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锦唐梦 >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你来我往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你来我往(1 / 1)

狄仁杰到底是天子倚重的心腹,圣人心里的事,他心里是门清。要不然圣人一提登闻鼓制,他怎么就有了这么一套完备的改良制度呢?  纵然他说的有道理,总得顾及一下御史台所有同僚的面子吧!骞味道、杨再思等御史台的大佬,被天子骂已经够没面子,被他再整一次,脸能不黑的跟锅盔一样吗?  不过,也真的佩服狄仁杰的勇气,一道奏疏就把所有御史都得罪了,这得多大的勇气啊!人在官场,谁人无错,他以后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御史台的注视之下。  御史大夫-骞味道虽然明白是皇帝意思,但却是不容狄仁杰这么欺负人。在左右肃政台的衙门外设置铜柜,可供百姓伸冤没问题。为什么还要设立诉棚,由御史十二时辰,随即接待。  御史也是人,也会犯错,大部分御史还是尽职尽责,尤其是巡查各道的监察御史,整年的跋山涉水也很不容易,狄仁杰不能抓着一次当百次。  “狄尚书,是,御史台的人数不少,十二时辰,三班换,难免有些困难。”

“况且,本官也不认为你这个方案尽善尽美。一旦登闻鼓制取消了惩罚,你想过会是什么结果吗?”

律法之所以冰冷,是为了让人敬畏,让人惧怕,要比劝人守法有效的多。登闻鼓制,之所以设置门限,原因有二:其一,维护官员的尊严,其二,便是堵住诬告之风。  没有惩罚,就没有了敬畏,像狄仁杰说的那般,取消惩罚制,势必会纵然诬告之风大起。官管不了民,民也不怕官了,朝廷威严何在,地方官府如何征粮纳赋?  对御阶拱了拱手,骞味道正色道:“陛下,爱民护民,多加受理民案,稳定民心,臣是支持的。”

“可门限方面,臣坚决反对。官员替天子牧守一方,不维护他们的利益,何人替陛下尽心竭力?”

骞味道的话说的也不无道理,也说了不少官员的心声,附议的人还是挺多。官员做错事了,自有朝廷法典制裁,与庶民对簿公堂,受刀笔吏的盘问,的确让人不能接受。  正是与狄仁杰掰扯的时候,谁知道被自己人釜底抽薪。侍御史王弘义、侯思止却站了出来。他们是赞同废止登闻鼓制刑罚的,不仅如此,更应该专司设立相应的监狱,处理这类案件。  太极宫清明渠那,有前隋时留下的御牢,是专门关押犯事官员的地方,收拾一下就可以用。严刑峻法固然冷酷了一些,可只有冷酷,才能保持吏治的清明。  此言一出,殿中臣工是一片哗然,狄仁杰说的是改良,而王弘义、侯思止这二人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改行酷吏之政!  瞧骞味道和杨再思咬牙启齿的模样就知道,若不是在金殿之上,他俩非冲上去撕了他们口无遮脸的嘴不可。  他们御史台要干什么,臣工们管不了,但酷吏政治,却是不行的,所以一时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皇帝,本宫觉得二位侍御史说的很有道理。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官员只要没做亏心事,自然也就没什么可怕的。”

“不如!”

武后的话还没说完,李守义便立即把话接了过去:“皇祖母,刑不上大夫是古训,您不是一直教导孙儿要尊重臣工吗?”

这两货是比吉顼更狠的酷吏,李守义东巡期间,他们在审理武则天交办的案子时,凡有不合心意的,便对犯罪人实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简直就是活阎王。满朝文武臣工们更慑于武后的威视,噤若寒蝉,敢怒而不敢言。  王弘义和侯思止的小心思,李守义哪儿能不明白。无非是想搞“丽景门”,投武后所好,排除异己,草菅人命,为他们自己搞政治投机。想得美,只要朕坐在这把龙椅上一天,想都别想。  可当廷这么顶撞武后,难免落个不孝的口实,纵然他想找借口,当廷磔杀王、候二人,也是不能做的。打狗,还是得看主人的,不是吗?  中书令薛元超,见两位至尊顶起来,抱着笏板走班中走了出来,恭声道:“圣人,太皇太后,老臣以为王、候所言,有违祖制。”

高祖、太宗在定鼎天下时说过,大唐与勋贵世家共天下。意思是说,大唐皇室与功臣、世家、官员,四贵一体,共同治理天下。  这说明高祖、太宗皇帝将四贵视为骨肉,愿意与之分享江山。大唐是李家的,也是四贵的。这世上哪有以严刑峻法,对待自家的人呢?  秦国奉法治吏,律法严苛,即便是官员亦惧怕行差踏错,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触犯秦法,商君尚且不能例外,更不能说他们了。所以,当差的时候,都瞻前顾后,战战兢兢。  汉高祖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还定三秦,兼收关中之地,为争夺天下为本,就是因为高祖的仁义。  明君者,对官、对民,皆以仁义待之,方能坐稳江山,所以太宗常以鱼、水比喻官民。太宗为什么能垂衣拱手而治天下,就是因为太宗英明、仁义。  皇帝锐意文治,改良制度上的缺失,远比酷吏政治更符合人心,也不至臣工与君父离心离德。  骞味道所言的人数不够,调配一番也就是了。读书人的政治理想,不就是辅弼天下,安定天下吗?为君父、为社稷,付出一点也没什么。  至于门限与诬告之间取舍,薛元超觉得为了方便百姓,可以取消。但并不是完全取消,若查实为诬告,完全可以加倍处置,这也是维护了官员体面。  老薛这话,处处都在点子上,刘景先等人臣工纷纷出班附和,局势顷刻变的一般倒起来。  珠帘后的武照,冷冷地哼了一声:“中书令果然善辩,有礼有节!好,本宫同意了。”

话间,武后又把话锋拽回薛家三兄弟的案上,既然皇帝为尽孝心要亲审,那她这个老太婆,就回宫等着消息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