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进退之间
“大人,以我之见,可以两全。”叶沈毫不犹豫的给出了答案,说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不得。大人锁河间,却南军。就不要仅仅想却南军,必须存了南下大败南军之心,不行则退而求其次,如果困顿于此地,坐失战机,不仅仅有负监国之重托,也令敌人从容布置。大人守滹沱诸河之心,也未必能达成。”
滹沱河,并不是一条河的名声,滹沱就是河水浑浊的样子,滹沱河就是河水浑浊的河流。一度是真定,河间这些河水的统称。后来渐渐变成某一条河的专称了。
不过,这些河都是发源于太行山,汇流入卫河,从天津出海。河道也飘忽不定,常常夺他道而入卫河。故而,这一带河道纵横,湖泊湿地不少。如果小数人进退,自然哪里都有路,但是如果大军前进,无非数道。要么沿着卫河两岸行军,要么沿着太行山东麓行军,其余的就是几条官道。
所以只需以河为防,锁几处要道,就足以让南军顿兵于此。
只是这一些都需要时间。
何夕早就有准备,已经在河间等地选了渡口,河道,桥梁,或者可以泅渡的地方,建设城堡。有大量水泥钢筋,只需很短时间就能修建出城堡,再加上足够的火器与粮食,只需数百上千人,就足以封锁要道。然后大军后置,待南军围困这些城堡的时候,后发击之,不敢说,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却不可能让南军轻易攻破河间防线,给北京时间。
而做这些也需要时间的。不多,一两个月而已。
在何夕看来,南京方面反应比自己所想的慢太多了。
一两个月的时间内,未必让聚集大军北上。但是何夕觉得叶沈说的对。毕竟,时间这东西,是越多越好的。留下一些人督造河间防线,大军南下,不求大功,只需迟滞敌军,未必行不得。
不过,何夕想起叶沈的一些毛病,说道:“好,就按你说的来。铁铉。”
铁铉说道:“属下在。”
何夕说道:“河间这里就交给你了。后方我已经安排好了。各种物资会顺着运河源源不断来这里。我最多给你三个月时间,三个月之内,这一道防线,一定要完成。”
铁铉说道:“下官遵命。”
何夕之所以让铁铉来,就是看重了铁铉主持工程的能力,也看重历史上铁铉守济南的功绩。希望这一道防线,足够坚固。
叶沈说道:“大人,此事悬危,不如大人坐镇河间,我领兵南下。”
“不行。”何夕厉声说道:“绝对不行,这里不是高丽,是大明,我等也是拨乱反正的义军,官军。这一次南下,不仅仅是打军事仗,也是打政治仗。你一个人领兵,我绝对不放心。”
何夕不是不放心叶沈的领兵之能,而是不放心叶沈政治上的迟钝。
叶沈在高丽的战绩,而今何夕还记得,而且叶沈为了取得胜利,大略高丽,填补女真人的胃口。而今叶沈的大名在高丽,还是能令小儿止啼。何夕倒不是担心叶沈在河南山东,也放手大掠。虽然说,叶沈为了胜利,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错,但是只有何夕事先叮嘱了。叶沈还是听话的。
但是问题是,何夕能想到的东西还是少的。叶沈的自由行动的权力还多的。万一,叶沈来个水淹七军怎么办?
即便能一战将山东河南的卫所军都给灭了,对何夕来说,也是大大的败仗。
一想到这些事情,何夕就头皮发麻。
他必须看住叶沈。并不是束缚叶沈的手脚,而是让叶沈明白,什么是政治仗。不过,人的天赋,有时候很奇怪。何夕教叶沈军事知识的时候,叶沈能够一点就透,举一反三。但是关于政治的内容,他就好像听天书一样。
何夕对叶沈成为一个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将领,已经绝望了。
所以,何夕一定要跟着过去,给叶沈定下规矩,等将来战线稳定了,或者南北分立变得分明起来,那时候就可以完全托付给叶沈了,就不用插手太多了。
叶沈也没有办法,他说道:“既然大人已经定计,兵贵神速,宜速发兵。不可拖延。”
何夕说道:“好。”
------
何夕与叶沈点起兵马南下,并派遣偏师,由河北向西南,收大名府等地。这些地方也属于河北管辖。方便收取,而何夕与叶沈带着主力,南下山东,进入山东之后,第一个州城,就是德州城。
而德州城此刻,也听了北方的变故。
城中紧闭城门。发民壮上城守城。
何夕与叶沈在外面看了看城池,城池并不高大,甚至有一些残破。这是从元代遗留下来的城池,虽然说朱元璋高筑城,广积粮为号,但是并不是什么地方都修建城池的。
洪武年间修建的城池,基本上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名城大邑,如开封,西安,襄阳等城池。要么就是双方战线拉锯所在,就如同浙江,江西的一些城池,就是当年朱元璋与张士诚,陈友谅交战所在。还有就是延边各地,也是与蒙古拉锯过很长一段时间。
而河北山东一些才城池,却根本没有修建。原因很简单,大明北伐太顺利。直接将战线从山东推到长城一线,即便有些反复,最多到北平城下,这种情况下,河北山东等地的城池,根本不值得修建。八壹中文網
真正修建的起来,是正德年间,刘六刘七之乱后,才次第修建的。
而德州城,也算是战略要地,在元代就有城垣,只是入明之后,地方官有加固,但并没有重修。依然是旧城模样。
叶沈说道:“大人,请看,这城垣看似齐整,但是这里与这里土色不一,新旧有别,看来是新修缮。这种新旧结合的地方,最不牢靠,以末将之间,派遣敢死之士,冒死掘城,埋火药于城墙之中,决计能炸出一个缺口,然后大军攻入,城池必下,最多不过五日。末将敢立军令状。”
叶沈敢说的这么肯定,一方面是城防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感受到城头上的士气并不高。
毕竟,大明开国二十多年,虽然有很多老人都经历过战乱,但是这些三四十岁的人,早已忘记战乱是什么样子,毕竟当年大明过来的时候,他们都小。
更不要说,他们包括德州知府,也处于懵逼之中。
毕竟,之前还觉得好好的。怎么忽然之间,大明就要打仗了。
这种从和平时期,一下子转变为战争状态,并不是谁都能转换自如的。甚至可以说,南京方面反应迟钝,也是这种状态的体现。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守城是本能反应。甚至具体怎么守,守到什么程度,上上下下其实都不明白,不知道。
再加上守城多为民壮,不是职业军人,还有大明军事技术最巅峰的在何夕这里。虽然说,何夕这一次为了兵贵神速,并没有带大炮,但很多攻城手法,也不是城中这些战争思维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人所能了解的。
毕竟,为了开矿,何夕已经将爆破编成专门的学问。连坚硬的矿山都能爆破,这种夯土城墙,如何能应付。自然是轻松无比。手到擒来。
只是这种技术,并没有第一时间应用在其他方面,一直在矿山之中使用,而战争就是新技术大面积普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