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珠穆朗玛峰,其过程的艰难困苦难以言表。
观众们即便只是在一旁看着,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艰难,不由得阵阵心疼。
秦始皇嬴政:“小伙子们真是精神可嘉啊!这种难度的挑战,别说是到朕这个年纪了,即便是朕年轻的时候,也绝对无法坚持下来。”
汉武帝刘彻:“打了一辈子仗,没想到没有硝烟的战争才是最艰难的。”
唐太宗李世民:“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明太祖朱元璋:“救命!我一想到他们离最终目的地还有一千多米距离,我就感觉一阵阵的头疼啊……”
……
傍晚,高空风更加狂暴,气温还在继续下降。
登山队员们头上戴着特制的防寒毛绒帽,身上穿着高质量的尼龙或者鸭绒衣裤,脚下则是坚厚保暖的高山靴。
但是,他们一个个仍然被冻得全身战栗。
呼出来的气立刻在嘴边凝成了一圈白霜,鼻孔很快就被冰冻封住,连吸气都发生困难。
种花家登山队现在已经跨上了乱石垒垒的岩石坡,继续前进。
随着拔海高度的上升,空气中氧气更加稀薄。
人们在这里逐渐变得虚弱,活动也变得愈发困难。
每移动一步,心脏就剧烈地蹦跳起来,呼吸时上气不接下气。
在登山队伍通过海拔七千四百米附近一段直线距离不到二十米的岩坡时,大家竟然被迫休息了足足四次,才终于成功攀登上去。
那是一道宽阔而陡滑的雪槽。
它拦阻着去路,雪已经变成了坚硬的厚冰,光溜溜的。
登山队员们穿着镶有钢钉的高山靴,仍然一走一滑,不时跌倒。
运动健将刘连满背上背着七十多斤重的背包,但是他仍然自告奋勇地走到队伍的最前面。
他使用着登山技术中的“三拍法”,向前走着为大队开路。
先是撑着冰镐,使自己在冰面上站稳脚步,然后时不时用冰镐一下一下地在冰上刨出台阶。
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上,每一个动作都要耗费全身的力量。
但是刘连满却一直坚持着在前面为大队开路。
由于高山缺氧和体力的严重消耗,他的眼睛里不时地迸散着“金星”,胸口因为疼痛而胀塞,好几次都几乎要倒下来。
但他一想到整个大队正沿着他开出的路前进,他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就又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大队来到一座山岩下准备休息时,刘连满才松了一口气。
而在这时候,经过两天艰苦行军的种花家登山大队,终于安全抵达了海拔七千六百米的地方——这是种花家登山史上的新高度!
可以说,走到这一步,种花家登山队就已经算是创造了历史!
但是现场,没有任何欢呼、没有任何庆祝,因为所有人知道——眼前还有更加严峻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
在过去蓝星航空生理学上,曾把海拔八千以上的高度称作“死亡地带”。
因为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步上升,空气中的氧气也愈加缺乏。
据科学家们的测算,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海平面上,空气中氧气分压是一百五十毫米汞柱;而到海拔八千米的高度,氧分压就下降到了四十六毫米汞柱。
这种严重缺氧的状况,会给人类身体机能带来各种不良的反应,比较严重的甚至可能会直接导致死亡。
因此,在国际登山运动史上,海拔八千米的高度,几乎被看作是人类登山活动的“极限”。
如果不使用人类自制的氧气设备,即使运动员体格非常强健、技术也非常熟练,要攀登到这样的高度并停留较长的时间,也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英雄的种花家登山队员们却在征服珠穆朗玛峰海拔八千米以上地带的战斗中,用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精神,多次尝试了不用人造氧气继续行军,并且安全、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这场征服珠穆朗玛峰“死亡地带”的战斗,是从五月二日开始的。
大队在第三次行军中,冒着风雪和严寒到达海拔七千六百米的山壁以后,一部分队员又继续朝着顶峰前进。
五月二日晚上七点,由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带领的私人侦察组,开始向海拔八千一百米的高度进发。
这时,天色已经昏暗。
他们要争取在当夜赶到,先把营地建起,迎接后面队员的到来。
严重风化的石灰岩的坡岭上,堆积着极易滚动的乱石和岩片。
脚踩下去,立刻陷进乱石缝里拔不出来;用力蹬踏,石块就又象冰雹一样向岩下滚泻,极易使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
为了取得对高山环境更好的适应能力,登山队员们虽然背着轻便氧气筒,但并没有使用。
他们艰难地喘着气,缓慢地挪动着脚步。
天完全黑了,四周朦胧一片,只有远处山峦上的积雪发出微弱的白光。
阵阵刺骨的寒风不时撞击着山岩,发出凄厉的啸声。
登山队员们用冰镐试探着道路,看着天空的星斗辨别方向。
沉重的脚步声在山谷的夜空中震荡,带有钢钉的高山靴踩击在石块上迸出点点火花。
深夜,他们终于来到了预定的地方,支好了帐篷。
他们携带的少量食品,经过几天来的行军,已经一无所剩了。
由于特大的风雪和严寒,运送物资的队伍一直没有跟上。
大家每天只能依靠几口炒面、几块糖果,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
现在,连这种半饥半饱的状态也维持不住了。
十多个小时的疲惫行军,让所有人的肚子都在吱吱叫唤。
运送物资的支援小组,最快也要到第二天中午才能赶到。
但是如果再饿一夜的话,明天就不会再有力量前进了,登山队的整个行军计划也就会被打乱。
人们坐在帐篷里,找不到任何好的办法。
就在众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竟然有两名西族队员——拉八才仁和米马,双双站了起来。八壹中文網
他们拿起冰镐、背上背包,坚决请求允许他们连夜返回海拔七千六百米的营地去想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说白了不就是他们多跑这一趟,去把上一个营地仅剩的那点物资运送上来么?
这事听起来好像也挺简单,来回不也就一千米的距离么?
可你要知道,这可是珠穆朗玛峰上的垂直距离啊!
其难度,绝对不亚于你憋着气爬五百层楼!
这一趟额外的行程究竟有多艰难、消耗有多大,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明白。
而且,得到的好处并不大——仅仅是能把上一个营地所剩不多的物资都给带上来而已,而那些物资很快就会再次消耗殆尽。
可是为了团队、为了种花家登山队的胜利,为了炎夏能在国界线的问题上彻底扬眉吐气,即便付出再大、收获再小,两名西族队员也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