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甲回朝之后,不待休整,即将报捷文书递至柳镇年手中。柳镇年大喜过望,又将文书示与参政晏温参看,问其定夺之策。晏温虽对钮远心存芥蒂,但亦虑同僚失和,便与他说道:“此事乃奉相之功,下官不曾参与分毫,若擅作主张,必生嫌隙。柳公可将捷书送到奉相那里,由他本人自行处置。”
柳镇年颇以为然,便按着晏温的说法,派人将捷书呈送给钮远观阅。钮远已从边关那里得知了消息,心中早就有打算,故而接了这封文书后,不经犹豫,便叫李文守携书奏表皇帝,为己邀功,请出旨意颁赏群臣。李文守不愿被钮远利用,但畏惧他如今的权势,只好就范。未顷,皇帝即命桂辅草诏,布告百官:加钮远为少师,赐绢帛三十匹;叶永甲为资政大夫,赐绢六十匹,银二百两;杜擎为怀远将军,亦赐绢三十匹,其余蔡贤卿、李文守等人各自给赏有差。众大臣惶恐领旨,相视无言。自从钮远主导的这次新政大胜以后,他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朝野间威名大震,显赫一时,一跃成为了柳党中的领军人物,柳镇年本人也越发对他刮目相看了。大臣们显然察觉到了老宰相的心思,除了那些‘清正’之士外,大多都奔走于奉相之门,一律将军政大事先交由钮远过目,方才告知他人。叶永甲自然看到了钮远几乎遮天的权势,认为这正是深入改革的天赐良机,便趁着日中人少的时候,径直来中书省见钮奉相。“大人,您最近很忙吧?”
钮远慢慢抬起头,看见叶永甲笑着走进来了,便使眼色示意,让他在一旁坐下。“忙啊,”钮远苦笑了一声,抄起手中的公文,“你瞧瞧,平常这些东西都是积放在晏相那屋的,如今都交与本官批复,可不是累死人。”
叶永甲从他的语气中听出几分得意,便顺水推舟地说道:“毕竟是您立下如此奇功,众人自然佩服,这也是社稷之福。可目前宣化尚未收复,若奉相能继续倡议改革,更新兵政,到那时北扫虏庭,则为万古不朽之勋矣,旁人焉得比拟!”
钮远听奉承话听惯了,原本不甚在意,但听到后半段话,手中的笔写得慢了,眉毛也皱紧了:“如今新军已成,鸟铳也源源不断地送到边关,还需怎么改?”
见他意志不坚,叶永甲心里犯了嘀咕,但仍慢慢与他讲道:“奉相,我看这造枪炮的权力不能一直让外国人操持。若使国家自主打造火铳火炮,亲学铸法,通晓其之原理,则吾国人何患不知火器!如果一味取之于人,只怕数十年之后,我辈一去,天下再无洞悉此物之人,新军的覆灭是迟早的事情。”
钮远听罢,更加闷闷不乐,撂了笔说:“叶大人,不要提什么数十年后,我不喜欢奢谈以后的事,毕竟谁都拿不准。户部已经对我们心存不满了,还要接二连三去得罪人家,岂不是自找苦吃?再说了,由番人替咱干活,既省工匠,又节国财,岂非两全之计?如今边上势如破竹,已然足矣,还费那么大力气作甚?”
“大人不能因一时的利益,废了这千古之举!”
叶永甲力争道,“就算退而求其次,也要培养一群教练官,分派各大边关,教授军士火铳施放之法。”
“我还有更重要的事在想,”钮远忽然板起了脸,“你若无事,可以出去。”
“我……”叶永甲一时语塞,尽管他已有心理准备,但当面遭受如此拒绝,像是有一盆冷水从头顶浇了下来,将他的热情浇灭得一干二净。“我走了。”
叶永甲向他作了一个深揖,可半天也没得到回应,便尴尬地直起身子,朝着门外走去。钮远的眼皮甚至都不抬一下。叶永甲顺手为他关上了门,不留片刻,便闷着头离开书房,只怔怔地看着脚下的道路。“叶大人,你……怎么了?”
叶永甲根本没听进去,又走了三四步,才猛醒过来,仰头看时,乃是晏良。“抱歉,刚才心里想着事,没听见您问话……我来找奉相商议了点事情,这就回署。”
叶永甲道。“哦……”晏良见他失魂落魄的,便不敢再问,“那廷龙就快回去罢,午间睡个好觉。”
叶永甲应了一声,二人随即擦肩而过。晏良见他已走开的远了,便顾自慨叹道:“真是世态炎凉。如今钮远得势,不管什么人都去拜访他了,反将兄长晾在一边,视若无睹……全忘了兄长平日对他们的恩情!”
他恨恨地将脚在地上旋了旋,碾出了一个坑印,转身离开。他走过一间间房舍,在一所最大的屋子前停下,轻轻敲了敲门,往后退却半步——里面没有一点声音。晏良又等了等,发觉没人来开,便清清嗓子,尽量压低了声音喊:“兄长,是我!”
“晏良?”
里面终于有了人声,房门随之被推开了。只见晏温穿着一身白色的布衣,头发业已半白了。“兄长,”他连忙抓住晏温的手说,“您没事吧?”
晏温苦涩地笑道:“我能出什么事?无非是看着小人得志,有些失落罢了。”
说罢,他请着晏良进了屋,与他泡了杯茶。“我先不喝,”晏良推却道,“心里正着急呢。”
“你急什么?”
晏温不急不躁地坐下,乜了他一眼。“你还问我?”
晏良叹口重气,“现在连叶永甲都把您冷落了,还有那个官员不是去巴结钮远的?再这样下去,我们晏家就要失势啦!”
“你且莫急,我心中已有了主意,”晏温吹了口茶水,“别看钮远现在风光无两,实际支持他的能有几个?不过是迫于形势而已。此人性情偏狭,不能容下异见,就中书省里都有不少人厌恶他。李文守、洪立慎二人便是明证。放心,只要还有和钮远作对的,你我兄弟便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