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手笔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手笔(1 / 1)

第一百四十五章朱元璋的大手笔

何夕说出缺人的时候,心中一动,已经有了一些预料。

果不其然,朱元璋继续问道:“辽东附近哪里有足够的人手,可供移民?”

何夕说道:“高丽。”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不错,正是高丽。辽东强,能掌控东北,辽东弱,则东北各地都会各行其是。朝廷不能制。故而,要充实辽东,是治理东北的首要大事。你的辽泽计划就很好吗?如果能在辽东开辟出数万顷土地,能养民百余万。养兵十余万。辽东对朝廷就不是负担。而奴儿干都司,各地也能建城设治,列郡而守了。”

“只是唯一不好的地方,辽泽计划,按现在的情况。恐怕十几年都做不成,几乎是百年计划,而天下间,有什么计划能绵延百余年,朕也等不了。朕的想法,就是移高丽之民治辽泽。高丽有百姓五百万。迁徙一半,应该没有问题的。这一两百万人足够治理辽泽了。”

“这也是你的任务。”

何夕听了,只觉得浑身一震。

他终于明白了,他与朱元璋的差距。

朱元璋说得平平无奇,但是实际上,何夕从朱元璋的每一个字中,看到了鲜血。海水一般的鲜血。

且不说灭高丽之战的伤亡。虽然多,但也算不了什么。毕竟打仗哪里不死人啊。单单说将高丽近一半,乃至于更多百姓迁徙到辽东,让他们开垦辽泽。前文也说了,辽泽的治理难度,其实并不大,没有什么技术难题。唯有土方量惊人。

这种亡国迁民。死亡率是相当惊人的。

而且何夕不相信朱元璋没有考虑过。

之前何夕还没有深想,为什么与何夕搭班子的是蓝玉。而今忽然明白了。同样为大明下一代的领军人物,沐英比蓝玉宽厚了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沐英死后,云南各土司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在怀念沐英。沐家子孙得以世守云南的原因。

而蓝玉性格之中,却有更多的残暴性格。

不管是战斗之中,还是在战争之后。

让沐英来做这样的事情,沐英或许做不来。但是让蓝玉来做,蓝玉绝对不会下不了手的。

何夕抬起头,与朱元璋平静如水,不起一丝波澜的目光一对,心中一荒,再次低下头说道;“是。”

何夕只能努力地往好处想。

经过这一番折腾,高丽所谓传统力量,都会不复存在。未来没有朝-鲜,只有大明的一个省份。所谓长痛不如短痛。虽然时代的阵痛,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不可承受之痛。

朱元璋说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吧,给假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就去辽东吧。”

何夕说道:“是。”

“不过,有一件事情,你要好好想想。”朱元璋说道;“徐达想给你封爵,太子应该告诉你了。你什么想法?”

何夕说道;“臣以为区区微功,朝廷已经给过赏赐了,不足以封爵。”

何夕并不是没有动心过。

封爵带来的好处很大。

首先,大明的爵位是很值钱的,很多开国的爵位,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只要能封爵,就是子孙后世十几代的铁饭碗。

其次,而今勋贵的实力是相当强大。而且在可以预计的十几年,乃至于朱元璋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勋贵的权力依然是很大的。何夕成为勋贵之中的一员,很可能与蓝玉,沐英一样,成为勋贵之中的后起之秀,甚至将来在徐达这个位置上,也就是勋贵之首,也未必不行。

但是何夕很清楚,他的立场不能动摇。

虽然何夕对大明文官并不是多感冒,甚至在何夕看来,大明开国功臣有明显的偏科,武将的质量远远在文官之上。不是说宋濂,刘伯温,李善长这些人不行。但比同样是开国功臣的,萧何,张良,王猛,诸葛亮,房谋杜断等人差了一些。同时在朱元璋麾下,也没有人尽其用。

但倒是徐达,与王翦,李牧,卫青,霍去病,李靖,等人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

以文制武,即便从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是必然。五代军阀之祸,是中国人民痛苦的回忆,也有最深刻的政治烙印。为什么朱元璋,与很多文臣都认为洪武时期,是非常时期,就是因为勋臣掌控大权。

即便何夕加入勋臣行列,将勋臣掌控朝廷大权的时间,延伸几十年。但又如何,还是会回到原本的位置上去的。反而为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何夕与勋臣合作是一回事。成为勋臣是另外一回事。

他要做的是主持变法,礼绝百僚的丞相。而不是勋臣。他一旦成为勋臣,他在国子监培养出来的势力,很多人恐怕有别的想法了。

毕竟,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人,何夕不可能对下面的人绝对控制。只能尽快能将思想统一。而不是相反。

朱元璋看了何夕一眼,对于这个答案并不吃惊。

或者说,朱元璋对何夕做任何选择都不吃惊。

不过,朱元璋还是乐意何夕与勋臣们有一些距离的。毕竟,朱元璋只是想让何夕变法,而不是让何夕继位。兵权是朝廷之中所有权力之中最重要的权力,这个权力应该皇帝掌握,何夕既然掌握朝廷大权,这上面就应该有放开一些。

再无他话。何夕自然告辞了。

------

虽然说一月假期。但实际上,何夕哪里有假期啊。

很多关系都是维持的。何夕常年在外,那么他留在京师势力,就未必是自己的了。何夕在京师这一个月,需要维系这些关系。自然是早出晚归。

先是在国子监一连上了三天大课。

讲的内容,就是南洋情况,与海贸等等。特别是他的北防南下之论,在年轻士子之中,有了很强烈的反省。

很多人都将王朝强盛时期的对外战争,说成君王好大喜功,其实不然,很多时候,都是很多人集体意志。皇帝不过是这种集体意志的代表而已。就好像现在,国子监的年轻人,都是在开国之前出生的。

在他们的童年之中,大明军队从来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他们也想如同先辈们建功立业。特别有何夕这个榜样,一战破爪哇,一年平南洋,设南洋四镇,降南洋百国。

简直是现实的偶像人物。

所以,何夕讲课的时候,国子监人山人海,很多不是国子监的人都将国子监大堂给挤爆了。

而一夜之间,何夕所讲的东西,风行天下。

如果说,在此之前,大明上层人物,朱元璋,太子,徐达等这些人,对于大明将来对南方扩张已经有了共识。那么而今这一股风,就传到了民间。更重要的是,何夕作为士子的偶像,何夕的学问更是因为何夕这个人,得到广泛的传播。

甚至有人自己将何夕的文章讲章都结集出版,很受欢迎。

只是都是盗版,何夕却是收不到稿费的。

何夕在国子监的活动,讲课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与国子监官员联络感情。宋麟作为何夕的人,一直做得相当不错。何夕在国子监推行的很多改革,都得到保留。而且朱元璋也没有对国子监人士大动干戈。除非有官员病故,一般不做调整。

这样做,一方面方便这些官员养望,很多清流官员在国子监待上好几年,也是寻常事。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何夕做准备。等何夕登上高位了,国子监这些人人就能直接拿来用。算是何夕后备人才。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不负大明不负卿 谍战1929 五胡烽烟 我在大秦开酒楼 俺宝玉在清朝当大官 签到在神话明末 土法造大明 大上海1929 大明:郑成功之孙,打造日不落不死奸臣 抗日从亮剑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