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太孙无敌 > 第719章太祖爷的百年大计

第719章太祖爷的百年大计(1 / 1)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满朝文武听闻皇上抛出的这个重磅消息,顿时被巨大的惊喜砸中,根本未曾来得及多想,便齐刷刷地跪地颂扬天子圣明,似乎生怕他反悔一般。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意味着自武德元年开始,以今年全国的人口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必再承担丁役,并且当今天子宣布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的赋税,准备命令各省州府将现行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远作为定额,不再增减!

如此一来,对以后新生人丁(即盛世滋生人丁)不征钱粮;而丁银并不按丁计算,丁多人户也只交纳一丁钱粮,这对大明子民而言无疑是莫大的福音,妥妥的仁政善举啊!

赋税涉及到钱粮,涉及到朝廷的执行力,当今天子竟有如此仁心与骇人气魄,下令永不加赋,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

朱雄英在满朝文武的诚心怂恿下,缓缓坐回了龙椅之上,只是嘴角泛起了戏谑笑容。

他能够理解,这些臣子眼前的表现,更能理解,他们为何会欣喜若狂。

要知道这税收制度,涉及王朝江山统治,征收多了民怨沸腾,苛捐杂税一向都是亡国之君的代名词;而征收少了又会导致国库空虚,朝廷执行力与凝聚力大幅下降,故而一直都是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大明立国之后,太祖爷制定的税收制度,主要是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两税法,而且还吸收了宋朝税制的一些经验,建立起了一套以黄册和鱼鳞图册为主的较为完整税收制度。

英明神武的太祖高皇帝,用第一个十年首先让大明子民都习惯了户帖,户帖就在于户,主要是摸清王朝版图内人口的记录,再加上户帖的独特设计,以及太祖爷用军队纠察,户帖变态到可以追查到最早经手一手资料的书办人员,因此户帖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相当之高。

等户帖在全国各地实行的差不多了,平民百姓已经人手一份,太祖爷看着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户帖,便开始了下一步行动。

他用第二个十年,建立了黄册,与里甲制度!

所谓的黄册其实就是人口登记册,类似后世的户口簿,而黄册的基本单元是图,一百户为一图,每十户人家又编成一甲,从中选出一户甲首,一百户十个甲首,再设置一位里长,负责掌管这十个甲首,直接向县级衙门汇报。

里甲制度的毒辣之处在于,它越过了官僚士绅这个阶层,乡野直接可以使用技术官员管理基层,也就是将皇权延伸到了基层,同时它还分化了基层势力,让其难以形成地方豪强集团,使得基层势力互相争斗牵制。

成功将皇权触手遍布全国各地,老爷子紧接着又准备用第三个十年,完成最后一步:清丈田地!

对的,清丈田地。

历朝历代的帝王,即位称帝之后,都会发现一个很可悲的事实:他们不清楚自己手中到底有多少良田,亦不清楚自己手中到底有多少土地!

恰恰相反的是,满朝文武、士绅大夫甚至平民百姓,都害怕天子皇帝清楚他们手中有多少田,又有多少地!

因为,在这个时代,田地就代表着利益,代表着财富。

太祖爷想清丈天下田地,要把全国田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诚可谓是触碰到了所有人的利益底线,官员不愿意推行,百姓不愿意如实,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过是个模糊的数字罢了,这个数字下面不知隐藏了多少利益关系网络。

于是乎,太祖爷建立了鱼鳞图册,即是一种土地登记册,与登记人口的黄册组合成了朝廷征收赋税的两个重要标准和工具。八壹中文網

从户帖到黄册,再到鱼鳞图册,太祖爷为了将天下钱粮尽手己手,精心谋划了一个又一个的十年,建立起了一套不断趋于完善的税收制度。

奈何老天爷没有再给他下一个十年,让他继续完善这个大明帝国的钱粮大计,而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朱雄英的头上。

大明税收制度至今尚未完备,主要是按亩征收分夏天和秋天两次缴纳,以实物为主,地税、丁银分征。

虽然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大明政权,及缓和社会矛盾,朝廷的税收政策一向比较宽松,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平民百姓开垦荒地和屯田,从而减轻徭役和赋税的征收,并且配合一定的工商业政策来推动民生经济的发展,使得遭受战争破坏地区的经济迅速稳定下来,尤其是在田赋征收的过程,一直贯彻着这样的标准。

但是正如先前所说,即便多次实行蠲免钱粮,这田赋蠲免也不等于丁银减轻,即便丁银也屡有蠲免,朝廷对于人丁也一直没有进行彻底清查。

建文改元大力推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人丁一度增长很快,可是他们大都不入户籍,这样就导致朝廷对这些人无法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地方官吏豪绅则由乘机压榨,使得贫苦百姓不得不迁徙、流亡。

流动人口日益激增,结果便是聚乱为匪、啸聚山林,必定要会干扰社会安宁,引起社会动荡。

所以一味地蠲免田赋丁银,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大明税收制度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但那无疑将会触动士绅阶层的既得利益,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弹。

所以,一直以太祖爷为榜样的朱某人,正在学习这位英明神武的开国大帝,如何一步一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文武百官,士绅豪强玩弄于股掌之中!

永不加赋,只是一个甜头,一个助他获取威望与民心的甜头,一个保证他新政顺利推行的甜头!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得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毫无疑问的仁政善举。

何况如此一来,这些个家中田地不知凡几的权贵豪强们,倒是又给他们增加了不少暗箱操作贪污受贿的大好机会,比如新增人丁很多,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

这些可都是他们大肆敛财的独门生意啊!

满清有位赫赫有名的钮祜禄氏大贪官,曾说过一句饱受争议的精辟之言:“救民先救官!”

不把这些士绅大夫们喂饱了,何人愿意前去救民?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从李秀宁大婚开始! 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 抗日之晋北小卒 红色莫斯科涂抹记忆 上门虎婿 这个衙门有点凶贰蛋 明末之新帝国 王牌战鹰 大明公务员