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遇到鞑靼人之后,就会隔三差五传来鞑靼扰边的消息,安子珝现在几乎是长在百户所里,已经连着半月都没有回家。
不过好在这半个月大林镇都是风平浪静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而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就连安家在经历过最初的慌乱之后,都开始变得平常心了。
只是魏林夕每天都在担心安子珝,上战场可不是好玩的,而安子珝还是个新兵。
不过担心归担心,日子还是要过的,看着那几大坛子酸菜,魏林夕脸上还是挂上了欣慰的笑容。
“三嫂,这样做真的好吃吗?”
安雨欣从洗菜开始参与了腌酸菜的过程,过程中什么都没问,都腌完了才问好不好吃。
“好吃啊,等腌好了你就知道了,可以做菜吃,还能包包子。”
魏林夕挨个检查了酸菜坛子的封口,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才带着安雨欣往回走。
为了这些酸菜,他们已经忙了好几天了。
屋里,李氏等人正在抓紧缝制冬衣,用的都是从周围村子里新收来的毛皮。
“这么好的皮子在京里恐怕要好几两银子,凑一个大氅要几十两银子。”
钱氏摸着一张狐狸皮子,爱不释手。
这些毛皮在这里不值多少钱,花几两银子都能买一堆,但如果要运到京城就值钱了。
“可惜不是红狐,不然能给二给子文做个围脖。”
刘姨娘也看着那皮子好,有点可惜地说道。
魏林夕刚进来就听见这么一句,好心情荡然无存。
安子珝都好几天没回来了,刘姨娘不仅一点不担心,居然还惦记着给安子文做狐皮围脖。
还想要红狐狐皮,就没听说那个男人带红狐皮的围脖的。
“这皮子虽然便宜,但红狐稀少,物以稀为贵,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魏林夕若无其事地走了进去。
“二婶麻烦您给子珝做的鞋做好了吗?他在外边跑,费鞋,等下次张小旗回来的时候托他给带过去。”
“做好了做好了,就是我许多年没动手了,做得不大好。”
钱氏从一旁的大笸箩里翻找出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样子平平无奇,不过针脚很密。
没出嫁的时候钱氏也学过这些,但嫁人之后就不怎么动手了顶多动手做点衣服,手就生疏了。
“已经很好了,谢谢二婶。”
魏林夕高高兴兴地收了鞋子。
其实她本来是想给安子珝做两双牛皮的,耐磨又好穿,只是牛是不能随便杀的,要找牛皮难上加难。
“魏娘子在不在啊!”
大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魏林夕放下手里的鞋子出去开门。
大门也是木制的,为了这个大门李氏还单独拿了银子出来,说什么也必须要一个木质的大门。
于是安家的大门成了松树村里最好的大门了,不过开门也有点重量。
“嫂子来了,快进来。”
“不进去不进去了,我当家的回来了,说是你家子珝让给你带个话,说他一切都好,等过几天就回来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张三娘脸上挂着爽朗的笑,拍了拍魏林夕的手笑着走了。
魏林夕也没留人,人家丈夫好不容易回来,说不定着急回去。
既然安子珝过几天就回来了,那鞋也没必要带了。
魏林夕悬着心的终于是放下了,想着等安子珝回来的时候,家里最先腌的那两坛子酸菜差不多也能吃了,可以做点好吃的给他补补。
“别关门,别关门,三嫂等等我!”
远处,安子明一路小跑,边跑边喊。
“你掉水坑里了?”
跑近的安子明小腿上都是泥,魏林夕赶紧将人拽回家。
天气越来越凉了,掉水里可不是闹着玩的。
“三嫂你看!”
安子明兴冲冲地举起手,一根草绳上挂着一个巴掌大的小鲫鱼。
“我抓的,厉害吧!”
像是干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似的,安子明骄傲地仰着头等夸奖。
“厉害,厉害,等让母亲知道你去抓鱼就更厉害了。”
魏林夕笑着夸了一句,然后又指了指他裤脚的泥。
刚刚还傲娇的不行的熊孩子,一下就蔫了,溜溜达达地跑到了墙角。
“三嫂你别和母亲说,我把这鱼给你。”
安子明肉疼的递出小鱼。
“我不要,你这鱼还不够塞牙缝的呢,你老实说,这是在哪儿抓的,离咱们最近的那条小河里也没什么鱼啊。”
要说来到村里过得最开心的人是谁,那非安子明莫属。
这些日子已经跟村里的孩子混在了一块,什么爬树掏鸟蛋,溜猫逗狗,抓鸟捕鱼地学了个遍,每天都是灰扑扑的回来。
这些日子因为鞑靼人,李氏拘了他一段日子,这两天才刚解放,就又窜得没有人影了。
“不在小河里,在一个水潭,不深的,他们还有进去戏水的呢。”
安子明不以为然地说道。
“行,那你下次带着我去,我就帮你保密,不过你不许下水,不然我就告诉母亲。”
“啊?”
安子明不大乐意,他觉得那是他和小伙伴的秘密,怎么能带大人去呢。
“嗯?”
魏林夕挑挑眉,作势要往堂屋走。
“行吧行吧。”
“快去换衣服。”
魏林夕伸手接过安子明手里的小鱼,啧啧两声,确实不够撒牙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