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白云溪的语气,宋牙郎点头,笑容灿烂,
“如此大嫂子来的真是时候,做我们这一行的,虽然都想握一些独家消息作为立足之本,但若是卖家急着出手,牙郎之间的消息便可以互通,就看谁的运气好了。作为牙郎,经常跟卖家买家打交道,尽量做到双方都满意。”
听着宋牙郎的解释,白云溪点头,
“我家的那点产业,大多都是宋牙郎经手的,说起来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你的为人处世我看在眼里,自然是信得过的。要不然,我也不会第一时间来找您。”
当然,镇上不比县里,牙郎有好多家,这个不行换一家便可。他们镇上,只有宋牙郎一家中人。
宋牙郎听着白云溪毫不吝啬的夸赞,脸上的笑容更胜,也不废话了,直接说正事。
“距离县城五里有个小李庄,三百亩水田的庄子外加一个坡地果园子连接一个水塘,加一起不到四百亩,卖家是县里李富户,听说着急周转银钱,想尽快出手。水田的价格定在七贯钱一亩,果园子一贯钱一亩,鱼塘是送的。”
庄子他已经去看过了,田地肥沃,位置佳……虽然送的鱼塘是天然形成的水坑,但这点微不足道,但凡买庄子的,都是冲着水田去的。
听着宋牙郎的心声,白云溪端起茶杯,顺便压下嘴角的笑意,
“既如此,宋牙郎约个日子,咱们去看看。”
“宋某随时恭候,就看白大嫂的时间。”
m..la
作为牙郎,自然以买家的时间为准,他们就是干这一行的,没什么可矫情的。
人家客气,他不能当真。
听着宋牙郎的语气,白云溪自然不会客气,
“既如此,那咱明儿镇东头汇合,一起去看看那个庄子。若是合适,便再给家里增添一些产业。”
“就依白大嫂之见,明日一早,我在镇东头恭候您。”
走出宋家牙行,白安静回头看了眼宋家牙行,才转头看着娘,犹豫了半天,还是问出心中疑问,
“娘,那么远的庄子,以后打理起来多不方便呀?”真的买下,想去庄子上看一看,都得大半天,太费事了。
听着闺女的疑惑,白云溪微微一笑。
“以后咱家的产业越来越多,村子周围的田地零散不好打理不说,大多都握在农户手中,不到万不得已,没人舍得卖田。咱们想当地主,就得把眼光往远了看。”
“再说,庄子买下后有佃农租种,我们一年也就去那一两次,距离远近又有何区别?而且,那个庄子距离县城近,若是以后去县城闲逛,还可以在庄子落脚,何乐而不为?”
白云溪轻声给闺女解释,看着她恍然的神色,轻笑一声。
就凭小五跟章家的关系摆在那里,以后若真成姻亲,她作为婆婆,得提前准备聘礼。
到时候她把庄子当成聘礼,给小五长脸同时,也是她看重章亦珊那个儿媳妇。
听着娘的解释,白安静眼睛亮晶晶的。
“还是娘有远见,我就不曾想过这些,全家上下,只有我脑子最笨。”
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她除了能帮着做家务带孩子,其它的根本插不上手。
田里有二个带着长工打理。鸭厂有小四带着书仁几个看顾,就连家里的厨房也被大嫂给包了,她也就帮着打打下手,之后都是做针线,认真论起来,她是家里最闲多一个人。
就连丫丫,每天读书练字做绣活,也忙得团团转。
听着闺女的心声,白云溪脸皮抖了下,家里的院子都是这丫头打扫的,其他人忙,她便把所有人的针线活包了大半。
体力活是没怎么干,但也没闲着,要说闲着,没有谁比她这个老娘最悠闲了。
没想到闺女竟然如此漠视自己的价值?
这叫什么,自己pua自己?
“你平时都在家里忙活,出门又儿少,想法自然也简单。以后多出去走动见识多了,也就明白了。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的。”
听着娘的安慰,白安静眨了眨眼睛。
“娘说的对,以后若是时间宽裕,我多跟着娘出来走动走动。”
看着闺女突然转变的语气,白云溪一愣,这是突然开窍了。
“你能这么想娘很高兴,天天待在家里,虽然安心,但偶尔出来走走,换一换心情也是不错的。以前是娘想差了,不想违背你的意愿。咱们虽然不像男子那般肆意游历,但周圈转一转也能开阔心情。见识多了,接人待物的心态也会跟着发生改变。”
白云溪一边跟闺女念叨,一边示意她观察街上来往的人群。
路过糕点铺时,闻着空气中弥漫的甜香味儿,白云溪停下脚步,
“你难得出来一趟,喜欢什么糕点,去买一些,回去跟大家一起分享。”
看着娘鼓励的眼神儿,白安静握了握拳头,转身走向糕点铺。
白云溪站在路边,看着闺女略显紧张的买了些枣糕,马蹄糕和一些五仁脆饼,之后拎着糕点盒子,红着脸快步走来。
“娘,我买了三样东西,都是大家爱吃的。”
看着她提着糕点盒子献宝,白云溪帮她把耳边的散发别在耳后,轻声提醒。
“以后买东西,不用顾及太多,选自己喜欢的就行。总是照顾周围人的感受,会让自己受委屈的。当然,也不是你这种做法不对,娘是希望你照顾别人的同时,先顾好自己。”
她有过来人的经验,做人自私一些,会过得更舒坦。
看着闺女迷茫的眼神,白云溪叹口气,
“一味的迁就别人,就是委屈自己,长久下来对身心都没有好处。”
听着娘的劝解,白安静一愣,眼里依旧透着迷茫和不解。
照顾人,和家人和睦共处,不是应该的吗?
听着闺女的心里的疑问,白云溪就知道她没听明白自己的意思,摇摇头捏了捏她的脸颊。
“娘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想让你为了别人委屈自己,可明白?”
就算是家人,也不能一味的付出,久而久之的,一旦把人的惰性养出来,你付出再多,别人都会觉得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