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与听了,点了点头。这一切都很正常。韩氏三兄弟和独眼巨人被歼灭后,这小群强盗自然不敢有大动作,也不敢频繁纠缠,出来的又被歼灭了几个。
只是它离玉门关很近,但离玉门关也不是很远。玉门关以东还好,毕竟还在敦煌县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敦煌县长本人也严厉打击过,所以还是很安全的。但在玉门关以西,如果离开玉门关向西走,就是西域的边界。当最大的力量独眼巨人被摧毁的时候,附近就安全了,没有人敢去掠夺,但是如果再远一点,我就控制不了了。
上一次出兵消灭独眼龙的时候,我接触过一次西域。这一次,因为几个小土匪,我不能再派兵了。我不能拿西域的历史来做展示。看来我一定要用那个方法。
郭与从敦煌守军中挑选了四百人,分成四组,每组一百人,只负责押运商队。他们负责保护出玉门关前往西域的马帮的安全,但名额有限,只有四组,所以主要护送的都是比较大的没有守卫的马帮,他们负责把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至于剿匪后剩下的百兵主力,郭与把他们留给了宓家商队。他自己也不是圣人,所以他觉得这样做很正常。
郭与觉得自己只能做到这一点,但这一系列的行动却为他赢得了不少好名声。
经常出入玉门关的商人和老百姓都知道,敦煌的马太守先是派兵消灭了汉人三兄弟和独眼巨人,然后把十八子吓跑了(因为人们不知道真相,以为十八子被吓跑了)。是派兵护送商队的行为,赢得了商人们的心。
而且,郭与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不仅对大人物的商人,对异族的商人也一视同仁,所以这些都为郭与赢得了敦煌百姓的心。
郭与的军队消灭独眼龙已经一个多月了。在此期间,郭与敦煌太守的美誉在敦煌县人民中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老百姓都知道,去年这个县任命了一个太守马,玉门关的土匪被消灭了,大家都鼓掌。
这一天,郭与刚刚听完张让对上个月政务的总结。门口的警卫来报告,“向太守报告,门外有一位天使从朝廷来,请见我。”。
郭与听了以后,心里想,“你不打算给自己找麻烦吗?如果你敢挡在外面的超忠天使,他急忙向大门口的房子。”果然,他看见一个太监模样的人在门口等在那里,他知道这就是那个传递圣旨的小黄门,也就是朝廷的使者。但不是长翅膀的天使。太监如果有翅膀,他只能是鸟人,不,错了,是没有鸟的鸟人。
就郭与而言,他自然不怕这些人,但他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愿得罪一个小人。得罪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麻烦太多就不好了。
“我不知道天使来了,所以我如此疏忽,请原谅我。“郭与对小黄门说。
“马太守客气了,没想到麻烦太守亲自出来。”。
郭与新说,我能不出来吗?如果你想直接去豪宅,就不用去了。但如果你必须站在这扇门外,你必须亲自出去见他。
“邀请一位天使进入宫殿。”。
“好的,马先生。”。
来到这里的小黄门,并不像其他的小黄门那样自以为是。际上,如果是去给别人,可能就是那样的。但和郭与在一起,他就克制多了。小黄门属于张让。来敦煌前,张让特别嘱咐他不要对郭与、郭与无礼。而第二个就是皇上对郭与很满意,据说已经提过两次了,所以他的小黄门不敢轻易得罪郭与。
邀请小黄门到客厅,“我们一家人这次是奉陛下之命来的,马泰在这里,一切都简单一点吧反正就是做该做的事,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准备。“这就像卖郭与的脸。
“谢谢你,安吉尔。”。
黄浩清了清嗓子,拿出圣旨,开始宣读。刘表的意思是说,你们郭与和敦煌太守郭与这半年来干得不错,尤其是你们消灭强盗的时候。做我男人的顶梁柱。看你现在过得这么好,我觉得像你这样的人才应该回洛阳。至于敦煌,你将任命下一任太守。
小黄门宣读圣旨后,郭与拿着圣旨向他道谢。但欣说,做好这份工作也是一件麻烦事,而这就是它的由来。刘鸿飞想让他回洛阳,虽然没有说要做什么样的官,但敦煌太守马上就要自己下台了,所以只能在洛阳有别的安排。我刚在敦煌出了名,刘表要把我调走。郭与根本就不想去洛阳,但你无法抗拒命令,所以你别无选择,只能去。
“马太守,在我们来之前,陛下已经对我们家族说过,只要太守任命了敦煌的新太守,陛下就不会接受他的一分钱。”。
黄浩把刘表对他说的话告诉了郭与,郭与心里明白,刘表是在帮自己一个大忙。这个小黄门是来传圣旨的,他并没有带来什么奖励,敦煌太守的头衔也是对自己的奖励。我可以指定下一任太守,也就是说,我可以把原本应该交给刘表私藏的钱全部放进自己的口袋,只要我愿意。
郭与把小黄门送到了客房,而他自己却在考虑要不要去洛阳。现在只能去洛阳,一去就去。那里的发展机会可能并不多。机会是自己找的,更多的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创造。至于敦煌,下一任提督只能是这个人,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郭与派人去找张让,张让却颇为不解。他刚刚向太守汇报了上个月的政务,太守为什么有东西要自己找。他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也不敢怠慢,赶紧去看郭与。
“德容坐下。”。
“谢太守,我不知道太守在找什么。”。
“是这样的,一个宫廷的天使刚刚来到这里,传达了陛下的旨意。”。
说起郭与把圣旨交给张让,张让看完后心里想,没想到太监这么快就走了。
事实上,张让真的不想让郭与离开。从郭与认识他的时候到和郭与相处的半年多时间里,张让一开始的不屑,渐渐变成了现在的有些不情愿。他看不起的人,但他不得不承认,郭与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他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事,所以张让对他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得知郭与要离开敦煌去京城,张让有些不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