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征服者 > 第六百一十九章 冲击

第六百一十九章 冲击(1 / 1)

“陛下说的是……”

朱厚炜手指敲了敲桌子道:“司法乃是国家社稷安定之根本,民间之人岂有权力窃取国家之权柄,那么巡捕衙门必须要设置到乡,民政部分也必须到乡,朕决定在各乡镇设立巡捕所,设立乡衙,乡衙正印八品,称为知乡!”

“臣遵旨。”翟銮舒缓了口气,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倒不是不能接受,也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负担。

“大明各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草菅人命的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百姓不懂法,他们不懂得利用法律当做保护自己的武器来抗拒强权,所以大明要普法。

让各乡学必须增设法课,如此可以让百姓知道基本的律法,一旦再遇到这样的事,也不会任由他人摆布,还有从即日起,任何乡老族老都不得动用私刑,否则不管是对还是错,立斩不赦!”

“臣遵旨!”

“下去忙吧。”

翟銮却没走,而是起身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先前老臣在议会和几位副议长商讨一些事,发现大明目前遇到的些许问题,不得不重视。”

“说来听听。”朱厚炜有些好奇。

翟銮正色道:“陛在大明大力发展基建,发展工商业,还组织了数以千万计的移民,而且还实行了土改,那些名下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纷纷低价抛售土地,百姓因此而受益,然而有一些地方因为移民较多,豪强抛售的土地更多,再加上百姓可以做工从商,寻常百姓之家已经出现土地荒芜的现象,在老臣看来,这不得不妨,一旦民众都觉得从商做工来钱更快,而土地产出不多,完全可以靠做工的银子来买粮食的时候,只怕会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

朱厚照来了兴趣,毕竟他对于老弟的一项又一项改革举措是极其佩服的,而且大明也确实在这一连串的改革当中变得更加强盛和富足,现在翟銮说的这话,似乎改革改出毛病来了……

朱厚炜则有些无语……

这种情况让他有些始料未及,诚然,工商业的兴盛必然会对农业产生冲击,这也是当年太祖皇帝为何会抑商的根本原因,怕的就是大家都去经商赚钱,最后出现无人重地的局面。

后世也是一样,农村里面的年轻人有几个是愿意待在村子里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种地的钱,一年到头能有多少,而出去打工一年能赚多少?

但是后世有机械自动化,可以承包土地,种地还有补贴,所以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在如今的大明想要照搬后世那一套,几乎不存在半点的可行性。

这确实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问题,大明的工业体系现在只能算是雏形,如果到了以后遍地是工厂的时候,年轻人选择打工来养家糊口,是必然会出现的事。

如何解决?

哪怕朱厚炜拥有着超越这个时代人几百年的眼光,可一时半会也没想到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巨大的隐患……

待翟銮离开御书房,朱厚照看着冥思苦想的老弟笑道:“怎么,遇到困局了?”

朱厚炜感觉老哥在幸灾乐祸。

“皇兄有办法?”

朱厚照连忙摆手道:“你可别开玩笑了,让咱上战场抡刀子砍人,咱二话不说,可让咱想这些,你可真看得起我。”

朱厚炜苦笑道:“其实这事,我以前就想过,毕竟这是工商业发展会带来的必然趋势,但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比如纺织业,原来一户人家的女子摆弄一台老式的纺织机,然后纺出来的布就能养家糊口,可现在呢?

现在一台新式纺织机抵得上以前几十台纺织机的生产效率,而且更加轻便更加易于操作,那么就会让无数的纺织作坊破产,这就是工业进程发展所必然会出现的代价。

土地其实也是一样,商人逐利,百姓也是一样,毕竟从商有利可图,做工的产出要远远高于土地产出的时候,那么百姓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去做工,这是难以避免的。

各家各户只想着种几亩地能够保证自己一家的口粮,或者甚至连地都不愿意去种,想要凭借做工得来的银子去购买粮食,如此一来,土地便会荒芜……”

朱厚照连忙打住道:“得,得,你可千万别说了,说的咱脑壳疼,直接点,你告诉咱遇到这事咋解决就行了,毕竟大武朝人口更少,土地可不少,要是也给咱来这一出,咱不疯,你侄子也得疯……”

“这事吧,其实在当前也不复杂,毕竟大明还有庞大的人口移民计划,移民越多,大明的人口压力就越小,需要的粮食自然也就越少,所以这事在二三十年内,就算工商业再如何发展,也不会对土地开垦产生太大冲击。

至于大武,人口相对而言更少,土地更多,那么别说二三十年,就是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忧。

但有些事留给子孙没什么意思,因此在我看来要解决此弊,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承包制,就是让百姓将自己名下的土地包出去,由承包商统一种植,那么承包商可以靠庞大的土地数量来赚钱,百姓也能从土地当中解脱出来,按照承包合同收取包田费,国家按照正常取值来收取赋税。

这三点当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承包商,因为只有包田的这些大户能赚到银子,他们才会愿意去承包,要是赚不到钱或者赚的钱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去承包。

而承包商的成本是什么?除了雇佣人力开垦、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外,还有赋税和地租,现在的杂交稻一亩算五石的产量,按照一石的赋税,两石的地租,那就还剩下两石。

也就是说这成本必须要控制在一石最多一石五以内,一亩田能有一石左右的收益,一千亩可就有一千石,我相信愿意承包的包田大户还是不会少的。

但是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天灾,这个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对应的政策来保护包田大户的切身利益,否则遇到一次大灾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或者白吃几年的辛苦,谁还愿意承包……”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明末贼王 忽雷战兵 晏珣晏鹤年 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晏珣晏鹤年 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 三国:系统骗我给曹操打工 我真不想复国 大唐:我假太监权倾天下不过分吧 马贼 大赵嫡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