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削籍为民(1 / 1)

看到这句话时,吴孟明顿时吓了一大跳,背上顿时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可不是那种一点脑子都不带长的武夫,说杀人也就杀人了。

吴孟明深知黄道周、刘宗周虽然只是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可是他们的影响力却不是寻常士林可比,不仅是朝廷中有名的大臣,更是海内当代文宗大儒,桃李满天下,倘若真要不明不白死在了归乡的途中,任何人都会怀疑到锦衣卫的头上,到时候他吴孟明不仅会被报复,更是死后也将遗臭万年。

更重要的是,崇祯本人的脾气也是反复无常,又不愿意承担半点责任,当初杨嗣昌也好,陈新甲也好,哪个不是被他坑死的?真要是等到朝廷局势一变,说不定皇帝还会主动将他吴某人丢出来背锅,到时候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吴孟明想的很清楚,他绝不能落得当初田尔耕和许显纯那般下场,就绝不能老老实实听皇上的密旨行事。

好在密旨上并没有要求今夜就完成,而是在二人返乡途中截杀,那么就还有时间来转圜,他左思右想之下,连夜派人去向一个关键之人求援——那就是领头上司锦衣卫都督东司房太子太傅左都督骆养性。

骆养性虽然已经不再过问锦衣卫事物,但是他名义上还是挂着锦衣卫都督的职务,吴孟明自然有理由向老上司求援,他当夜便向骆养性写了一封密信,里面将种种情况一一告知,请求骆养性在皇帝面前为之分辨。

除了骆养性之外,吴孟明也不能忽视内臣,他在天色刚刚一亮时就去找东厂提督太监王德化,尽管锦衣卫指挥使私下面见东厂提督太监是很犯忌讳的事情,但是他此时却已经顾不得那么多。

在明朝时,锦衣卫和东厂虽然都是皇帝的鹰犬,但是东厂提督太监都是由内官组成,与皇帝的关系相对更加密切,且长期处于皇宫大内,也更加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因此长期以往使得锦衣卫的权柄逐渐小于东厂,甚至到了后期锦衣卫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东厂则是可以直接口头直达,以致于皇帝还赋予了东厂提督太监监督锦衣卫的大权,双方关系也逐渐从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时代,锦衣卫指挥使看到东厂提督太监都是要下跪磕头的,因此吴孟明对王德化也不敢怠慢,处处表示尊敬。

王德化在明面上地位高于吴孟明,但是他的性子十分圆滑,一直对吴孟明相当客气,他得知了密旨一事后,同样大吃一惊。

“绝不能动手,否则将来咱们就彻底完蛋了。”

王德化在这件事的认识上要更加深刻,不要说黄道周、刘宗周死在他们的手里,就算二人真的因为意外而身亡,他们也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一想到这里,王德化也坐不住了,不过为了保全自身,这件事还是要由吴孟明向皇帝上密折劝谏,而王德化则在一旁协助。

果然,当崇祯看到了密折后,多少也有些犹豫,毕竟刚刚也是一时气头上,他想了想,便派人将王德化叫了进来。

王德化的劝谏也十分巧妙,他处处从维护皇帝的角度出发。

“陛下即令二臣当死,当交付法司明议其罪,使得天下人咸知二臣死于国法,若是于暗中截杀儿臣,天下人将如何看待陛下?”

是啊,一旦二人莫名其妙死了,反而成全了他们的直名,而他崇祯则将会在史书上留下一道大大的污点,甚至将来或许要跟历朝历代的昏君相提并论,这正是崇祯所无法接受的。

对于崇祯而言,他一心希望能够中兴大明,让后世之人称赞其为圣君明主,自然不愿意这种有失光彩的事情发生,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释放了二人。

只是就在皇帝准备下令的时候,他多疑的性格却再一次占据了主导权,而这一次他怀疑的则正是王德化和吴孟明二人,毕竟他平日里将东厂和锦衣卫倚为心腹,却又不能真正相信他们,也就只好利用东厂和锦衣卫互相牵制,可是在这件事之后,他却又开始怀疑东厂和锦衣卫在暗中勾结。

崇祯不露声色地看了一眼王德化,随口道:“吴孟明也是这么想的吗?”

王德化心中一惊,他知道皇帝起了疑心,但是这件事上他绝不能出卖吴孟明,否则他也逃不了干系,当即沉声道:“奴婢不知吴指挥使的想法,只是他若忠于皇爷,就一定会千方百计地维护皇爷的令名。”

崇祯微微点头,道:“那你觉得,吴孟明办事如何?”

王德化轻声道:“回禀皇爷,吴指挥使能力如何,皇爷自然最清楚,奴婢不敢随意妄言。不过要奴婢来说,这个吴指挥使倒是一个颇为谨慎之人。”

崇祯没有回答,他只是挥了挥手,道:“告诉吴孟明,将密诏烧了吧,朕还不至于做到这一步.......”

“是,皇爷。”

王德化顿时将心放了下来,他轻声恭维道:“要奴婢说,这二人得罪了皇爷,千刀万剐也不为过,可如果有伤皇爷的令名,奴婢就算是死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崇祯微微叹了一口气,道:“若是天下大臣们都像你们这样,朕又如何会到今天这一地步?”

他想起了刚即位时,曾经将内官们的权力剥夺的干干净净,可是到头来得到了却是文官们的集体背刺,使得他始终不愿意再相信大臣的承诺。

只是时局至此,崇祯也只能轻声叹息不止了。

.......

次日,黄道周离开京城,除了刘宗周以外,便再无一人相送。

而刘宗周也很快接到了削籍为民的圣旨,按照常理而言,刘宗周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从此笑看风云变幻,但是刘宗周却跑到了午门前叩辞皇帝,称之为‘辞阙’。

与得罪了大半个朝廷的黄道周不同,刘宗周在京城的人脉相对广泛许多,在他离开京城之前,朝廷许多大臣还有同僚故旧都要前来相送。

刘宗周却是谁也不见,直接带着家人离开了京城,倒不是因为他绝情与此,而是不希望这些大臣和同僚们因为他而受到牵连。

只是在离开之前,刘宗周却是泪雨滂沱,他知道今生怕是再也难回京城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顺王朝 军师之王 大明:我成了道士皇帝 大明逆贼 我是赵刚,我为自己代言 纨绔小子闹唐朝暴走的唐鱼 明末贼王 忽雷战兵 晏珣晏鹤年 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晏珣晏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