。”
看到这个数字,韩元都忍不住咋舌,这实在太夸张了一点。
要知道这可不是单个的矿藏,而是包含了矿藏的天体,不说行星、矮行星这类星球,光是一颗陨石上含有的资源其实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目录尾部,韩元随便翻了翻,找了几颗陨石看了下上面的资源种类,结果让他再次咋舌不已。
其中有一颗陨石在人类看来相当特殊,这块陨石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面,体积并不大,只有不到两百米。
但它的内核却是一块直径超过五十米的巨型金刚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可惜的是,这东西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什么用。
天然的金刚石除了用作钻石这种装饰品外,工业上的用途并不多。
装饰品韩元用不上,至于工业,人工合成的金刚石其实无论是密度还是品质往往都比天然的要更好。
.......
简略的翻了一下资源收集任务的奖励,韩元将目光投向星球通讯任务的奖励‘中微子通讯技术’上。
这个奖励他还是很好奇的。
对于中微子这种东西,韩元上大学的是了解过一些。
最耳熟的莫过于中微子超光速事件。
在2011年9月23日,坐落在日内瓦北部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了轰动世界的事情。
研究人员在将大量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后,轰击靶物质产生了高能量的中微子束。
这些中微子穿过了厚厚的地下岩石,被距离732公里外的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检测到,发现中微子速度比光速快了0.0025%。
也就是说,在这一次的实验中,中微子比光子早到了60.7纳秒,换成距离是20米。
这件事情一公布,顿时就引起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注意。
对于物理学界来说,实物运行速度超过光速可不是小事。
因此这件事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科学家对这个实验表示严重怀疑。
但经过研究团队团队(奥佩拉团队)的“缜密”计算,考虑了gps误差、地壳运动、月球影响、设备误差等等,最后确定了试验无误,得出了实验误差不会超过10纳秒的结论。
而为了保险,奥佩拉团队还再次进行了实验,甚至还封锁粒子加速器上的道路来防止微小振动。
最终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的——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高潮,光速不可超越被打破,引起了很多物理学家的注意力。
物理学界因此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论证这件事。
然而最后让人蛋疼的是,这件事还是反转了。
而且还是奥佩拉团队自己公布的。
在2013的时候,奥佩拉团队公布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
之前实验结果出现超光速系两处错误导致的。
第一错是gps同步化过程时间误差;第二错是gps和计算机的连接存在错误。
也就是物理学界大名鼎鼎的实验设备的连接线没插好,简称网线没插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