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天地三才阵,又是水淹梁王军,又是决定胜负关键的一次突袭。
如此精彩绝伦的战况,让嬴瑞听得相当兴奋。
自己要不是现在要坐镇朝堂和为先帝丁忧。
真想亲赴前线,去一睹现场的金戈铁马?
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后。
嬴瑞这才想起来吕欢手上还有另一封战报。
“那份也念来听听。”
“诺。”
“启禀陛下,这是一封赵佗将军和巳蛇传来的密报。”
“报中启奏,南海三十万大军已经在齐鲁三郡集结完毕。”
“另外,在最后一批大军驾船北上时,还顺便驶向东瀛海域,并且成功与潜伏在东瀛的暗卫取得联系。”
“陛下,这里还有一封细则文书,陛下要不要亲自过目?”
“拿来。”
从吕欢手中接过来仔细扫过一眼。
嬴瑞神情复杂的骂了一句:“徐福你这个老不死的东西,果然还活着!”
情报所述,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抵达东瀛北部之后,因文明程度远甚于土著的缘故,当地的倭奴把徐福当成神明降临。
建立根据地后,徐福一方面发展工农业,把带过去的水稻进行大面积种植,又命令华夏族的工匠指导倭奴建造房屋、兴修水利、打造武器装备等等。
外交方面,徐福派出弟子游走于各部落之间,在纵横之术的忽悠下,让更多倭奴纷纷举家前去投靠。
此举让徐福手下的子民发展成数万之众。
最近一年来人口还即将突破十万。
这统治的人口多了,徐福的权欲心思也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并没有效仿中原王朝,建立一个封建专制的诸侯国。
而是根据当地“以神为信仰”的民风入乡随俗,建立起一个由神教掌控政治的国家。
并取名为邪马台国。
还立了一个大部落的女首领为祭司王,意图用来吸纳全岛大大小小的部落。
当然,这个祭司王并不是世袭制的,而是由祭司王禅让,再由各部推举合适人选,最后由神权来做最终决策。
而徐福他自己则自封为天之御中主神,治下子民都简称他为主神大人。
看到这里,嬴瑞赞叹一声:“高明!”
吕欢经不住好奇问道:“陛下何出此言?”
“假如徐福在东瀛称王,那么当地的土著会把他当成凡人,这样也会招来更多敌意。若是换成由当地土著来当王,他自己退居幕后,暗中操纵权柄,无形之中就会给治下子民的心里埋下一种神秘感,以便于他统治。”
“另外徐福老贼弄出这个禅让推举制,更加体现他御下有道的高明,如果让祭司王世袭,那么就会造成养虎为患,倘若祭司王日后势力壮大,就能把神权颠覆。”
“如此说来,老奴认为徐福老贼倒是称得上权谋奇才。”
“徐福这么做,也是实在没办法。他也有他的苦衷。”
“老奴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你不妨想想,当初那三千童男童女背井离乡,被徐福老贼拐骗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你说他们不会对徐福心存怨恨吗?”
“老奴似乎有点懂了!徐福扶持倭奴土著,就是用来压制这三千人。”
“说的没错!鬼谷子门徒,果然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
言毕,嬴瑞垂头接着看密报。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两名黑龙卫这边的情况。
戍狗和酉鸡潜入东瀛之后。
不慎被当地土著发现是外来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他们根本就不会当地语言。
当地土著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信念。
一场战斗在所难免。
双方一经交战。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酉鸡和戍狗,再加上七名黑龙卫。
竟然追着一百多个土著打。
甚至还打到人家的根据地去。
战力之所以会如此悬殊。
乃是因为木棍配石头就是土著的武器。
再加上黑龙卫所在的地方是在东瀛南部,与徐福所在的北部相隔老远,文明尚未普及到全岛,因此才让黑龙卫不至于被土著围殴。
经此一战后。
土著非但没有仇恨黑龙卫,反而把他们当成一种尚武精神,甚至还有多个部落慕名而来,对他们顶礼膜拜。
在这些土著的帮助下,这才让黑龙卫能够毫无阻碍的潜入到邪马台国探查情报。
看完了密报。
嬴瑞托着下巴沉思起来。
接下来他有四件事要做。
一是讨伐刘季不能只是口头吓唬对方,为了南阳郡的银矿,必须付出实践。
再加上银元宝货币日渐需求增大,如果再没有银子来中和经济市场,恐怕会造成经济崩盘。
再加上,他最近实在是被老冯催战催得头都快炸了。既然蒙毅那边准备把联军耗死,何不如在南阳多开一条战线,这样就能让冯党转移一下注意力,不要把目光总盯在蒙毅那边。
二是如今钱庄已经普及到关中各郡城,并且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嬴瑞想亲赴齐鲁之地开钱庄,顺便把潜伏在东瀛的黑龙卫召回来。
他有一个毁灭徐福的计划,要交给黑龙卫去执行。
如果这个计划能成功,就能让东瀛发生内乱。
三是为了避免被冯党催战,正好出去走走,反正现在丁忧期间,两个媳妇只能摸又不能生孩子,给自己找个禁欲的理由也不错。另外还要把赵佗麾下的三十万南越军调走一部分,总不能让他们一直这么闲着。
最后一件事,就是燕国已经失去它的作用了,也该收回来了。
只是…皇帝一旦想离京。
首先就要解决两件事。
一是找个人监国。
二是有个理由说服朝堂上那些老顽固。
监国倒是好解决,让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就行了,再请老冯帮着点。
老冯看在燕国即将收回、还有准备进攻南阳的份上,凭他的政治觉悟多半会答应帮忙。
至于如何说服那些老顽固?
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打定了主意。
嬴瑞当即对吕欢下令:“传奉常卿、郎中令入宫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