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五十八章枭雄的余音

第五十八章枭雄的余音(1 / 1)

第五十八章枭雄的余音

其实先知穆罕默德早就说过,在他之后,不会有别的先知。

大概是为了避免。如太平天国一样,动辄你一个天父上我身,我一个上帝下凡。彼此之间搞政治斗争。而今帖木儿所做的明显是逾越了。

但是帖木儿不在乎。

这一段时间之内,帖木儿在生死之间徘徊。历史上帖木儿的寿命也就在这几年画上了句号。

在生死之间,帖木儿一直在想如何对付燕王。

与燕王数次对决,帖木儿觉得自己很多事情做得固然有一些失误,但是时光倒转,让他重新来一次,他也不大可能做得更好了。

并不是,帖木儿做得不够好。而是实力的差别太大了。

不管帖木儿压上多少筹码,都不可能正面冲破燕王的火铳阵。他甚至做了很多妥协,将伊斯兰徒力量引来。但是这些教徒的狂热,比不上火药的高温。

帖木儿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但是而今的残局,帖木儿也要下下去。否则他的性命,他家族的性命,就会荡然无存。

帖木儿堪堪从生死之间醒过来,就看见而今的局面,更是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能放手,他一放手,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

所以,他只能以真主的名义来给下面人信心。

帖木儿看着身边的人说道:“真主告诉我,明人之所以如此之强大,乃是背后有恶灵在支持。所以他来告诉我,要坚定的向明人作战,发动圣战。”

如果可以,帖木儿也不想提这个东西。

伊斯兰教是政教合一的。在政治上有很强大的影响力。而帖木儿作为一个国王,王权与神权之间,天然存在矛盾。

回想帖木儿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建立当时最大的神学院,研究古兰经。很难说是虔诚,还是想将话语权抓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而今,帖木儿没有选择了。

他必须将他与燕王之间的战争,拉到阿拉伯世界与燕王的战争。

不如此,他不可能有喘息之极,不如此,他不可能得到各地全方位的支持。

当然了,他对中国,对大明还是有些了解的。

毕竟蒙古人与汉人是不一样的。

蒙古人是暴发户,文化底蕴很浅薄,近乎没有。

所以,跟随成吉思汗崛起的蒙古人,容易被各种宗教所迷惑。不仅仅是伊斯兰教。还有基督教。被忽必烈平掉的东道诸王都是基督教徒。

帖木儿崇信伊斯兰教,甚至是他崛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燕王很有可能不会这样选的。

当然了,帖木儿不去管燕王怎么选,他先要的是限制燕王的选项。否决掉燕王皈依伊斯兰教的可能。

那就是发动圣战。

驱逐明人。

只是如此一来,帖木儿今后在神权面前总是要低头的。他虽然不愿意如此,但是帖木儿已经没有选择了。

此言一出,下面的将领们纷纷高喊到圣战,圣战。

帖木儿立即下令,将这个命令传达各地去,督促各地发动圣战。每一个真主的子民都要参与进去。

于是下面有人问道:“我们也要立即发攻吗?”

帖木儿摇摇头说道:“我们一定要与明人战斗到底的。但是不是现在,我们在之前的战争之中,与明人作战,损失惨重。真主许给我一块应许之地,让我们休养生息,将来再与明人作战。”

“这一块应许之地,就在东南。”

帖木儿所说的地方,就是印度。

阿富汗南边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本来也是印度一部分。

从中亚通向印度,是有一条路的,那就是开伯尔山口。印度地区在地理上相对封闭。北方都有高山。很难进入,唯有这个山口,却很容易通过。

更离奇的是,印度数次被来自西北的敌人所征服,而印度人似乎都没有想过,要修建一座关卡或者长城,将这个缺口给堵住。

而这个山口,就在原本帖木儿帝国的控制之中。

莫卧儿帝国的创立者,就是帖木儿的孙子。是在帖木儿死后,帖木儿帝国分崩离析。陷入内战之中,莫卧儿领着自己的部属,就是通过这个山口,征服了印度。

而今,帖木儿也做了同样的决定。

其实帖木儿来过印度。甚至在山口南边,他也是有一些臣属的。他之所以没有继续南下,征服印度。并不是帖木儿不想。

而是帖木儿帝国太大了。

地处中亚,甚至一部分都到了欧洲。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让帖木儿很难在一地方专注兵力,而印度次大陆也太大了。

