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糖,魏林夕大方的又烤了一波点心,这次她没有吝啬放糖,之前每次放糖都和要了她的命一样难受。
悄悄含了颗大白兔在嘴里,魏林夕表示就很快乐。
这次魏林夕尝试烤了一炉鸡蛋糕,第一次没手准,烤得有点焦了,不过外酥内软,带着蛋黄的香气。
这让魏林夕想起了小时候吃的老式鸡蛋糕的味道,可惜的是没有奶油,不然分分钟变奶油夹心小蛋糕。
安家没有人不喜欢吃,就连安子珝也很喜欢。
魏林夕也逐渐摸清了他的口味。
酥皮点心他是很少吃的,但她烤的小饼干鸡蛋糕他却很喜欢,对甜食也不拒绝,给他的绝对会吃干净。
不过最近安子珝又忙碌了起来,时常待在百户所不回家。
这几个月虽然有几股鞑靼队伍扰边,但都是小打小闹,可是到了庄稼要丰收的时候,就是风声鹤唳的时候。
每年这个时候鞑靼军队都会过来抢粮,这几乎成为了惯例。
望着田地里的庄稼,丰收的喜悦和担忧是一样重。
在一片庄稼里有一块田垄不太整齐,那是安家的地。
虽然看着有点乱,但是庄稼长得却不错,哪怕是第一年耕种,看起来和周围的也没差多少的样子。
外人不知道,但松树村的人却知道,他们用了那些奇奇怪怪叫做“肥料”的东西。
经过这样强有力的说明,松树村的人都主动开始了堆肥活动,甚至还有人来和安家的人取经。
反正枯枝败叶树林子里多的是,最多就是出点力气,只要能让庄稼长得好,这点力气又算什么呢。
最后因为人实在太多,乱糟糟的,还问不明白,老村长就组织村民到自己家里,由二老爷亲自讲堆肥的事。
虽然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村民,但看着那一张张求知的脸,二老爷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八壹中文網
这些人还称他为先生,不是普通学生称呼老师那样,而是因为尊敬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
二老爷觉得,他从没有像现在这么被重视过,风光过。
连带着几天背也不佝偻了,走路都是脚底生风,每天去后山指点村民们怎么堆肥。
晚上也不闲着,将堆肥的方法,以及这两次堆肥中出现的问题整理了下来。
魏林夕见他干得这么上头,顺势提出他可以多注意一下庄稼的生长,看看什么时候上肥料好,怎么才能扩大产量。
还有粪肥,也可以搞一搞嘛,和树叶草叶堆肥还是不同的。
以及草木灰,虽然北方的土地多是碱性,不适合撒草木灰,但是草木灰还有杀虫的作用,也可以利用一下。
在魏林夕的忽悠,不对,是建议之下,二老爷终于走向了职业新道路。
甚至还主动来找她借钱,说是想要买一些农书看看。
从前他读的都是科举书籍,后来觉得自己实在没那个天分,就开始读一些闲书游记,但是农书却没看过。
作为一个长辈为了买书来和晚辈借钱,这是将脸面都放下了,可以看出来他是多想要这本书了。
为了支持二老爷的职业规划,魏林夕拿出了银子来给他买书,不过不算借,是支持。
虽然地里的粮食还没收,安家吃饭都是靠买粮食,但魏林夕手里的银子却宽裕了很多,基本能实现收支平衡。
这都得益于三老爷大力发展山货干货的生意,将魏林夕晒的那些菌子都卖了出去。
后来他就不只是看着松树村这点地方,还带着几个村民去其他的村庄收菌子。
现在已经和黑水城了一家山货铺子搭上了线,每个月都有一些收入。
怪不得家里会将生意都交到三老爷的手里,这人天生就适合做生意,魏林夕只是开了个头,他就能自发地将生意扩大。
从柿饼子到炒瓜子再到晒干货,虽然摊子都不大,但实实在在地缓解了安家的入不敷出的窘境。
这次魏林夕又和三老爷商量着,打算做几个模子,等中秋的时候烤一些月饼出来卖。
刻模子也不用找别人,就找安子文,花样都是魏林夕画好的,只要照着刻就好了。
魏林夕发现安子文在这种手工活上很有天分,而且听说他以前也喜欢弄玉石刻章,这不是巧了吗。
都是刻,刻什么不是刻呢?
为此,魏林夕还斥重金给他弄了几个刻刀来。
最近为了二老爷还有安子文的职业理想,她可是花了不少钱,就指着这次生意能赚一笔。
不过魏林夕并不打算和正经铺子打擂台,而是想和当初卖柿饼子一样,走街串巷,薄利多销。
苍蝇腿再小也是肉,在安子珝成长起来之前,他们只能这样低调行事。
不过要是联合松树村的村民,预计也能赚不少。
毕竟都送到家门口了,又是过节,家里不是特别困难的都会买上一两块尝尝鲜。
这种人看不到的时候也不会想要买,而且因为买得少,很多人就是有想法也不敢往铺子里去。
可能铺子里也会卖,但人都爱面子,走进一个糕点铺子,别人都是一斤两斤的买,自己却抠抠搜搜要了两块。
魏林夕就是想拢住这一部分顾客,积少成多。
于是魏林夕和三老爷一拍即合,一个管生产,一个管销售,两人已经在商量月饼的馅料,打算试做一下合算成本了。
现在就希望这个中秋鞑靼人能老实一点。
而在中秋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将庄稼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