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
陈平刚走到关口。
卢绾就闻讯而来。
“贵使,贵使,请留步。”
“将军所为何事?”
卢绾讪笑道:“贵使可还有《金瓶梅》第二卷?”
陈平哑然一笑,从袖子掏出一本书。
“二卷在此。”
卢绾欣喜若狂接过,连忙抱拳称谢:“多谢贵使慷慨赠书。”
“将军不必客气,难得将军与陈平一样有此雅趣,令在下觉得甚为投缘,才把书相赠。”
“哈哈哈贵使言之有理。”
说完,卢绾直接把书翻到最后一页。
发现竟然不是大结局。
便问道:“贵使是否还有第三卷?”
陈平故作惋惜道:“可惜了,此书第三卷尚未出版,目前还在编撰当中。不过也快了,如果将军喜欢,在下来日便差人给将军送来。”
“如此甚好,那本将就先谢过贵使。”
两人说话间,已经穿过居庸关。
正当卢绾准备说道别的时候。
忽然听见陈平说道:“在下入关这几天,听闻将军与汉王是同故里,更是最早跟随汉王打天下的元老。”
“岂不料,他人在襄阳高坐庙堂,可唯独将军在此镇守僻壤!”
“不知这是为何?”
难得有人关心自己的遭遇。
卢绾一时也没细想陈平是否存有别的心思。
便不假思索回道:“哎!只怪本将未能成为汉王亲眷。”
陈平“哦”的一声,当场化身成一个贴心知己,又开始套话。
卢绾也是个心大的,滔滔不绝抱怨起自己的遭遇。
原来刘季本打算把小姨子许给卢绾。
岂不料被樊哙抢先截胡。
两人也因此结下化不开的梁子。
吕雉又是个护短又特别会拉帮结派的女人。
自然容不得有人天天跟自己的妹夫作对。
在她的操作下,卢绾在军中但凡有点错误,就会被有心人无限放大。
因此,也造成他被刘季贬到居庸关来看门。
听完卢绾的讲述。
陈平愤愤不平道:“在下实在是为将军鸣不平啊!”
“哎!我卢绾读过《水浒传》之后,明白了许多道理。落魄潦倒时,都是兄弟。飞黄腾达时,曾经再好的兄弟,也不复当初…”
“将军说的没错,多少英雄豪杰干大事,大家最初都是有难同当,最后却是有福不能同享。陈胜吴广不就是如此吗?”
“……”
“若不是与贵使各为其主,卢绾一定与你把酒言欢。”
“哈哈哈在下也是求之不得。”
“……”
告别了卢绾。
陈平在路上花了十来天,才回到咸阳复命。
“臣无能,此番出使汉营,未能成功将叛贼引渡回秦,请陛下降罪。”
嬴瑞斜眼瞥了一眼伏在地上,屁股翘得老高的陈平。
没好气道:“行了行了,你知道朕不会降罪,就别再演了。别搞那些有的没的,看得朕恶心死了。”
陈平把头猛然抬起来,讪笑道:“臣固知陛下不会降罪,但臣的态度必须做足。此乃臣子本份,也是体现陛下御下有方…”
“给朕闭嘴,再说朕要吐了…”
陈平连忙给自己一嘴巴子,然后乖乖立在嬴瑞身侧。
“给朕说说吧。”
“回陛下,叔孙通老贼果真在汉营,刘老四还任命他为司业。”
“另外,老贼已经把四门学科献出去。经过萧何张良二人发挥,这一年来,倒是让刘老四实力大涨。”
“臣在南阳郡所见所闻,到处皆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嬴瑞点评道:“萧何张良,一个乃内政大臣,一个乃战略谋士,若是再加个统兵帅才韩信。”
“有他三人一同辅佐刘季,朕也得掂量掂量。”
陈平惊讶道:“倘若真如陛下所言那样,那刘老四确实值得令人忌惮。好在因国师的缘故,最终没有让韩将军投向汉营…”
嬴瑞别有深意的瞟了他一眼。
如果当初没有把你这厮扣下来。
刘季的实力还会更上一层楼。
“还有吗?”
陈平接着把城防情况仔细汇报了一遍。
听到刘季正在扩建襄阳城。
嬴瑞连忙命人把南阳郡的沙盘推过来。
等陈平看完襄阳周边地形,顿时面色凝重。
“襄樊之地,东可顺江南,西可进巴蜀,南可通百越,北可挡大军。”
“群山环绕,又四通八达,简直堪称兵家必争之地。”
“陛下曾夸张良乃帝王之师,此人果然当得了此名!”
嬴瑞颔首道:“你说的没错。穰县原本不过一片农桑之地。张良正是看中襄樊地形优越,才谏议刘季在此建城。”
“你再看看襄樊以南,如果变成朕是张良,必定会在云梦泽(今洞庭湖)训练水师。”
“一旦水师成了规模,就可以在水路上遏制我军。”
陈平皱眉道:“臣以为,张良或许已经在做这件事了!如果真是那样,我军想灭汉,恐怕比灭楚还要难!”
停顿了片刻,又对嬴瑞劝谏道:
“陛下不如与诸位重臣再商议一番,趁刘老四尚未成气候,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
嬴瑞摆摆手说:“晚了!去年若无将闾造反、先帝驾崩、叔孙通未曾出逃。或许还能派大军先折断刘季的双腿,也不至于让他迅速壮大。”
“可是有些人就是受上天眷顾,天意如此注定,非人力可控。”
按照秦廷原定的战略,是准备先从软柿子开始捏起。
也就是齐国。
因为秦军可以从巨鹿直接出兵。
然后燕国负责临阵倒戈。
最后再来个赵佗率军从海上登陆,从齐国后面打他个措不及防。
如果运气好、效率快的话。
十天之内就可以让齐国灰飞烟灭。
然后再逐一收拾掉彭越、共敖、韩王信这些小角色。
最后再来灭楚汉。
但现在想改变原来的战略,已经是不可能了。
刘季俨然成为最难捏的柿子。
听完嬴瑞的分析。
陈平暗道可惜。
然后他就接着汇报最后一条情报。
“启禀陛下,臣在离开襄阳之前,忽然听闻刘老四喜得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