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八十八章商议白话文

第八十八章商议白话文(1 / 1)

第八十八章商议白话文

朱雄英对朱允炆还是了解的。朱允炆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决计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最少最基本的政治家的手段,还是知道的。

在朱雄英看来,整个南京最适合统领大军北伐的,也只有傅友德。

虽然沧州惨案,看起来很大,但是只要朱允炆挺傅友德,根本不是一件大事。算不得什么的。

何夕说道:“臣有一事,想要与陛下商议一下。”

朱雄英说道:“何事。”

何夕将一本书递给朱雄英,朱雄英拿过来一看,不是别的,正是《三国演义》。

朱雄英拿过来,并没有看。说道:“姑父的意思是?”

这本书他看过。

无他,作为这个时代对后世影响力最大文学作品。朱雄英岂能不好奇。而且好奇的不仅仅是他。朱元璋也好奇过。历史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想要流传开来,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但是有了何夕这变数,这一本书流传开来速度要比历史上快得多,虽然不知道天下皆知,但是在很多地方已经很流行了。

何夕也看过。何夕一度对照后世的《三国演义》与这个时代的原本对照过,发现了太多的修改痕迹了。

不过,而今让朱雄英看,不是要朱雄英看这本书,而是看白话。

《三国演义》已经是白话文作品了。

虽然后世称之为明清白话。其实也很口语化了。

何夕说道:“陛下,今日之事,本来是要与解缙谈的。但是想来想去,臣还是先跟陛下谈,再与解缙谈吧。谈得不是别的,就是白话。而今天下各处都需要人才,军中朝廷地方乃至于商人,特别是工业上。”

“工业上工人不足的事情,臣想过很多办法去解决。比如能用机器就不用人工。但是臣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工业上缺少大概有素质的工人。工厂之中很多工作,已经精细到,不识字都不可能做工的地步了。”

“也就说,工业发展下去,盲目提高工人数量,已经不行了。更不要说,而今我们手中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提高工人素质,最少识文断字,懂的算术,这是最基本的。”

朱雄英有些明白,又有一些迷糊,说道:“那这与这本书有什么关系?”

何夕说道:“传统的教书育人的办法太慢了。最少要好几年才能培养出一个人。而今我们根本没有那个时间,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不是一万个,而是十万个,一百万个,如果可以,我希望全天下的人全部识字。”

“这必须要减轻教育成本。”

“我已经邀请各地音韵大家,传立拼音体系,并准备召集书法大家,从草书之中挑选简化字。更准备推广白话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让最多的百姓识字。”

拼音,简体字,白话文。这三样是降低教育成本利器。

其实古代也有切音体系,不过,不大方便而已。而且古代与现代口语不一样,用现代拼音不可能。最好重新搞一套,只要了解原理之后,其实并不复杂,需要的凡是大量的重复工作,梳理字体。

而简体字,其实大部分简体字都是古代自行简化的。甚至除却清朝之外,几乎没有正体字这个概念,在明代,科举考试之中写简体字都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何夕的简化字运动,与其说简化字运动,不如说是规范字体运动。

只不过将所有字体之中,最简单那一个定为正体。

至于白话文,其实就是书面语口语化。

这也算不上难,毕竟何夕古代白话作品本来就不少。何夕不过是顺应这个潮流而已。

朱雄英听了,沉思了好一阵子,微微一叹说道:“这一件事情的确不好办。”

何夕完全从功利角度出发,但是朱英雄却感受到了难度,因为这根本就是在挑战士大夫们的话语权。如果力行白话之后,这些读了一辈子书的人怎么办?

别的不说,单单说翰林之才?

什么叫翰林之才。

就是有能力为朝廷草拟诏书的人才。

一封正经的诏书,必须是四六文,其中对仗典故都有讲究的,一般人根本没有水平写这样的文章。没有一个几十年的功力是做不到的。而一旦改为白话。

他们几十年的苦功,都付之东流。

他们怎么肯啊?沉默成本太高了。

何夕之所以,觉得与解缙说不通。就是因为解缙也是这些人一份子。

解缙虽然支持何夕的变法,但是他不过是为了自己往上爬找得梯子,同时,解缙在学术上也是比较灵活变通的,并不是非常古板。觉得圣贤一字不可易那种。

但是不管是那一种情况。解缙的学问根底在古文上这一点,是不可能改变的。

这是挖解缙的根基。

解缙怎么可能同意啊。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即便有很多人是何夕的学生,但是他们也是从小学习古文起步,他们内心之中,未必看得上所谓白话文。只是因为何夕的缘故,最多是在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反对而已,支持是绝对不可能的。

朱雄英才觉得这一件事情非常难办。

如果在南京的话,何夕这个建议就不需要提了。

民国白话文运动,是与五四运动差不多的世界,那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失望的情况下才让步的。即便如此,当年关乎白话与文言的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

而今好好的,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何夕变法也就变法了。但是动文言,就是动天下文脉,这是万万不可的。几乎得罪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何夕说道:“有些事情必须要做的。甚至不做都不行。”

何夕何尝不知道,这一件事情有多难办。甚至何夕一度想将这一件事情搁置。但是如果何夕不想快速推进变法的话,其实是可以搁置的。但是而今何夕却不得不拿起来。

无他,工业化一启动,需要东西太多太多了。对人力的要求,增长太快了。

工业社会识字率特别高,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对推行教育有什么热爱。而是工业化的需求在,没有那么多的有素质的工人,就没有高速运转的工业体系。

而何夕以战争为柴,点燃的工业化之火,同样是在极端的时间之内,需要非常多的有素质的劳动力。何夕根本没有时间一步步培养,必须下狠手。否则很多事情根本就推行不下去了。

此刻的何夕,甚至有一种感觉,并不是他引导工业化,而是有一种滔滔大势,架着他拼命往前走,他所能做的,就是小心的调整方向,不让自己连这一艘工业化之船,撞在礁石上,砸得粉碎而已。

其他的,何夕所能想得并不多。

朱雄英说道:“只是朕还是觉得,而今做这一件事情风险太大了。”

何夕说道:“那臣就进二退一了。”

朱雄英说道:“进二退一?”

何夕说道:“不久臣就正式上奏,推行这一整套法案。陛下召集所有人商议,然后给臣打回去。臣再折中一下,比如,工人教育,军校等地方的教育,可以用白话,而其他事情,特别是朝廷正式公文,必须用文言,或者文言与白话令份同行。”

“陛下,觉得这个办法的如何?”

朱雄英听了,有些感动的说道:“不错。只是如此一来,就辛苦姑父背上骂名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不负大明不负卿 谍战1929 五胡烽烟 我在大秦开酒楼 俺宝玉在清朝当大官 签到在神话明末 土法造大明 大上海1929 大明:郑成功之孙,打造日不落不死奸臣 抗日从亮剑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