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本子虽然有了,要变成剧本,还要再改改,毕竟这里边大部分都是独白,直接用是不行的。
而且要改编人家的东西,其实需要先得到人家的同意,只是从北地到京城来回太费时间,魏林夕就决定先改了排练,但仍旧是给安子珝写了一封信让他去谈谈价格的问题。
其实若魏林夕不这么做,几这书的作者也根本发现不了。
还是那句话,从北地到京城那么远,以现在的消息传递速度,可能这种小事都不会传回去。
再说,这个时代可没有版权意识,某个书铺子里出了热门的话本子,没一个月就会在别的书铺看到盗版。
什么说书唱曲的立刻就大街小巷的传开了,他们可不会给版权使用费。
而且作者可能还乐于看到这个,因为这些书的价格几乎是一次性被书铺买断的,这样传的越广,这作者下次能卖的钱就更多了。
只是书铺少赚了钱而已,不过有了这些宣传他们的话本子也就卖的越好,勉强算是双赢吧。
毕竟这个时代也没什么营销手段,这种自发的可能就是最好的营销了。
所以即使魏林夕不这么做,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只是她还有现代的习惯,还是按照了她的规矩来。
本来先改后通知,她已经有点愧疚了,至于安子珝谈不下来,魏林夕就没想过这种情况,谁会嫌钱多啊。
这些写话本子的,多是一些生活难以为继的穷书生,这相当于是额外收益了。
信送出去了,魏林夕也很快改好了剧本,主要现在的话本子都不长,但删删减之后真排练下来,也要两三个小时,也就是一个半时辰左右。
时间是长了点,在一次互动中占据了太久的时间,魏林夕决定分上下两场,反正定好的活动中还有其他能做的,中间就有个休息的时间最好。
教坊司的姑娘们就不说了,一个个长得确实漂亮,站在一起和一丛花儿似的。
也不都是花容月貌,只是她们虽是贱籍,但其实平时吃穿都不错,养的很白,这些又多是学舞的,身材纤细,气质和一般姑娘不同。
至于找来的那些男子,别的不说,一个个的倒是唇红齿白的,只有一个有些不同,听说是唱武生的。
排练的地方就在县城的戏园子,这里东西齐全,地方大,还距离奶茶铺子近,正好排练。
戏园子也不是天天开戏的,所以不开戏的时候魏林夕将包下来了,就是不允许闲杂人等进来。
安子康还给找了个戏班子,全权负责这件事,人也多数是用他们的,只是这戏班子没什么名气,让安子康有点不满意。
他也不是没找有名气的,人家一听都不接这活儿。魏林夕倒是不介意,还觉得这样好,不出名的事就少,她安排的事也能更好的执行。八壹中文網
她要排的这戏,除了演员,对白,还有和以往不同的配乐,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虽然大家一下对这种模式不适应,但这比学一出新戏要容易所了,所以排练进度越来越快。
配乐也是魏林夕亲自挑的,都是已有的曲子,只是截取了一些片段和剧情搭配上。
比如男主对女主动情,辗转反侧的时候配一个凤求凰,男女主分离的时候配一个哀怨婉转的,这些对于教坊司出来的姑娘没什么难度。
至于台上穿的衣服,以及一些道具已经让人在做了。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话剧演员,还是要多点花里胡哨的东西来吸引眼球才行。
一些屋里屋外的装饰倒是不难,其实很多都有现成的,就是很多场景不好搭。
这也难不倒魏林夕,她还记得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去照相,背景被换了一张又一张,什么湖水山下的,都是名胜古迹呢。
找人画几张大的山水画就行了,到时候专场的时候直接换,要是没那么大的纸就用最大的宣纸拼一拼,反正观众还有一段距离,看不出来。
到时候再在舞台上弄点假树,假山,效果一下子拉满。
为此魏林夕亲自带人忙活了十来天,等场景搭好了,卓三娘和安子康一看都不禁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排练的时候他们可都看过,虽然觉得新奇,故事也好看的津津有味的,但看惯了戏台上没什么场景,全靠角儿们的功夫来演,再看这恍若真实的场景,怎么能不惊讶呢。
卓三娘觉得这次的活动,她们待卿归又能红火一次,肯定又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