帖木儿想要打下印度,必须将精力放在这上面。至于派其他将领征伐。时间一长,这些军队就会成为这个将领的私兵。这是有很大的政治风险的。

帖木儿自然不会这样做的。

而且,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帖木儿是不会向燕王进攻了。说他怕了也好。反正帖木儿确定,他打不过燕王,想要回到他确立的亚洲之都,已经不可能了。

他自然要寻找新的出路。

他发动圣战,自然是也是真心的。

一方面是用圣战牵制住燕王的手脚,给他争取一定的时间。即便印度好打,也不是那么容易打下来,非数年征战不可。

另外一方面,这也是帖木儿想要反攻的。

是的,而今情况,帖木儿承认失败。但是他承认失败,并不代表他服输,就此丧失斗志了。

帖木儿如果那么容易就被打倒。

他就不是帖木儿了。

圣战是他征服印度之后,利用印度人力物力,与阿拉伯世界联系在一起筹码。也是他反攻燕王一大利器。

唯一让帖木儿担心的事情,就是他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虚弱。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上多长时间了。

可能看不到他自己筹备妥当反攻燕王,回到他的亚洲之都的时候了。

所以,他需要时间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确定自己的继承人。

在他死后,保持帖木儿帝国不分裂。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此之前,帖木儿是不需要一个太子的。但是而今的他,似乎能听到死神的敲门声,他真的需要一个太子了。

帖木儿在绝境之中,又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在帖木儿的精神鼓舞之下,他带来麾下一万多将士,翻越山口,进入印度。召集当地旧部,一股做气,立即东进,大破数万当地印度王公的军队。重新占领的德里。

随即分兵四略,不过一年两年之间,借助当地人力物力,就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与当初帖木儿帝国自然不能相比的。

毕竟,伊斯兰教很早就进入了印度地区。已经好几百年了。帖木儿上次过来就是击破德里苏丹国,只是打胜之后,他在其他方面有战事,所以只能撤回去了。

只是在印度这里保留了几个桥头堡。

而今,帖木儿虽然只有一两万人。而德里苏丹国换了一个王族之后。也恢复了一些元气,在数量上远远的超过了帖木儿所部。

但是依旧打成了上一次的战果。

帖木儿仅存的部众,都是帖木儿的死忠。而帖木儿大败的消息,这个时候还没有从北边传过来。帖木儿更是借这个时候,虚张声势。让德里苏丹国以为后面有大军,军心士气都崩不住了。

然后被帖木儿所败。

只是问题是,帖木儿虽然用印度的人力物力迅速恢复了元气。将带来的人全部封为印度贵族。征召了很多印度兵。

但是印度兵哪里与帖木儿原来那些将士能比的。

就好像夷陵之战中,刘备所丧失的将领,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而帖木儿丧失了燕王手中的将领,虽然被燕王打得很惨。但是比起印度兵,也是如此。

印度本地的兵源很也很差。

似乎谁来到了印度,都会被印度人同化。变得不能打了。

德里苏丹国本来也是从阿富汗方向过来的突厥阿拉伯人。而今,被帖木儿砍菜切瓜一般打败了。但是帖木儿搜刮一番后发现。这些人已经是印度最能打的一批人了。

如此一来,帖木儿也不知道如何才能重振大军,收复故土,还于旧都了。

凭借手中这些人打败燕王,他想都不敢想。

估计打回去,是帖木儿最后生涯之中,永远不可能企及的梦了。

当然了,这是后话。

帖木儿为了防止燕王知道他在印度,一直封锁西北山口。只是他不知道,印度在陆地上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但是对大海却是很开放的。

消息不能从西北山口传出去,但是可以从印度传到大明,然后从大明传到西域,然后从西域传到燕王耳朵之中。

于是,燕王还是从大明知道了,帖木儿的存在。

不过那已经是数年之后的后话了。燕王也与当地伊斯兰教交手好多次,见血的不见血的,算是勉强磨合了彼此。知道彼此的想法。

这才有机会,将心思放在其他地方了。

比如追查帖木儿的下落,将帖木儿赶尽杀绝这一件事情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不负大明不负卿 谍战1929 五胡烽烟 我在大秦开酒楼 俺宝玉在清朝当大官 签到在神话明末 土法造大明 大上海1929 大明:郑成功之孙,打造日不落不死奸臣 抗日从亮剑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